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轧辊是大直径三辊冷轧管机孔型设计的核心。以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为开发平台,使用C#语言对大直径三辊冷轧管机的轧辊进行参数化设计,阐述参数化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开发过程。该设计对接大直径三辊冷轧管机特有的孔型设计软件,实现轧辊模型的快速设计,缩短孔型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胡可柱 《科技资讯》2012,(17):85-85
针对目前国内冷轧轧机轧辊使用率低下,报废轧辊总量巨大,处理难的问题,本文对改造冷轧机辊系提高轧辊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冷轧后的铝板表面粗糙度、表面光亮度(含退火状态)及表面显微形貌入手,研究了轧辊温度、加工率及工艺润滑剂中的添加剂等因素,对轧后铝板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轧辊温度升高,冷轧铝板(含退火状态)表面光亮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轧后表面粗糙度下降;道次加工率增大,冷轧铝板表面光亮度增加,但表面粗糙度随之增大;添加剂对冷轧铝板退火表面光亮度影响较大,尤其是酯肪酸,当添加剂含量达到一定值后,铝板退火表面光亮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冷轧工作辊的效能和寿命直接影响冷轧生产的效率、成本和轧对质量。冷轧工作辊的制造技术一直受到各工业先进国家的重视。六十年代初,我国重型机器制造行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自力更生生产出第一批轧冷工作辊,十多年来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对于冷轧工作辊的效能和寿命一直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国产工作辊质量的具体水平及其与进口轧辊的差距至今仍然不清,对进一步提高轧辊效能和寿命提不出确切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轧钢事业的迅速发展轧辊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在以铁代钢以铸代锻的口号下我国轧辊生产者已大胆地铸造了φ1150mm的球墨铸铁轧辊代替钢轧辊在初轧开坯机架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从而为我国轧辊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但是目前要求高强度高高硬度的冷轧薄板轧辊仍然采用若合金锻钢轧辊:这种轧辊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热处理过程,生产周期很长,成本很高,因此大胆地以合金球墨铸铁轧  相似文献   

6.
一、压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在线控制和离线分析冷轧过程中,均要求给出较精确的压力预报值。由于冷轧过程的单位压力极高,轧辊将产生显著的弹性压扁现象。它可使变形区长度增长,并通过改变变形区几何形状参数L′/h使摩擦条件的影响加剧,从而使轧制压力大大增加。因此,在确定冷轧过程的轧制压力时,必须考虑轧辊压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较大误差。这样必将对设定控制、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确定冷轧辊的非定常热应力的方法.根据轧制过程中冷轧辊横截面所产生热应力的特点,即由轧辊辊身外表面与内孔表面间的温度差,并且通过一定的变换,将非定常温度场转换成定常热应力问题,给出了计算空心冷轧辊非定常热应力的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公式应用时较为简便,为冷轧辊热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带钢冷轧过程中辊系热变形问题,建立了轧辊温度场与热变形的仿真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精度,依据热像仪实拍的辊面温度场信息、轧制过程数据分析得到的轧辊热膨胀信息,对关键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仿真结果与现场信息基本一致,提高了仿真精度,为轧辊热变形的准确预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武钢从西德引进的一米七带钢冷连轧机,每秒轧制速度可达30米,是国内仅有的现代化宽五机架冷轧机组。在该机组上工作的φ610×1700毫米冷轧工作辊是重要的消耗部件,苛刻的轧制条件,要求轧辊具有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抗事故能力。武钢冷轧厂1978年投产至1980年11月完全使用主要从西德进口的冷轧工作辊,每年要耗费大量外汇。轧辊自给问题亟待解决。 1978年至1980年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冶金部曾联合进行过初次研究试制,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未能研制成一对供上机考核的试验辊。 1980年冶金部组织试制攻关,攻关组成员有齐钢、邢冶、衡冶、北京钢铁学院、钢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世界各国及我国各钢铁企业冷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连续可变凸度(cvc)轧机技术,阐述CVC串辊、弯辊技术调整轧辊辊缝实现板型控制和AGC厚度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1.
