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25 d龄的裸燕麦(Avena nuda)植株进行14 d镉(100μM)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植株的干重显著降低。然而,在镉暴露前1 d对植株进行水杨酸(1 mM)或H2O2(5 mM)预处理可有效地缓解镉引发的植株生长抑制。镉抑制生长与植物光合作用的降低和氧化胁迫伤害有关,具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二氧化碳同化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光系统Ⅱ实际量子产量、抗氧化力等参数显著低于对照植株,而膜脂过氧化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可被外施水杨酸部分地逆转,但不受H2O2影响;而水杨酸和H2O2均可减轻镉引发的氧化伤害,且与细胞中抗氧化能力的维持有关。镉胁迫明显提高了细胞的脯氨酸含量,而水杨酸或H2O2处理则有效地阻止其升高。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显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活性与各自的分光光度计测得的酶活性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外施水杨酸或H2O2可保护植物抵御适当浓度的镉引发的生长抑制,其中水杨酸的作用是减缓镉诱导的光合作用抑制与提高抗氧化胁迫能力,而H2O2只是减轻镉诱导的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研究了水杨酸(SA)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杨酸能够提高SOD、POD的活性,减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因而提高了幼苗的抗冷能力.水杨酸浓度为2mmol/L是预防黄瓜低温危害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对黄瓜幼苗盐伤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水杨酸对黄瓜幼苗盐伤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水杨酸能够提高幼苗干重和相对含水量,通过促进子叶SOD和P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因而缓解了黄瓜幼苗的盐伤害。  相似文献   

4.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S180肿瘤细胞膜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TBA法、比色法和荧光偏振法研究腹水型S180细胞在超声激活血卟啉处理后膜脂质过氧化程度,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膜流动性,探讨声动力疗法对腹水瘤膜脂结构和功能的作用以及声动力抑癌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超声可使肿瘤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磷脂降解而降低膜流动性.超声结合血卟啉显著增强单纯超声的作用,单纯血卟啉无作用.声动力疗法处理后,膜流动性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和磷脂降解呈显著相关,且与磷脂降解关系更为密切.分析得出,声动力疗法能使肿瘤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明显升高,磷脂降解加剧,显著降低膜流动性,从而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耐热性的影响,本试验以2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清洗干净的葡萄叶片喷施浓度为150μmol/L的水杨酸(SA)溶液,之后置于45℃高温胁迫0 min、10min、30 min、1 h、2 h、4 h、8 h,以喷施蒸馏水后置于45℃高温胁迫0 min、10 min、30 min、1 h、2 h、4 h、8 h为对照,研究外源水杨酸对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1 h),外源水杨酸显著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量;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 h)外源SA可以显著提高SOD、POD、CAT、APX、GR的活性,能够维持较高的SOD、POD、CAT、APX、GR活性。外源水杨酸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可以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显著降低了细胞膜质过氧化伤害;促进抗氧化物酶SOD、POD、CAT、APX、GR的活性,降低了高温胁迫对葡萄植株的氧化伤害,从而缓解了高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作用,提高葡萄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6.
以一种从荒漠结皮中分离的典型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2、10和25 ℃(对照)进行低温处理,并向低温处理的藻培养物中添加0.2 g/L蔗糖和0.2 g/L葡萄糖,测定低温胁迫和外源糖对伪枝藻生物量、光合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细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处理相比,低温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呈现明显增高.同时低温处理导致伪枝藻膜脂的过氧化伤害,即丙二醛含量的大量增加.添加外源糖处理时发现,蔗糖和葡萄糖有利于提高伪枝藻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研究还发现,经过48 h、10 ℃低温适应处理的伪枝藻骤然降至2 ℃时,出现胞外多糖的大量分泌.研究结果表明糖类物质可能对于提高伪枝藻的低温胁迫耐受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更好地理解荒漠结皮蓝藻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黄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条件下研究NaCl(0·5%)胁迫和外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NaCl胁迫处理的幼苗与未经过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明显下降,SOD、POD、CAT活性上升后急速下降,引起H2O2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外施不同浓度的SA和0·5%NaCl共同处理的黄芩幼苗与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都有不同程度增加,H2O2和MDA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SOD、CAT活性上升,POD活性显著上升.其中S2,S3在提高NaCl胁迫抗性时效果最佳.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浓度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性有一定的改善,增强了植株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Ca^2+对冷害水稻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培养液中加入适当浓度Ca2+可显著提高膜保护酶SOD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提高冷害水稻幼苗的干物质、叶绿素和光合强度;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缓解蛋白质降解速度,增加脯氨酸含量,从而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两种盐度下桐花树叶肉细胞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两种盐度条件下,桐花树叶肉细胞结构的变化的结果表明:在较高盐度下,或年龄较大的叶,或叶肉失水较多部位的叶肉细胞着色较深。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表明:生长在较高盐度(19.8)下的叶肉细胞的质膜出现收缩而呈波状;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片层显著膨胀,其间的界线模糊;同时,线粒体缩小,其嵴结构不清晰。但在较低的盐度(3.5)下,未看出这些结构的变化,在两种盐度下生长的桐花树叶的叶肉细胞都很少看见脂滴。  相似文献   

