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海洋活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周永宏  郑大伟  虞南华  廖新浩 《科学通报》2000,45(24):2588-2597
地球自转运动(自转速率变化和地极运动)表征着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以及固体地球与大气和海洋各种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它们在维持总角动量守恒的条件下,,构成了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系统,近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地球自转与大气和海洋活动相互作用的研究。着重综述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和海洋活动以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理论研究的课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琪洁  廖德春  周永宏 《科学通报》2007,52(15):1728-1731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实时快速预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地球自转速率复杂变化(或日长变化)的时变特性, 传统的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预报效果. 采用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报日长变化, 网络的拓扑结构由最小均方误差法确定. 考虑到日长变化与大气环流运动间的密切联系, 在神经网络预报模型中首次引入轴向大气角动量的实时预报值, 进行日长变化1~5 d的实时快速预报. 结果表明, 联合日长变化序列和大气角动量预报序列的神经网络模型, 比起单独采用日长变化资料的模型, 预报精度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与El Niño事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延本  李志安  赵娟 《科学通报》2001,46(22):1858-1861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n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n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n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n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Ni(?)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永宏 《科学通报》1997,42(1):61-64
地球瞬时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表面或历元平极的运动,简称极移.极移的主要特征是周年极移和Chandler极移.80年代以来,随着资料积累和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局限于周年和Chandler极移的研究扩展到对亚季节性、年际乃至几十年时间尺度极移的探讨.北大西洋涛动是英国气象学家Walker确定的全球三大气象涛动之一,其基本特征为:副热带反气旋带至冰岛附近副极区近南北方向、年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压振荡.根据固体地球-海洋-大气系统的总角动量守恒定律,大气、海洋的运动和质量再分布必然伴随着地球自转的变化.所以,本文将研究北大西洋涛动对年际时间尺度上地极运动激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苏联在噴气技术方面的成就,为对高空大气进行新的重要的科学研究創造了条件。苏联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已經在着手建造一些巨大的人造地球卫星。研究高空大气的地球物理学家已經有可能在地球卫星上装备各种仪器,研究高空大气的各种性貭,以及研究与高空大气相互作用着的地球外面的各种因素:强烈的太阳电磁輻射和微粒輻射,星际间的微尘和气体介貭(以及与其有关的磁場),宇宙线和其他可以被地球大气吸收的各种輻射。在这以前苏联地球物理学家就已經有了利用火箭来研究高室大气的經驗。苏联首批人造地球卫星的建造,标誌着掌握星际空間秘密的新紀元的开始。卫星实驗室在稠密的地球大气层以外开始了工作。每一个地球卫星都丰富了我  相似文献   

7.
宇宙气象     
在我们这个时代,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物理火箭,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获取天气预报所需的气象资料,是人造地球卫星众多任务中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但是,今天实际所需的不只是大气最低层的气象资料,而且还需要大气高层的宇宙气象状况。掌握地球大气层和宇宙气象变化的特点,对于宇航和无线电通讯非常重要。为此,苏联国家水文气象  相似文献   

8.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9.
金石 《科学之友》2004,(8):24-25
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但地球大气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是伴随着地球一起成长,经过了亿万年不断“吐故纳新”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0.
高层大气建模:从地球到行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志鹏 《科学通报》2020,65(14):1320-1335
地球和行星的高层大气作为大气圈与空间环境的过渡区,是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高层大气理论模式及其数值模拟可以突破实验观测的限制,又能够比理论分析更为全面细致地重现高层大气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在高层大气的研究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也一直是国际高层大气研究热点之一.虽然地球高层大气和其他行星高层大气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多数的行星高层大气理论模式都是以地球高层大气理论模式为基础开发的.本文聚焦于地球和行星高层大气理论模式,对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地球和行星高层大气理论模式的发展历史及其性能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1.
Д.  И.  谢尔巴科夫 《科学通报》1958,3(23):725-725
苏联綜合考察队从1955年底就开始进行南极的考察工作,这个队是由大陆队和海洋队組成的。考察队的任务十分广泛,主要是与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工作計划有关,这个計划包括南极地帶大气过程对地球大气的一般环流的影响的研究,南极海流迁移的基本規律及其与全世界大洋洋流的一般环流的关系的研究,南极地帶及其現代冰川的自然地理描述、它  相似文献   