在300四辊可逆式冷轧机上进行了冷轧铝带力参数综合测试,沿轧辊轴向布置九个传感器,用计算机采样,测定了单位轧制压力,两向单位摩擦力在变形区内的分布,同时还通过板形仪测定了前后张力的横向分布,并考察了弯辊力变化对它们的影响.为建立冷轧带材的三维理论模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几种毛化方法在冷轧带钢生产中的不同应用效果作了简单比较,着重探讨了激光毛化对提高轧辊使用寿命,改善轧制条件,防止带钢退火粘连及提高带钢的深冲性能和涂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比较了国内某1420冷轧酸洗一轧机联合机组生产产品质量,针对换辊时温差导致轧制的薄板变形量大,对联合机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末架配备了轧辊预热装置,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计算冷轧薄板接触弧长度和轧制压力时,不仅考虑轧辊弹性变形,而且也考虑轧件弹性变形。把变形区分为入口弹性区、塑性区和出口弹性区。应用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塑性条件和平板压缩理论导出了入口弹性区和出口弹性区单位宽度轧制力公式及塑性区平均单位压力公式。应用弹性接触理论和变形区的几何关系导出了计算冷轧薄板接触弧长度公式。最后给出了考虑轧辊和轧件弹性变形时计算冷轧薄板的总的轧制力公式。本文公式比目前广泛采用的Bland—Ford公式和M.D Stone公式简便,不用迭代和查表能直接计算出接触弧长度和轧制压力,因此计算精度较高。不仅适用于一般工程计算,而且也能为在线控制的电子计算机提供较为精确的轧制力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电火花毛化轧辊磨损形貌以及轧制界面油膜厚度的分布,建立真实表面接触的带钢表面粗糙度生成模型,研究轧辊全服役期内冷轧界面粗糙度的转印过程,并使用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所建立的带钢表面粗糙度生成模型,确定不同磨损情况下油膜厚度与粗糙度Ra复印率的拟合关系,以此分析来料厚度、带钢屈服强度、压下率以及轧制速度对成品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建立以调整成品机架压下率与轧制速度的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压下率和轧制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转印行为有明显影响,能够成为调节带钢表面粗糙度复印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冷轧板带轧制过程辊径差因素对轧制参数,包括轧辊与轧件运动关系、力学条件、力矩分配和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测定和理论分析,并讨论了一些与冷轧生产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冷轧工作辊服役过程中表面μm量级磨损,在实际带钢轧制线上对应跟踪实测了工作辊上机前和下机后的表面微观形貌与特征,分析了整个服役周期内带钢粗糙度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销盘实验模拟电火花毛化轧辊表面磨损行为,研究了磨损过程中表面三维形貌的演变和磨损量的变化,验证了关于轧辊表面磨损机制的假设,建立三种磨损机制的描述模型.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建立了冷轧工作辊表面微观形貌磨损演变行为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再现了工业生产中工作辊表面磨损前期尖峰折断及中后期的微观切削过程,粗糙度变化规律与实测结果取得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单辊驱动四辊冷轧平整机轧制过程中辊系的水平振动问题,本文考虑装配间隙、轧辊偏移距和非线性阻尼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平整机辊系水平振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考察了平整机水平振动机制以及轧制工艺参数对辊系水平振动的影响规律。通过现场实测某单辊驱动冷轧平整机的振动信号可以发现,其辊系水平振动呈发散状态,工作辊尤其下工作辊水平振动剧烈,测试结果与同条件下轴承座开式约束时的辊系水平振动仿真结果相吻合,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另一方面,轴承座闭式约束可有效减轻轧辊水平振动,此时,轧制工艺参数波动也会对辊系水平振动产生影响,且轧制速度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86CrMoV7冷轧辊用钢进行了锻后正火、等温球化退火、去H退火的试验研究,研究了轧辊的预备热 处理工艺对冷轧工作辊组织的影响,加热温度和时间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备热处理工艺为:950 ± 10℃正火,等温球化退火温度790±10℃,去氢退火温度660~690℃。  相似文献   

20.
对几种毛化方法在冷轧带钢生产中的不同应用效果作了简单比较。着重探讨了激光毛化对提高轧辊使用寿命,改善轧制条件,防止带钢退火粘连及提高带钢的深,中性能和涂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