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后现代“戏仿”旨在运用“反常规”的叙述,对现代主义所构建的美学规范提出质疑。然而,后现代语境中的“戏仿”文本究竟是缺乏深度的文本拼贴抑或是颠覆成规的话语方式,不同理论家的看法迥然不同。这不仅是理论家的立场差异,也彰显了“戏仿”与后现代美学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进程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主义文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异质文化",它从最初的"新客"身份演变成后来的"归化者"的定位,其间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第一个阶段中,20年代中国的新文学家们对于"新客东来"的现代主义基本上持期许与犹疑并存的态度,现代主义在那时还只能说是一种广为散播的质素.30年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衬托在强势的民族危亡的时代语境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流之下,这种突破也显得十分单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边缘宿命在当时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3.
毕加索和杜尚的艺术思想与表现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他们对设计的影响又有不同,毕加索开创的抽象艺术表现形式解决了工业时代产品造型的难题,使得设计形式从传统手工艺的自然主义装饰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促使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杜尚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于其反理性主义的“反艺术”创作思想开启了后现代主义设计。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批评范式,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作家论其实是在晚清与“五四”两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确立的.王国维与梁启超就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先驱者。首先,从历史语境来看,他们的文学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其次,他们都融合了中西思想观念,确立专门角度,讲究科学方法,已经具备了现代批评的质素;最后,他们的作家论既是对中国古代作家论的继承与超越,也对“五四”时代的作家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佛雷格在《算术基础》一书的前言中提出了“语境原则”、马林诺夫斯基在给《意义的意义》一书写的补遗中提出了“语境”概念以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学者,如弗斯、韩礼德、莱昂斯、海姆斯、利奇、塞珀伯和威尔逊等人,对语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强调的是与社会环境相关的客观语境,关注和研究非语言语境以及非语言语境对话语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来概括20世纪女装的总体发展趋向——“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机能性、简约性、抽象性与时尚的国际性,“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表现性、平民性、细节的精致性、传统的再现性与反叛性。同时简要分析了形成“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战争与经济危机等因素,简要分析了形成“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信息文化带来的冲击、自我意识的提高与文化的传承等因素。最后指出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共同基础是哲学意义上的人本意识与科学意识,并指出了人本意识与科学意识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中的不同侧重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浅议语境理论在西方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佛雷格在《算术基础》一书的前言中提出了“语境原则”、马林诺夫斯基在给《意义的意义》一书写的补遗中提出了“语境”概念以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学者,如弗斯、韩礼德、莱昂斯、海姆斯、利奇、塞珀伯和威尔逊等人,对语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强调的是与社会环境相关的客观语境,关注和研究非语言语境以及非语言语境对话语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故里风情小说所营构的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礼俗社会”。这是一个传统的社会模式,身处其中的人们主要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约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们又极其重视相互之间的情感。这个社会的和谐有序与文革时期的动荡不宁形成强烈的比照。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语境下,汪曾祺文化守成的意义被凸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在1950年代以降的中国台湾现代文学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这两个杂志出现的语境、特点,它们在当时文学场域中的位置,以及对于文学生态(特别是中国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文学杂志》核心人物夏济安通过杂志来追问“何谓现代文学”,它跟传统与西文到底是什么关系。而《现代文学》体现出一种重造文学的冲动,也昭示出一代人的精神史。不能把《现代文学》和“现代派”简单等同。需要把中国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放在殖民、冷战结构,放在资本主义扩张史,放在跨文化旅行的变形和再造中来讨论,对之做出更历史化、更开放的解释,它也构成了一种“小文学”。  相似文献   

11.
台湾诗人高准正生在台湾“现代主义之声盈天下”的时代。他强调诗的民族性、爱国性,扎根于本土,亲风雅余绪;主张诗要有社会性,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出了新诗的“新八不主义”。其诗歌不仅力求内容之完美,而且力求形式之完整,毫无斧凿之痕。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整体性”是由学者、现代诗人叶维廉提出的一种关于文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角度,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回归事物历史情境的过程中,以跨文化视野达到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汇通状态。在具体结合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语境中的传播、现代诗与古典诗歌的汇通,中国现代诗的语言和“自我”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前提下,大致勾勒出叶维廉现代诗理论研究的总体轮廓,能够为现代诗的发展提供启示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不少当代作家以现实主义为基调,重新书写南北战争的黑暗历史。《冷山》和《少年罗比的秘境之旅》便是两部有代表性的小说,且都以“漂泊归乡”为故事主题,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冷山》萦绕着由外在环境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折射了作家对于被卷入战争的芸芸众生的现代主义特征情感关切。《少年罗比的秘境之旅》则笼罩在诡异怪诞的氛围之中,留下了后现代印记。从“孤独”到“怪异”,相同主题下不同的叙事氛围,反映了当代内战小说在新现实主义潮流下的发展趋势,即从主要吸收现代主义之长向大胆借鉴后现代主义风格过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与后现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同点为反叛传统、标新立异,具有先锋姿态。后现代是对现代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它的反拨与叛逆。世纪之交中国的现代与后现代大体停留于对西方的移植、仿效、阐释,但亦有一定程度的改造。尼采宣告“上帝死了,”必然导致现代主义以“人的自我为中心”作为最重要的特征,福柯“人的死亡,”巴特“作者之死”的思想导致“以语言为中心”成为后现代最重要的特征。现代主义构建深度模式,而后现代主义则削平成消解这种深度,却具有另一种深度——肤浅中的深刻。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翻译这一术语得以重新改写与界定。将译者主体性置于文化语境视阈下,分析文化语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译者从文本的择取到文本的理解都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翻译动机到翻译成品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下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和操纵。因此,只有当译者在认同主流文化趋向的前提下,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显彰。  相似文献   

16.
王程  宋岩 《科技信息》2011,(18):I0346-I0346
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北京诗坛双子星座王家新和西川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及诗学思想,向人们呈现了别样的诗歌美学境界.这种独特性体现在他们的诗学及创作带有较为明显的精神超越性和信仰性追求,但是其诗作和诗学思想又具有较为深邃的现代主义风格.因此,作为199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诗人,他们较好地把现代主义艺术创新与神性信仰结合起来,从而接续上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优良传统,又开拓了诗学的新境界.这可谓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汲取神性信仰的价值,以救治文学缺钙症的艰难努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语境的顺应与悖逆——语境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环境”简称“语境”,它是语用行为赖以存在、表现的物质和赖以进行的场合、背景。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能否成功调动语境策略,调动语境策略的前提就是确定构成语境的因素。在了解了语境的构成因素基础上可以从语境的顺应和语境的悖逆两个方面调动语境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现代主义设计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演进过程、特征及其影响.最后鲜明地阐述观点--无论是现代主义设计还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九叶诗派是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诗歌派别,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和诗歌的薪火传人。他们身处40年代中国战火燃烧的大地,面对方生未死的现实世界和错杂着的鲜花与岐路的观念世界,以独立承当历史的姿态重建战时中国现代诗歌的新生代形象,以既介入又超然的方式保持着与时代广泛、深刻的联系,与当时的主流文学(诗歌)一道共同维系着文学(诗歌)繁荣必备的“生物多样化”的平衡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