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质量恒星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具有强烈的星风.恒星的质量是决定恒星结构和演化的主要参量之一.由于强烈星风带走恒星的大量物质,使恒星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它严重影响大质量恒星的结构和演化.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无论在观测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大质量恒星的星风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理论方面,已经建立了标准的星风加速模型,以及它的改良模型,包括利用有谱线覆盖效应的NLTE恒星大气模型进行光谱分析;在观测方面,地面望远镜和空间设备相结合,从射电波段一直到高能X射线波段,对大质量恒星进行了全波段的观测研究.理论研究和观测结果基本符合,但同时又引出了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壮叔 《科技潮》2000,(9):44-45
太阳也有大气。太阳主要是一个大氢气球(含小部分的氦),由于其表面的高温,氢、氦等原子皆被电离,而呈等离子态,即电子和质子组成的气体。这是除固、液、气态以外的物质第四态,也是宇宙中最普遍存在的物态。太阳大气就是这些等离子气体,要不是太阳磁场对它们的束缚,这些灼热的气体早就跑得毫无踪影了。即使如此,它们还是不停地泄漏出来,喷向四面八方,人们称之为“太阳风”,其速度高达每小时百万公里,一直吹到离太阳200亿公里的地方,远远越出了冥王星的住处。在我们银河系中,有2000亿颗恒星,天文学家观测到,有大量的类日恒星喷射着强劲的“太阳风”,若近旁有行星的话,足可把它烤焦。当然我们用不着担忧,太阳是一颗温和且活动较稳定的恒星,在地球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被“太阳风”烧烤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甚低频电磁波的相位变化,预测太阳耀斑的级别.当太阳耀斑爆发时,太阳表面首先会发出大量电磁辐射(主要是X射线),甚低频电磁波能很好地感应到此辐射;其次还喷射出大量带电低能粒子流,这会引起地磁暴,且通常在耀斑爆发1~2d之后到达地球.给出了一个预报地磁暴的实例.两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28h,太阳风的速度约为1 484.1km/s.  相似文献   

4.
恒星并不是永恒的,它们也会诞生和死亡。它们的寿命取决于其质量:质量越大,辐射能量就越快,寿命也就越短。像太阳这样长寿的恒星,其寿命在100亿年左右。一颗质量比太阳大10倍的恒星大约只能生存2500万年。相反,一颗质量是太阳质量一半的恒星可生存1万亿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四个不同星风物质损失率公式,计算了5M⊙和15M⊙转动恒星的演化。通过对演化结果的比较发现:星风物质损失率的大小对大质量转动恒星演化的影响比对中质量恒星的影响要大;星风作用越大,恒星在HR图中的演化轨迹向低光度方向移动;而且较大的物质损失率降低了恒星内部CNO循环的反应速率,从而延长了恒星的演化寿命,并影响到恒星内部的密度和温度等各个物理量。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aLIGO/Virgo共探测到5次恒星级双黑洞并合和1次双中子星并合发出的引力波信号,宣布了引力波时代的全面到来.双白矮星的绕转和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则是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器的主要探测目标.双星演化是这些双致密星形成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恒星演化出发,对这些双致密星引力波源的形成图像和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系统地介绍.这些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大质量恒星星风、恒星后期演化、超新星爆发、双星演化的基本过程等.  相似文献   

7.
质量损失对贫金属AGB星表面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参数化热脉冲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星风质量损失,拟合了三颗铅星(HD187861、HD224959和HD196944)和两颗非铅星(LP625-44与LP706-7)的表面丰度,计算结果都能很好地重现观测数据.同时还发现:在考虑星风质量损失的情况下,三颗铅星的平均中子辐照量均超过2(mb)-1,富氮中间壳层中约80%的物质重复经历s-过程.而对于非铅星,星风质量损失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恒星都是有寿命的,现在照耀着地球的太阳,在未来也会迎来死亡。若某颗恒星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8倍,那么在它的生命终结之际,释放出的气体会发出光芒,成为绚烂的行星状星云。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12,(21):70
由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距离地球大约40光年的银河系,发现了一颗可能主要由钻石组成的超级行星。这颗名为"巨蟹座55E"的行星于2004年被首次发现,环绕类似太阳的"巨蟹座55"恒星运行。在夜晚可以通过肉眼看见它。"巨蟹座55E"的运转速度很快,以18小时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离子回旋共振机制驱动的一维三元(电子、质子、alpha粒子)低速太阳风流管模型,重点分析流管参数对alpha粒子丰度(定义为alpha粒子与质子数密度之比)的影响.流管几何形式与有关观测数据分析及二维太阳风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与以往研究相符,在太阳附近alpha粒子的丰度先增加(可超过冕底丰度的1~5倍),尔后迅速降至行星际空间中的平均观测数值.alpha粒子丰度极大值αmax在大约1.5~1.7 Rs范围内获得,具体数值主要取决于流管的几何参数包括冕流尖点的高度与相应膨胀因子的极大值:尖点越靠近太阳、极大膨胀因子越大,则αmax越大.但是这两个参数对于行星际空间中alpha粒子的特征影响不大;而合理地改变流管在远处的膨胀因子,可定性解释低年低速太阳风中alpha粒子的平均丰度与太阳风速度正相关的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对食双星Y Leo进行了测光观测,并结合文献中的数据,发现Y Leo的光变周期表现出了复杂的变化,包括一个长期增加的趋势和周期性的震荡成分.前者可能是主星的星风损失造成的,而周期性的震荡成分应该是由第三天体引起的.对光变极小时刻进行拟合,发现在距离食双星31.62 au的地方存在一个质量为1.33个太阳质量的第三天体,轨道周期为79.12年.此外,在第三天体的内侧,在距离食双星6.95 au的地方可能存在一个质量为0.69太阳质量的第四天体,轨道周期为9.50年.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13,(2):30-31
在寻找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时,应该观测什么目标才好呢?对观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行星系统中心的恒星,也就是"主星"。太阳属于"G型星",开普勒卫星主要观测的对象,也是这一类型的恒星。根据现有的观测结果,在银河系的全部恒星中,G型星大约占8%。银河系内大约有1000亿颗恒星,也就是说,大约有80亿颗G型星存在。G型星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地球上的生命诞生,发生在太阳和地球形成的约10亿年后。所以,G型星的寿命足够支撑其绕转行星(如果有的话)的生命产生和进化。作为类地行星的主星,如果该恒星远比太阳明亮的话,就会有问题了。越是明亮的  相似文献   

