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开展生态治理科技攻关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草地退化与戈壁化问题、沙漠与沙地治理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和土壤盐碱化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几十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已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21万平方公里,其中治理小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造林5.3万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沙地1.7万平方公里,保存建设人工草场8.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19%,荒漠化土地治理率…  相似文献   

2.
浅析安徽省荒漠化土地的治理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徽省荒漠化监测和普查结果,从荒漠化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资源、治理成效等方面,分析了荒漠化治理开发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并结合荒漠化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荒漠化治理开发的思路和策略以及与荒漠化治理开发相配套的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沙质荒漠化灾害监测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质荒漠化灾害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选择科尔沁和毛乌素两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作为研究区,基于沙质荒漠化灾害背景(图象、图形和统计)GIS数据库,对沙质荒漠化灾害进行判别、预测及对灾情进行综合评估的建模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我国沙质荒漠化灾害监测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上述两个试验区的沙质荒漠化灾害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抗锦旗为沙质荒漠化极重度区,奈曼、库伦、开鲁为重度区,昌图县为中度区,通辽为轻度区,对沙质荒漠化影响大小依次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沙质荒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的结果表明,在毛乌素地区的南部灾害严重,危险度为重度,西部程度较轻,为中度偏轻,东部与北部程度稍重,为中度偏重,但乌审旗的沙质荒漠化灾害程度被低估了,应为重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数据的荒漠化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彦 《甘肃科技》2016,(15):38-40
新常态下,我国荒漠化治理也步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大数据的出现及其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为我国荒漠化的治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对我国荒漠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大数据的内涵,特征,梳理出了基于大数据的荒漠化治理思路,然后讨论了大数据助力我国荒漠化治理中的优势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基于大数据的荒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水分运行规律与荒漠化治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水是生态系统中最适跃的因子。荒漠化过程 与其逆过程即荒漠化治理中,水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讲座了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中吵分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就防治荒漠化,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植被中如何选择植物种类,及如何发展各种保水、节水技术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防治荒漠化的办法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色列是一个较为干旱缺少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荒漠化现象严重,然而,以色列政府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荒漠现象运用不同的治理手段,使以色列的荒漠化治理长期以来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文章对以色列防治荒漠化的办法做了具体介绍,提出了我们应借鉴的经验及以色列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建设阶段的不断深入,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模式目标、组成结构3个方面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模式转型进行了分析,认为模式转型上人以下方向:从封闭到开放;从治理米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从单一效益为主到综合效益提高,如何合理转型,应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和加强基础建设措施,模式转型的阶段性;合理设计开发措施;模工应与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及区域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蒋高明 《科技潮》2005,(7):28-28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是困挠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强调研究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性,并对土地荒漠化的研究和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蔓延,严重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民勤县作为我国主要的沙尘暴风源地之一,生态危机日趋显著,其荒漠化问题对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可估算的影响,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到国家级战略层面,成为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鉴"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响应国家"创建两型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在综合我国现阶段荒漠化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的荒漠化治理模式,通过"生态+"荒漠化治理模式的三种创新理念,力求在荒漠化治理中寻求新的突破点,保障生态安全,改善民勤及西北荒漠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荒漠化土地分布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区别,以及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从而确定新疆土地荒漠化的种类和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进入9O年代以来,我国水旱灾害连续不断,大有日渐频繁和加剧的趋势。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的连年洪水,黄河的长时间断流与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和荒漠化,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认真反思水旱灾害日渐频仍的根由。一、水旱灾害为什么愈演愈烈?建国以来,我国在根治海河、淮河,治理黄河、长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黄河50年无大患就是水利工程的重大成就。但是,在防上水旱灾害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度提高,工程治理越搞越大;另一方面水旱灾害也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13.
新华网吉林频道消息:经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批准,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治理区域的生态草地被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每年将获得3100万元补偿基金.日前,2007年度的补偿基金已经到位,为做好补偿工作,吉林省林业厅做出专门部署.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荒漠化态势及其防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有近1/3的土地处于荒漠化. 扭转荒漠化态势应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防治荒漠化需要科学地恢复和重建这些地区的自然植被,植树种草要遵循植被演替和生态学规律,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要适度开发利用,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生态脆弱带面临的荒漠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联合国对荒漠化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类型荒漠化土地形成、发展的综合机理和环境的脆弱特征,并联系生态脆弱带理论阐释了生态脆弱性和荒漠化发展的关系,认为土地的脆弱性是荒漠化的基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荒漠化的诱因,而荒漠化进一步使环境更加脆弱。最后给出了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汪永红  刘学录 《甘肃科技》2010,26(9):166-169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土地的荒漠化过程和防治中有许多构成要素,从小尺度而言,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主要的,但是人类活动又抑制着土地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是一次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西部地区应采取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经济大发展;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加大工业企业改革力度,增强工业经济活力:加大扶持私营企业力度,促进个体经济健康发展等实际措施,来促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WTO对中国西部农业的信息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论述了WTO对中国西部农业的信息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特色农业;二是实施农业产业化;三是进行西部生态农业建设;四是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建立西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类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芦是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在中国南方的水蚀荒漠化地带采用以类芦为主裁草种的治理措施,半年时间即可覆盖地表,有效地控制住水土流失,快速改变水蚀荒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为芒萁等乡土草种的侵入与繁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加快水蚀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对类芦、香根草、百喜草、五节芒4种草本植物水分胁迫处理下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表明,类芦的抗旱力及对逆境的适应性最强,并应用类芦快速绿化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高岭土矿、金矿、煤矸石山等矿山废弃物地区的植被恢复性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开发与利用耐旱基因资源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脆弱和趋于恶化的西部生态 占我国国土面积50%以上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量稀少,而且季节分配不均,受到严重缺水的威胁,这是造成西部经济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近20年来全球荒漠化面积已占陆地面积的25%。我国西部荒漠化的土地以每年300万亩的速度扩大。据估计每年因风沙危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年复一年地陷入干旱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流断流、土地沙化、沙尘暴频发、湖泊湿地萎缩、草地退化、森林锐减、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忧虑。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