10.
高效唑浸种明显提高小麦幼苗抗低温胁迫能力,使麦苗在低温下生长受阻减轻;叶片电解质渗漏率降低;叶鲜重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延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积累显著减少.低温下5d,对照组叶绿体超微结构严重受损,而处理组中未受破坏因此,高效唑浸种对提高小麦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SA与高温锻炼(HA)对高温逆境下葡萄细胞中钙含量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叶片中的可溶性钙及结合态钙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促进幼叶细胞中可溶性钙和总钙含量的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钙的增幅变大而总钙含量的增幅变小;经SA与HA分别处理后,可溶性钙和总钙含量的变化表现出同步性,并且它们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减高温胁迫下钙含量的增加,以维持细胞中钙离子水平的稳定;特别是经HA处理后,可溶性钙含量的变化更加明显,各处理中的可溶性钙含量甚至都低于对照中的钙离子水平.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SA与HA对于提高葡萄抗热性的效果是一致的,但与SA相比,HA处理后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处理对南瓜幼苗壮苗和抗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的南瓜幼苗,其中250 mg/L SA处理差异显著.从形态指标上表明SA处理可促进南瓜壮苗的形成.同时研究了4,15℃ 2种低温胁迫条件下最佳浓度水杨酸处理与25℃处理作为对照的南瓜幼苗抗寒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A处理的脯氨酸、丙二醛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外源SA能抑制脯氨酸的形成积累,且能提高南瓜幼苗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MDA形成积累.因此外源水杨酸能显著提高南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预处理对甘蓝幼苗冷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L.)幼苗低温(4±0.5)℃冷害的缓解效应.低温胁迫前不同浓度SA(0.1 mmol/L,0.5 mmol/L,1.0 mmol/L)对甘蓝幼苗的预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以0.5 mmol/L效果最明显.同一浓度SA(0.5 mmol/L)对幼苗预处理后,随低温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对照,而MDA含量也呈显先升后降,但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说明适当浓度的外源SA对甘蓝幼苗低温冷害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外源水杨酸对甘蓝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甘蓝幼苗光合指标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的增加,自由水/束缚水比率逐渐下降,同时用0 01mg·L-1的SA处理后甘蓝幼苗的地上部分和根的干质量和鲜质量都会增加,但是随着SA浓度的增大,其增加量逐渐变小.当甘蓝幼苗经过0 01mg·L-1的SA处理后,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增长61 9%,75 7%,30 1%.低浓度的SA处理能降低植株的二氧化碳补偿点和光呼吸强度,而使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上升.不同浓度SA处理的甘蓝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与对照的基本一致,差异只在数值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5.
SinceWhiteobservedthatsprayingtobaccoplantswithsalicylicacid (SA)oracetylsalicylicacidinducedresistancetoinfectionwithtobaccomosaicvirus[1] ,manyexperimentshavedemonstratedthatSAplaysanimportantroleinplantdiseaseresistance ,actingasanendogenoussignalmolec…  相似文献   

16.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在温室生产环境条件下,采用根际施用结合叶面喷洒的方法,分别施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壳聚糖(Chitosan,Cts)、亚精胺(Spermdine,Spd)溶液,利用200 mmol.L-1NaCl进行盐胁迫,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4种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对黄瓜幼苗盐胁迫逆境的诱抗作用以及在盐胁迫逆境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及其不同浓度的诱抗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对黄瓜幼苗盐胁迫都有较强的诱抗作用,都能促进盐胁迫逆境下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生物源化学诱抗物质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必须选用适宜的浓度才能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综合评判结果以BR最优,且以BR为0.01 mg.L-1处理最好,适宜浓度范围为0.005~0.050 mg.L-1;SA对盐胁迫的诱抗效果相对较弱;Cts,Spd,SA最适宜的处理浓度分别是150,100,150 mg.L-1,适宜浓度范围分别为150~200,100~200,100~150 mg.L-1。  相似文献   

17.
缺锌胁迫对水稻叶绿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设置0,1.0×10^-10和1.0×10^-6mol/L 3个锌处理水平,研究了缺锌胁迫对水稻叶绿体活性氧水平、膜脂过氧化、抗氧化剂含量及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循环系统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10mol/L锌处理下,水稻叶绿体中H2O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升高,表明缺锌造成了水稻叶绿体内的氧化胁迫;抗坏血酸含量在1.0×10^-10mol/L锌水平上达到最高,而谷胱甘肽含量随缺锌程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等As A-GSH循环中的关键酶活性均于潜在缺锌(1.0×10^-10mol/L锌)下达到最大值,而在严重缺锌(0 mol/L锌)下又显著下降.研究表明:一定程度上缺锌可诱导水稻叶绿体内As A-GSH循环系统中的抗氧化剂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以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与膜脂过氧化的作用;但严重缺锌条件下水稻叶绿体中氧化胁迫突破了抗氧化保护系统的保护能力,使水稻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8.
茉莉酸和水杨酸是植物防御反应中的重要分子,为研究茉莉酸和水杨酸在水稻防御反应中的作用,采用了色谱法测定了此两种激素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胁迫下的水平变化。我们采用的此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再现性好,此两种激素含量变化可得到准确分离与测定。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水稻中茉莉酸和水杨酸的作用可能不同与其它植物。首先,水杨酸含量变化较缓慢,其次,茉莉酸含量变化较明显。此结果表明水稻中茉莉酸和水杨酸的作用可能不同与烟草和拟南介,在信号传递过程中可能起到正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耐盐性有所提高的转AlNHX1基因大豆后代材料,以已获得的转AlNHX1基因的6个株系中的3个株系后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别对这3个株系转基因大豆各后代进行PCR分子检测并结合耐盐性鉴定,以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中遗传稳定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AlNHX1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后代中遗传;选取3个株系中部分阳性植株做耐盐性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耐盐性状均好于野生型大豆.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转基因大豆叶片中维持了相对较高的K+/Na+比值,相对含水量较野生型提高了9%,而渗透势降低了39%,表明转基因大豆具有较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在盐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野生型大豆分别提高了45%与69%.综上,通过耐盐筛选获得的转AlNHX1基因大豆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