13.
在通过仿真方法分析货车速度对服务水平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以货车速度对客车速度边际影响等于1为判定条件,确定货车影响的关键速度.确定60 km.h-1作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货车建议速度下限值.仿真验证表明,实施60 km.h-1速度下限后,客车运行车速可提高10 km.h-1,且能保证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在当前流量下服务水平不低于二级;未来流量增长至每小时3 000辆后,服务水平仍不低于三级.  相似文献   

14.
A:如果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恒星的颜色反映其温度,由质量决定,并随年龄变化。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取得恒星资料的惟一途径就是通过看恒星发出的光。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天文学家们逐渐拍摄了各种恒星的光谱,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通过光谱,可以分析出恒星的质量、温度、年龄、表面重力、化学成分、磁场等各种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13,(1):38-39
<正>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润乾在国内从事恒星物理研究50余年,建立了物质和角动量损失的非守恒双星演化理论,转动双星演化理论和星风碰撞激波理论,为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那片蓝天中的收获自1958年从德国席勒大学学成归国,黄润乾先后在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等单位工作。黄润乾对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8M⊙和2.8M⊙早期AGB星外部湍流应力与引力的比值在几个演化点上随质量的分布,发现在恒星外部存在一个湍流应力与引力的比值能达到几十的区域,该区域的位置随演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位置以外的壳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Nieuwenhuijzen H.et.Al给出的恒星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拟合出早期AGB星的质量损失率与出现最大湍流应力位置以外的壳层质量之间的关系式,提出湍流作用对星风的主要影响应体现在湍流作用大的区域在恒星外壳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正太阳可爱的一面,你肯定知道,它造福人类的事情多得数不过来;太阳可怕的一面,你未必知道。太阳发光发热,每秒有超过400万吨物质在其核心转化成能量。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太阳"发怒"可不得了!你听说过太阳风暴吗?太阳风暴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阶段的太阳风,运行速度可达1000千米/秒以上,而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层  相似文献   

18.
恶贯满盈的宇宙巨星真正的恶棍打出生前就开始酝酿着怎么作恶了,那些质量超过太阳10倍的大质量恒星就是这样的坏家伙——在它们形成恒星之前,宇宙就被这些杀伤力极强的大型星体搅得混乱不堪啦!一颗大质量恒星在形成的同时,竟会用气体攻击其他有可能成为恒星的小同伴,把它们炸得七零八碎!而身为恒星家族中的一员,大质量恒星  相似文献   

19.
考虑δr≠0和偏心率e二次以上的高次项,采用星风质量吸积的角动量守恒模型,并根据由此模型推出的星风吸积质量及轨道参量变化方程,重新计算了ζCap系统在星风吸积过程中吸积的物质质量和轨道参量的变化,从而进一步证实在分离双星系统,钡星通过星风吸积模型与其伴星发生了质量传输.  相似文献   

20.
正A:质量在0.012~0.08倍太阳质量之间的星体,不能发生氢聚变反应,只能发生锂聚变反应,属于棕矮星(褐矮星);质量超过0.08倍太阳质量的星体可以产生氢聚变为氦的反应,提供能量,成为恒星,这个阶段的恒星是"主序星"。主序星的聚变反应产生向外的辐射压,抵抗自身引力,星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并不是所有恒星都会在晚期成为红巨星。质量小于0.5倍太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