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但是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本就有篇课文叫《煮书》。课文是通过爷爷给“我”讲解如何读书,如何品味书中乐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而我的理解就是把书读懂、读透。  相似文献   

2.
借分     
我正在办公室统计考试的成绩,谢某敲门走了进来。“张老师,我的语文只差一分就及格了,您能不能通融一下,给我加上1分?”谢某是班里有名的“调皮大王”,每次考试都是门门功课不及格,这次语文成绩最高,但也只考了59分。“你要1分有什么用?”我问他。“我给我爸保证过,这次一定要考及格一门,可还是差了1分……”他有点不好意思了。  相似文献   

3.
春季开学,我上初中语文第二册。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拿出新语文书,有的同学已用封皮把书包好了,有些同学还没包书皮,外观新美。同学们把书摆放在桌子上,表情平淡。于是,我讲了以下一段话:“同学们,面对眼前这本崭新的语文书,请你拿起来嗅一嗅、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然后再说出你所嗅到、摸到、看到、听到和问到的。之后,请同学们就这本书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女孩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年轻的语文老师。这个发现使她自己都吓了一跳。但是,这个念头就像春天树上茁壮成长的芽苞,一旦长出就遏止不住地伸展腿脚。女孩去向语文老师借书,她看见很多言情小说的主人公都这么办。她借的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在还书时,她把自己写的一首言情诗制作成一个漂亮的书签,夹在书里,把它变成了唐诗第三百零一首。然后,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他会看见吗?他看到会怎么想?脸上会是什么表情?明天见到我时一定有故事发生……可惜第二天并没有发生女孩想象中惊心动魄的故事,老师和平常一样。女孩  相似文献   

5.
吴红梅 《奇闻怪事》2005,(10):37-37
“老师,昨天晚上的作业还有徐XX没有交……”一大早,认真负责的课代表就跑进办公室向我汇报。“什么?又是他?看来今天不能放过他,要不然以后又不做作业了!”没等课代表说完,我拿起书向教室走去。  相似文献   

6.
儿女挺喜欢看书的,读小学时,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看了不少。书读多了,孩子的语文学习倒是没让我花多少心思,习作时文通句顺的。作文得分还是挺高的。老实说,我这个做语文老师的妈在儿子的语文学习上谈不上有任何功劳,一切归结于孩子爱读课外书。  相似文献   

7.
朱虹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230-231
一、心理学视域下的语文素质差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1]他认为教师只有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素质差异,在教学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素质分为先天素质、习得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这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1星期一早晨,我又是万分痛苦地晚起床,然后饿得头晕眼花地进了教室。老田看着我们朗读课文。游小吉读得实在有点奇怪:“孔乙己是人物的绰号,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他至死人们也不知道真实姓名,可见人物的社会地位何等低下……”我看看游小吉,原来,她读的竟是上堂课的语文笔记。我知道,她又忘带书了。游小吉老是这样——把不上的课本带来,把要上的课本不带来。一下课,游小吉就趴倒在桌上:“累死我了!”她才倒下了两秒钟,一转身就神气活现起来。“照片!”游小吉冲到汪汪桌前…  相似文献   

9.
浅谈背诵     
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十分活跃。这里边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正被老师们所采用,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语文教学的改革收效不大,仍然存在着教学耗时多,质量低的现象。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去思考,为何还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语文教学忽视“背诵”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面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道出了一个理:背诵是知识积累,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也被我国历代成功的语文教学所证明了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作者回忆小平同…  相似文献   

10.
正记得某年四月一日"愚人节"那天,我早早地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可是,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几位比我先到的同学,她们两眼一眨也不眨,全神贯注地盯住书桌上立着的语文课本,我以为老师来过了,连忙拿出语文书读起来。前后桌突然惊天动地般喊了一声:"四月傻瓜!"原来,大家不是在早读,他们的语文书里,都夹着一本漫画书。  相似文献   

