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按照其基本规定,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承诺中,应遵循两大原则: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这意味着中国在“入世”的几年之内,将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基本进程为:(1)银行业:入世后两年,外资银行可从事中国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入世后五年全面开放。(2)保险业:两年取消对外资保险机构的城市控制,五年后取消许可证限制。  相似文献   

2.
从国外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方向①梅赞我国银行业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如何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明确改革方向,加速商业化改革的进程,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业接轨,从而更好地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发挥融通资金的主渠道作...  相似文献   

3.
非公经济主体进入金融领域,不仅应有国家政策支持,还应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从多角度观察非公经济主体进入金融领域所涉及的法律包括四个方面,即金融市场准入法、金融市场主体法、金融市场监管法、金融市场退出法。通过对上述四方面的法律环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解非公经济主体进入金融领域事实的成行是否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承诺从2001年开始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到2005年所有的地域限制都将撤销,中国将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和人民币业务。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将使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经营不好、效益差的银行的倒闭将成为事实。开展金融创新,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力,是国内商业银行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市场对渐进式改革路径的依赖、银行业监管部门长期消极行使审批权以及金融市场长期处于寡头形态导致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机制长期缺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完善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应转变思路,让市场机制决定民营银行进入市场的方式和数量,实行银行经营许可证分权限拍卖,建立存款保险制。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 《科技信息》2008,(22):298-299
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为标志,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入世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中国正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实行混业经营国家“航母”式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分业经营模式下的中国金融体系已难以应对国际混业经营的挑战。鉴于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领域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在比较各种混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的机理与方式、确保安全性的特点和在我国现有资源可获性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积极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混业模式是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相对现实而稳妥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组织就中国加入WTO问题达成协议,我国加入WTO已成定局,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即将进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并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加入WTO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它将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使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根据在加入WTO谈判中所作出的承诺,我国将在5年内取消外资银行设立的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拓人民币业务。“入世”一方面将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大程度地扩大开放,另一方面对我国银行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不能不从正视现实开始,正确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8.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金融服务可分为银行及其相关服务、保险及其相关服务和证券服务3类。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对这3类金融服务的开放均做出了承诺。中国入世的金融开放承诺不仅范围较广,涉及到整个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而且承诺的开放程度较深,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金融开放水平。这一状况必然会对我国金融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与资本持有者对多样化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要,推动发达国家政府开始放宽对金融领域特别是银行业的管制,逐步打破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之间分割经营的局面,国际金融业进入混业经营的新时代。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也应顺应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实现经营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能否建立起金融服务覆盖率广泛的小微金融发展体系,是目前国内地方金融发展突破口。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在当前中国,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农村更是如此。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在于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也在于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缺陷,如信息不对称、合约履行制度不完全、监管层对市场管制和参与过多等。这不仅使金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技》2011,(12):31-34
编者按:根据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对“科技金融”的解释,“科技金融”是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金融为之带来的澎湃动力。2017年上海市引导银行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上海银行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2017-2020年)》和《上海科技金融政策汇编指引》发布,对2020年末辖内机构科技型企业客户数和科技信贷规模提出了明确的规划目标,引导银行将金融服务前移到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有效增加科技金融供给总量,优化科技金融结构,全面  相似文献   

13.
伊核问题是当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最多的一个问题.2011年的最后一天,奥巴马签署了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法案,不仅对伊朗中央银行及其金融组织实施严厉制裁,还将处罚同伊朗进行贸易的外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被制裁的企业或金融机构将不得进入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或交易.这意味着所有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不得不在伊朗石油与美国市场之间“二选一”.该法案蕴含着浓厚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色彩,给2012年国际局势的动荡与混乱“定下基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结构已由“绝对银行化”变为“相对银行化”,但这种变化只是数量的变化,金融效率仍然非常低下。银行方面表现为不能满足各经济主体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体系已经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证券市场表现为作为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质量低下。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赋予国有银行对银行业的垄断和赋予国有企业在证券市场的独占地位。  相似文献   

15.
WTO体制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后,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必将影响中国金融业,本着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宗旨,外资金融机构将更多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一方面将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又会产生风险效应,因此,应把握好业务范围、自主经营、金融手段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秋月 《科技信息》2009,(14):211-212
认知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据的。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从空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汉语中“前”的语义网络构建,试图以具体的语言事实检验空间概念及其空间意义拓展的观点。文中指出,在汉语中,“前”所投射的主要目标概念.为相对抽象的时间域,与“前”有关的词语用于隐喻抽象概念的为数众多,这验证了认知语言学中意义是概念化的结果的观点,说明空间概念作为人的经验之一构成了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础,基本的空间意象图示是人们对抽象领域概念化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加入WTO,它必将对我国传统的、计划色彩浓厚的银行业在调控能力、市场份额、人才竞争、银行业市场化、国际化、整体素质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应从改善宏观调控手段、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加强金融监管方面来完善金融调控体系;从加快业务创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管理水平、加紧培养人才方面来加快银行业改革的步伐;对外资银行实行适度开放,最终达到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18.
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不仅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中一个关键条款,也是影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关键因素之一。GATS中的市场准入本质上是一国政府运用法律体制对本国服务贸易进行管理。从对目前我国在GATS中市场准入承诺的内容和义务的分析看,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应以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依据我国国情并使我国的国内相关法律与我国做出的具体承诺相一致,从而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后,干华汉敏锐的感觉到我国金融服务行业将面临的巨大冲击。 在我国金融服务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上,干华汉认为,金融服务机构要实现与世界接轨,实现人性化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以人为本”将是金融服务产业的主旨,而网络化和电子化的金融机具服务产业将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于是,2003年5月,干华汉创立了上海丰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丰汇数码”是一家专业从事金融服务企业金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根据我国政府在入世谈判中做出的承诺,在今后5年内,外国银行将获得充分的市场准入,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将逐步取消,外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向我国居民提供消费信贷。可以预见,入世将加快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