12.
行星地球动力学与探寻资源和灾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星地球动力学是研究行星的形成及其深化机制的科学。根据不同圈层间角动量交换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我们定性研究了最初地球极在大陆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分裂和向外核流体赤道辐合带的漂移。  相似文献   

13.
程純樞 《科学通报》1959,4(10):337-337
地球外面包裹着的这一整层空气,即大气,怎样在运动盾,这个极为复杂的問題,是近代气象学的中心課題。大气是一个整体,一个地方的天气只在較短的时日里就受到很远地区气流的影响。一个地方也因为它所处在大气的部位的不同,主要由这地区的气流特点,在平均状态上表現出它一定的特色——气候。天气預报,特则是中长期天气预报,和对自然改造有重要意义的气候学研究,如果下面对大气环流研究这一课題,在进展上就会受到很严重的限制,只能解决一些枝节問题,甚至于表面问题,而不得要领。从中学自然地理教科书到較专門的气象学教科书里,都有一定的章节,用不同的尺寸介紹大气环流問  相似文献   

14.
高峰 《科学之友》2007,(8A):53-53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防御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气象灾害,然而,人类可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灾害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 960 万 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防卸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气象灾害,然而,人类可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灾害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58,3(20):609-609
按照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计划,苏联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了大量的关于高空大气和宇宙空间的研究。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专门委员会的国际会议上,参加者以很大的兴趣听取并讨论了苏联科学家的各项报告。这些报告包括有关地球卫星运行的研究,大气数据的测量——大气高层的压力、密度和温度,宇宙射线的研究,地磁场的研究,太阳微粒辐射和微流星的研究,太阳硅电池工作情况的研究,在宇宙飞行条件下动物有机体生活情况的研究,以及其  相似文献   

18.
Arrhenius  G  朱政 《世界科学》1989,11(3):28-30
一、前言由于没留下地球生长过程的原始记录,所以人们至今仍无法搞清这个行星的第一个八亿年历史。这一时期,地球基本上还处于初期阶段。不过近年来,对于地球和月球其它方面的研究,对于周围环境空间的探索,对于大气化学成份、性质变化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地质学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间接证据。虽然今天还不能唯一确定当时各方面条件,但是人们能根据这些新信息使用一种叫自构成的模型来研究地球的原始状况。二、地球生成时期的温度与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在生成时期,形成某一行星的微星碰撞末速度是该行星半径及密度平方根的线性函数。由于月球的大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地核,所以对月球来说,这个速度大约是2.4Km/s,对于地球来说,这个速度约为11.2Km/s。除了质量较大的微星,一般较小的抛体都在穿越大气层时降低了速度。这样,任何行星初始团的主体部分都会在碰撞中经历由动能转化为热能、地震、声能及靶喷出物动能的瞬间变化。充分融化硅酸盐所需动能,相当于抛体具有1Km/s这样数量级的末速度。因此在地球生成初期,其内核以外物质的挥发都发生在微星与之碰撞的过程中,通过熔化和蒸发把挥放性物质有效地转移到大气中。这个设想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为它是经过今夭月球上物质状况证明了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一研究人员宣称,他已通过测定证实:由于“温室效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增加所导致地球绝缘层的缘故,地球正逐渐变暖。他说,目前地球所能容纳的辐射量比他在1975年开始进行测量时增加了0.1%。他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这些结论来自于对射入和逸回地球大气层辐射量的直接测定。至此为止,所有意欲表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20.
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