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中国居民储蓄-消费行为的定量分析,构建了一个新的储蓄-消费模型,据此讨论了储蓄额正、负增长的波动性与周期性。与已有模式相比,该数学模型引入了反映银行收取存款手续费用的因子,称之为储蓄系数;在利率调整的同时,适当注意储蓄系数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抑制储蓄和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2.
利用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框架,论述了影响我国居民预期支出不确定的因素。从实证的角度用Eviews软件对上海市1997-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现代消费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及各种理论在解释消费行为时存在的不足,指出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更能解释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科技信息》2009,(20):I0054-I0055
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统计年鉴》中的GDP数据与居民储蓄存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以及分析,从而分析我国GDP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保持了近三十年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居民储蓄的持续增长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然而,巨额居民储蓄的存在为我们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流动资金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居民的财富水平。本文对影响我国居民水平的收入与利率两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居民储蓄模型的研究采用了Log—Lin模型,引进了多个虚拟变量,并在所分析数据的选择上摒弃了年度数据而采用了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较大且正相关;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负相关,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正相关;股票市场价值与居民储蓄无关。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国内外对储蓄分流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居民储蓄变动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效应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强化居民储蓄分流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储蓄的由来     
在我国,储蓄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左者急耕稼之业,致来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这里的储蓄指的是积谷防饥,和今天说的储蓄金钱,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就勤劳节约和有备无患这两方面来说,其意义实际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VAR模型,利用2004年1月--2008年12月的最新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居民储蓄额和沪深两市A股市场交易额之间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交易在短期内受到了外汇储备余额增加的影响,外汇储备余额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股票市场价格走高;但在长期内,居民储蓄的增长对股市交易的影响更加重要,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投资手段,股票市场对居民储蓄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与居民储蓄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储蓄业务中存在的储蓄所布局不合理,揽储任务重,储蓄代办员思想业务素质低等问题,提出了坚持确有原则设置储蓄网点,设立“流动储蓄所”强化人员素质教育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5年-2007年上半年的月度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CPI指数和证券市场发展是影响我国当前居民储蓄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持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控制物价、加强对证券市场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与储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σ)进行估计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跨期替代弹性偏低导致我国储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同时通过比较发现农村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高于城市说明农村居民消费方式和投资渠道相对城市狭小,对储蓄利息反应比城市略敏感。这一点也与我国的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3.
林薇 《山西科技》2007,(3):12-14
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从来都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城乡储蓄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关于我国城乡储蓄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函数和计量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及检验,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当货币储蓄的未来实际收益为随机变量时的消费者行为。首先引进了“囤积行为”的概念,并分析了囤积与储蓄的异同点。其次讨论了在储蓄总量给定时消费者在货币储蓄与实物囤积之间的合理选择,分析了具有各种类型效用函数的消费者的最佳储蓄策略,以及未来风险和风险厌恶程度对最佳储蓄策略的影响。然后研究了初始财富给定时消费者的合理行为及其变化。最后则用上述理论成果解释了我国在1988年出现“抢购”潮的原因,以及  相似文献   

15.
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的Granger因果检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储蓄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结果仅仅是储蓄数量规模的增大,而不是储蓄增长率的提高,说明经济增长确实是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储蓄的增幅并不随之增大;同样,一定数量的储蓄增加也可促进东、西部经济增长,但储蓄增长率的提高并不会引起其经济增长率上升,但中部地区储蓄增长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因此,三地区应根据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储蓄增加,但应适当控制储蓄的增长幅度,以充分发挥储蓄的积极作用,避免过度储蓄对经济的可能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人们自己的储蓄余额和证券投资也增加了。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相互关联的经济理论,但缺乏研究的事实数据。所以本文通过对样本区间1996年至2017年的家庭储蓄余额(代替居民储蓄)与沪深股市交易额(代替股票市场)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对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尝试分析。由模拟建模结果得出,在1996年至2017年时间段内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Sandmo对Arrow(1971)建立的基于单期的储蓄与投资选择模型的多期推广的成果,系统推导出多期模型的主要性质.研究发现单期模型的主要结论对于多期动态决策依然有效,并且多期的模型中各期的不同消费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序列相关性.本文最后尝试将这一结论运用于居民对储蓄和股票投资的选择决策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居民储蓄、消费行为及其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11):1545-1548
考察了影响居民储蓄、消费行为的几个因素,例如收入、价格、利率、偏好率,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然后将效用理论引入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性心理增强时,近期消费意味着效用的损失,导致居民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居民的消费不足,是经济发展和再生顺利进行了一个主要障碍,在改革各种收入分配制度的同时,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保障制度及制定一系列能积极引导居民扩大消费的政策,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及其采用的方法,对指导我国现实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闵婕 《科技资讯》2008,(34):145-145
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越来越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本,其瓶颈在于缺乏有效的培育和储蓄人力资本的手段和机制。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本储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进行人力资本储蓄的原因及其风险,探讨了我国企业进行广义概念上人力资本储蓄的人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理论关系及中国国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6变量系统内检验1978--2008年中国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财政赤字、国民储蓄、实际GDP、实际利率、CPI和人口结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并存在从财政赤字、实际利率、CPI和人口结构指标到国民储蓄的Granger因果关系。随着财政赤字增加、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和CPI水平提高,国民储蓄减少;随着实际GDP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国民储蓄增加。这为重新估计中国财政政策及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国民储蓄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