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简析谚语中的民族个性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具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特性。谚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它对研究国情学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钟敬文先生曾阐述了民间文学学科的建构体系,并长期指导这门学科的建设,他说①: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它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民间文学理论(包括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艺学等)二、民间文学史(包括神话史、歌谣史、谚语史、民间小戏史等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民间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论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多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发人深省,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经验之类,智慧的伟大结晶。谚语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表现力,运用十分普遍,它充实了词汇的宝库,成为宝贵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今天,对谚语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撒拉族谚语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撒拉族传统文化中最精炼、利用率最高的一种文体。它是撒拉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一份难得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撒拉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这些谚语中闪烁着该民族智慧的火花,包含着深遽的哲学思想,从而指导着撒拉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本文试图对撒拉族谚语中的哲学思想作一粗浅的分析,以冀引起人们对撒拉族研究之关注。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集体创作的语言艺术。它形象、生动、鲜明、朴实、准确、洗炼,富有人民性和战斗性,在文学中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彩。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笑话、民间说唱、民间小戏、史诗、歌谣、谚语、俗语、谜语及其他形式的口头艺术作品等。它们凭着人们的记忆,通过口传,一代传给一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和一切白族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笑话、谚语、谜语和民间歌谣一样,白族的儿歌,也是白族劳动人民和孩子智慧的结晶,也是不同时期白族人民现实生活的反映。它们是祖国各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粒粒珍珠,是我们研究白族的历史、文化、风俗、语言和儿童心理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民间俗语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都会对民间谚语的优秀成果进行适当地吸收、利用,《红楼梦》也不例外。曹雪芹就将当时流传的三百多条民间俗语运用到了小说的语言情境中,本文试图通过这些民间俗语来分析其独有的艺术特征,洞悉其高度的思想性,使人们从民间俗语的角度能更多的认识《红楼梦》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学术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进行了"再阐释",同时还探讨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生前十分重视民间文学的价值,多次倡导要对民间文学进行搜集整理。他熟练地利用民间文学形式来作为向人民宣传的武器,并号召文艺工作者学习、借鉴民间文学,指出新诗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毛泽东在论著、讲话中,常借助民间文学去说理。其诗词中活用了神话传说材料,成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典范。毛泽东的民间文学观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以文化为特性的民族主义思想,使得他能较早地关注民间文学,对史诗、神话、图腾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运用民间文学形式进行创作。尽管他的民间文学研究属于前学科性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对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国民间文学的概况、传承、类别和特点的介绍与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其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美国民间文学的文化特征,揭示了美国民间文学的思想意义和时代影响,有助于了解美国文化遗产,对保护我们自己的民间文化遗产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谚语折射和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是非观和审美观。从语言学、翻译学等层面对英语谚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揭示出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英语谚语在中学英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利用谚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谚语学习词汇和语法、利用谚语了解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谚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前言谚语惯用语是语言文学宝库中之精华,德语中之谚语惯用语数以干计。本文对德语中之谚语惯用语仅就下列三方面进行探讨。①历史概况:从历史上来观察德语中的谚语惯用语,介绍德语谚语惯用语的概貌和作用。用实例阐明德语中的谚语、谚语惯用语以及一般惯用语在形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并给予明确的定义。②实际应用:指出德语中谚语惯用语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运用谚语惯用语。③翻译比较:通过德汉比较,说明德语谚语惯用语的可译性。用实例说明德汉谚语惯用语的原则译法。  相似文献   

16.
指出日语谚语中,比喻修辞方法使用的频率很高,日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区域、历史、文化色彩,在汉译的过程中,要兼顾或再现谚语本身的文化寓意和比喻修辞的特殊性。对使用比喻修辞的日本谚语汉译,应把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富有色彩的语言形式,它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形象生动,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谚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谚语同中国谚语一样,既有脱胎于文学作品的,也有传承于民间口语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谚语中有不少是汉语谚语的复制品,但是大量的还是日本民族本身特有的谚语。日本谚语具有大和民族的特色,体现着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文化要素的传达方面对日本谚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再论民间文学艺术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人类的智力创作成果,要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就耍重视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而真正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仍得不到体现,应该在观行知识产权权利类型之外设立一种新的权利——民间文学艺术权。本文对民间文学艺术权的主体、对象、权利内容、权利行使及权利限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田野调查对于民间文学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畴;了解民间文学的传承环境,认识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功能;体会民间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及民间文学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民间文学教学应带领学生走向田野,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把课堂教学与田野调查链接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民间文学的价值,体验民间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张祎 《科技信息》2009,(21):199-200
谚语是一种结构简洁,并富有生活哲理性的语句。谚语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因而有广泛的感染力,谚语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简而言之,谚语就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及生活环境,基于此,谚语同时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特征。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空缺的由来,然后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谚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地理、历史、宗教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