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俏 《世界博览》2011,(10):66-69
当我一个人来圣托里尼岛的时候,曾在以建在悬崖上白房子闻名的Oia小镇最著名的蓝顶教堂观看过一场盛大的婚礼。看着乐队、新人的亲友、碧海蓝天,甚至圣岛上的驴子,我的内心充满了羡慕。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0,(16):71-71
<正>7月31日,仅有8000人的纽约州小镇莱茵贝克成为全美上下关注的焦点,克林顿夫妇在这里为其独生女儿切尔西和她的意中人马克举行了一场婚礼。美国运输部联邦航空局先前下令,哈德逊河沿岸成为禁飞区。莱茵贝克镇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文化的交流与反映。大理茈碧白族村落的婚礼体现着社会秩序与人伦、礼俗文化的传授与社会角色转换的引导、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及肢体语言符号等文化人类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劲鹏 《科技信息》2011,(16):I0139-I0139
《尔玛的婚礼》作为一部带有原生态风格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以影视的手段将艺术的视角投射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这一领域。影片以羌族少女尔玛在即将举行婚礼时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为主线,揭示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本文通过对该片的人类学透析,思考影片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引发人们对文化传承手段和方式多样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夫妇发现,在重要的日子里找不到活跃气氛的朋友,他们只能租赁一些临时演员来扮演自己的知心好友。  相似文献   

6.
从表面上看来,黑衣壮婚礼仍较好地承继着传统习俗,山歌对唱依然是婚礼的中心和对婚礼的强化,表征着黑衣壮族群悠久的山歌文化和开朗劲健的民族性格。但是,年轻一代对传统山歌的淡漠和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正使传统的黑衣壮社会面临着传统的断裂,以山歌艺术为核心的审美化生存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孙静 《科技咨询导报》2008,(34):181-181
奥地刺著名作曲家英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而其中,歌剧的创作在其艺术床沿生涯中无疑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2部。本文以其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的创演背景.音乐创作手法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合分析,以期能窥探其歌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沈健 《世界知识》2021,(6):75-75
“言必称希腊”,此言耳熟能详。20年前美国好莱坞制作了一部爱情喜剧片《我的盛大希腊婚礼》,描述了一位希腊裔二代移民女性违背家庭传统,嫁给非希腊裔人士所引发的连串家庭风波。片中的父亲和母亲是第一代希腊移民,在美国经营一家希腊餐馆,深为自己的血统而骄傲,以致百般阻止女儿嫁给非希腊裔,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9.
右江流域壮族婚礼特征突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相对稳定而完整的仪式,并随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变异。审视这一习俗不难发现,其中主要蕴含有趋吉观念、生育观念、道德观念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的一天,我有幸来到了位于祖国新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的地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喀纳斯。那里不通火车,我是从新疆北部的油城——克拉玛依市乘坐一辆客货两用汽车一路北上。正赶上公路在翻修,还要绕道,经过六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布尔津时已是下午两点。找了个饭店,吃了一碗面又匆忙上路,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小道,步步登高,最终才到达目的地——喀纳斯,这时已是夕阳西下,只好在山上找了一个蒙古包小宿。  相似文献   

11.
每年暑假我都想去上海看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成。特别今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更加激发了我的热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不懈努力之下,我的世博之旅终于成行。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反映了周代的聘婚礼和婚制的特点。《仪礼.士昏礼》中记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聘婚礼的六个步骤,这六个步骤在《诗经》中都有明显的反映。由这些爱情诗亦可反映出周代婚制的诸如重视门第、同姓不婚、夫家专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诗, 这些爱情诗反映了周代的聘婚礼和婚制的特点.《仪礼·士昏礼》中记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聘婚礼的六个步骤, 这六个步骤在《诗经》中都有明显的反映.由这些爱情诗亦可反映出周代婚制的诸如重视门第、同姓不婚、夫家专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中年龄最大、我国开展极地考察30年来的首位贵州籍科考队员,在近5 0天的科考之旅中,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谢晓尧教授将带给我们哪些关于南极的故事呢?身穿中国红,出发2013年12月12日上午11点,登上由贵阳飞往北京的CZ6187航班——这,是我参加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项目的起点。连续一周的行囊准备,心情变得不是出征前的兴奋,而是担扰极地诸多未知因素的忐忑。  相似文献   

15.
我来自德国,今年30岁,中国朋友们喜欢叫我“小飞”。5个月前凭着对太极拳的喜爱我来到北京,希望在武术发源地——中国的旅行能够加深我对太极拳的理解。 首先要申明:我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而且多多少少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所以一般“老外”关注的文化差异对我来说并不太重要。在开始讲述我的旅行之前,先要讲讲我与太极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正某天,我收到了一份包裹,拆开一看,是一本色彩斑斓的《小学科技》杂志。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眼前立即出现了一架机器,上面写着时空穿越飞行器。我赶紧查看说明书,学习操作,开始了我的科技奇幻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