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是世界最悠久的字之一,她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发展过程,几千年来,汉字的形体经过了多次的演变,主要字体有甲骨、金、小篆、隶书、楷书,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向读介绍中国汉字的产生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字学部首的内涵丰富多样,它形成的原因除了汉字形体因素外,还受字源因素、文化因素、结构流变因素等影响.文章还认为,文字学部首中的"部首"与偏旁相对应,偏旁是依据形义对汉字作二元平面拆分而成;查检法部首中的"部首"与部件相对应,部件只依据形体不考虑意义、对汉字作多个层次拆分而成.汉字的偏旁相对应于汉字的一级部件,偏旁大于或等于部件,但偏旁和部件不是同一性质的概念.这是文字学部首与查检法部首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汉民族丰富文化积淀的承载物,通过对汉字字源的探究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字义的扩张和引申的脉络。从汉字构形思维方式出发,对“羲”字的形体进行分析,以形说义,从文化角度对“羲”字的本义、引申义进行解读,逐层剖析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汉字发展自甲金至篆隶,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汉字发展演变的整个系统来看,其中有许多规律可循。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汉字发展演变中的声化成因。概括地说,可以分为形声系统形成之前的声化和形声系统形成之后的声化。形声系统形成之前的声化是一种外在的、个体的现象,而形声系统形成之后的声化是内在的、成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据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汉字系统进一步趋向完善和稳定,表意构件系统已比较成熟。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表意类构形方式的功能趋向更加衰弱,形声构形方式的优势地位继续加强。汉字字形演变存在省简、增繁、替换和讹变等多种形式,有少数字形经变异后成为定型而进入文字系统传承,不过大多数汉字形体结构相对稳定。汉字的发展演变既表现为时代性的演进,同时又开始形成地域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造宇理据和形体结构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表现出新的特点:现代汉字"见形知义"的特征不再突出,汉字的象形性功能逐渐丧失,表音性功能大大降低,半理据字和无理据字的比例上升.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已由最初的表词文字发展成一种语素一音节文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利用汉字的理据特征进行对外汉字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书法理论与汉字理论关系密切,以往众多的书法理论继承了汉字发生论的“仓颉造字说”是有历史渊源的,这种继承也揭示了书法的“法自然”的本质。书法理论对汉字形体论的继承有得有失,汉字也正是在不断的“规范—变化—再规范—再变化”循环中演变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汉字的繁化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汉字作为表意性文字的内在要求。但在现代的汉字教学和学习中,我们大多只强调汉字的简化,对于汉字的繁化却很少提及,甚至忽略,这样的汉字教学和对汉字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文章试通过举例分析汉字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繁化现象,并浅析其成因,以便于我们对汉字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情况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书法理论与汉字理论关系密切,以往众多的书法理论继承了汉字发生论的“仓颉造字说”是有历史渊源的,这种继承也揭示了书法的“法自然”的本质。书法理论对汉字形体论的继承有得有失,汉字也正是在不断的“规范—变化—再规范—再变化”循环中演变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董红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117-117
汉字虽为方块之形,但形体活泼灵动;虽为点画组合,但组合错落有致。在教学中应当努力给学生讲解、示范怎样欣赏字、写好字。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与喜爱。在让学生观察汉字的形体美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表意文字。虽然形音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但字形具有突出的作用。不论是最初数目较少的象形字,还是后来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形声字,其形体都具有表意作用,特别是造字之初,其一笔一画都与字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字体的不断演变,绝大多数字的形体笔画已经看  相似文献   

12.
一、观察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汉字虽为方块之形,但形体活泼灵动;虽为点画组合,但组合错落有致.在教学中应当努力给学生讲解、示范怎样欣赏字、写好字.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与喜爱.在让学生观察汉字的形体美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13.
钱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4):86-87,96
修辞界将修辞从研究语言要素修辞到非语言要素的汉字修辞,是修辞研究的重大突破。曹石珠的汉字修辞理论主要是从汉字的形体产生的修辞现象来研究的,本文则要从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来探讨由汉字产生的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汉字字体的演进过程中,字体始终处在字体工整与书写便利,正字规范与艺术求变这两对 矛盾当中。在这矛盾的发展中,简洁、求变、利于书写等主张以及隶书、草书等书写实践,促进了汉字 字体的演进并制约着演进过程,这种作用对汉字形体的发展有利有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的性质 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汉字字体的演进过程中.字体始终处在字体工整与书写便利,正字规范与艺术求变这两对矛盾当中。在这矛盾的发展中,简洁、求变、利于书写等主张以及隶书、草书等书写实践,促进了汉字字体的演进并制约着演进过程,这种作用对汉字形体的发展有利有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的性质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与文化同构,汉字集造字法与表辞法于一身,包容着造字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全部流程,古今汉字概莫能外。通过探究与女性相关汉字的字源,可以窥得古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当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7.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难以分割的关系,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语境下,汉字形体结构复杂、同音字多、汉字数量比较多等特点使得汉字教学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瓶颈:同时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当下汉字的科学化研究能对推动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汉字从目前掌握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几经更张,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历代各家对汉字史的分期及各种字形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多有研究,在秦汉时期的小篆和隶书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问题上基本形成了这样几种看法。一般认为:“到了汉代,隶书渐渐变成了正式文字,连刻碑也用隶书了。这时汉字的第一次改革已经完成。”(王力)“汉字发展到小篆,就已经开始把原来的图形改造成一定的笔画组成的形体,形成了一种过渡状态的东西。而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的隶书,则已经摆脱了图形的束缚。”(高名凯,石安石)  相似文献   

19.
造型艺术中,画家对形体与颜色的把握是本质的,画家就是靠形体与色彩语言来表达形象。从绘画的角度讲,像与不像早已不是衡量绘画优劣的唯一标准,而作为绘画基础训练,形体结构与色彩的相对准确,是大多数人所共识的。相对正确的形与色的建立遵循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即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而非一步到位。绘画过程一般有较强的秩序性,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与否定的过程,最终建立起相对正确的画面关系。对形与色及诸多绘画关系建立过程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造型观念,增强对形与色及画面关系的控制能力,提高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及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汉字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但没有被另一种文字体系所替换,反而表现出一定的生命力,数千年来在传承中国文化和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汉字较其他文字的特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关系以及汉字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四个方面来探讨汉字传承至今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