11.
“认为是”“以为是”是“重言”形式吗?许剑宇关于“认为是”“以为是”的问题,就笔者所见,迄今有四处评议:(一)《中国语文通讯》1979年第6期向若先生的《“重言”小议》,举例是:他的发言,我·认·为·是很正确。(他的发言,我认为很正确。)(二)《语文...  相似文献   

12.
我要先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波斯王,在他即位的时候,就叫国内学者给他编纂人类史。学者们耗费了二十年岁月,得五百卷巨书,用十二只骆驼载献于王。王说:“书太多了,我读不完。”又二十年,学者们把书缩短,只用三只骆驼载去。王说:“我年老了,书还是多。”又十年,学者们再把书缩短,只用一只骆驼载去。王还是嫌书过多。又五年,学者们把书缩写到只剩一卷,书到,王已病得奄奄一息,只好望书兴叹,一字也没有读便死去了。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总不失时机地探索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相似文献   

14.
说说孟宪实     
李冬君 《世界知识》2008,(16):68-68
我与孟君,是80年代的老同学了,彼此相知甚深。这些年,孟君很努力,出了不少书,我都读了,尽管不乏好评,我却未赞一辞,总觉得他应该写出更好的书来,让我眼睛一亮,拍手叫好。作为思想者,孟君不断探索;作为学者,孟君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15.
小泰是三年前到我班来的一名学生,那时上四年级,在学校就已很“有名”了。他随意,上课感兴趣的就听,也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参与课堂活动:不感兴趣的就不听,有时看画书,有时下座位捣乱,有时拿镜子照影子,有时用玩具枪瞄准同学做出射击的样子。课间操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做错了事也若无其事,心不在焉,理所当然;他懒惰,很少写作业,好做的、  相似文献   

16.
记得一位外国学者说过,当他得到一部好书的时候,他必须洗净双手,穿戴整齐,然后正襟危坐地去读这部书。当我拿到雅克·巴尔赞的《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一书时,就有类似的感觉。有人评论此书时说:“大书回来了。”雅克·巴尔赞将自己漫长的一生所做的思考都写进这本包罗万象的巨著中,这也是此书最吸引人之处。“我认为我们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些事件和人物与以前人们所了解的不同,所以我必须以我自己的名义发表意见并提出理由说明我为何持不同看法。我希望这样文责自负不会使一些评论家们因此而把这本书定为‘一本固执…  相似文献   

17.
林砺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本文就他的语文教学思想作一论述。首先,林砺儒指出我国的语文教学应根据我国语文的特点来进行。他说:“若认清中国语文特点,则所有教学问题是不难迎刃而解,否则很难中肯。”比如,汉字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8.
韩辉 《科技信息》2008,(31):277-277
教育,语文教学,的确是一个值得期待和梦想的地方。何其有幸,以我微薄的力量能和孩子们谈谈书、聊聊天;何其有幸,见证这么多少年的成长。就像千一说的:我终于也有一天沦落到打手机说"我在书店,快累趴下了,就剩6块3了"的地步。我,终于也因为这些可爱的小朋友、这些美丽的书籍们,不知不觉地落进了孩子们和文字的圈套里。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学》2013,(7):51-51
有个年轻人因家贫没读过多少书,他去城里想找份儿工作,可没人用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命运对他是如何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给101班的孩子们教唱歌曲《牧童》,由于歌曲旋律简单,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并能背唱歌曲。剩下的10分钟,按我原来的计划是律动,并进行歌表演。可当我们正要开始这一环节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突然走了上来,我看了他一下问:“你干嘛呢?有事吗?”“老师,现在还有牧童吗?”他很天真地问道,可他的话几乎全班都能听见.我愣了一下,但其他的小朋友都抢着回答他,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于是我让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了,夸他爱动脑筋,叫小朋友应该向他学习.接着,我又微笑着说:“现在我们国家贫困地区也有很多希望小学,更多的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有书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