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迁父司马谈临死前感到自己终身遗憾的是:没有尽到太史职责,写出一部史书。他把未竟事业托咐给司马迁,要他“无忘吾所欲论著”,并以周公、孔子著书立说的精神勉励儿子。特别是孔子,司马谈说他“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谈死后,司马迁“紬史记金匮石宝之书”,着手准备,并表示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司马迁的话虽委婉,意思却很明确。他认为孔子卒后五百年尚后继无人。自己恪守遗训,以孔子论著精神为准则,继《春秋》写出一部史书,正是先人的意愿,符合时代要求,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一、司马迁的时代背景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这便是司马迁在二千多年前表示了他企图依照他父亲司马谈的志愿继承孔子‘春秋’的精神而重新撰述一部历史记录所下的一个伟大的决心。但自孔子到司马迁作史时代三百七十五年中,中国整个时代,起了剧烈的变化,因为秦的统一中国,就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季路》有子路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有孔子对子路的认识和评价等,但过于简略。《论语》等典籍中有许多子路的相关材料,可以对照、补充《仲尼弟子列传·季路》,以丰富我们对孔子著名弟子子路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在汉代"死节于边"的文化背景中,李陵的幼稚所导致的兵败被俘自然不被时人所认可,公卿大臣"媒糵其短"正是这一文化观念在当时社会上的客观反映。但司马迁本于情理之真的逻辑推演,认为有国士之风的李陵不会是真正投降匈奴,李陵被俘初期的表现证明了他推断的合理性。司马迁既是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叙事者,在客观史实与叙事之相之间,可以看到司马迁追寻情理之真、逻辑之真的历史观念,这种历史观念本孔子作《春秋》"当一王之法"而来,旨在探究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推演历史可能的走向。从李陵事件到《史记》书写,司马迁虽看到了事件表层的史实之真,但他追求的则主要是情理之真,逻辑之真。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对于其所征引的前人的著述一般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或叙其书目篇卷,或录其作品全文,或具体,或概括,而对于淮南王刘安的著作却只字未提。司马迁《史记》是否征引过《淮南子》,《史记》并没有做具体交代。近代有学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史料征引之一就是《淮南子》,然而,通过考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史记》中无史料征引自《淮南子》。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史记》凡百三十篇,其中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三王世家》为世家末篇,是一篇比较特别的文章。“世家”之说,见《孟子·滕文公下》。刘知几说:“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史通·世家》)揆诸世家体裁,记的是封国诸侯,因为他们子嗣世袭承传,所以得名。其实从《史记》三十篇世家看,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对这个  相似文献   

7.
《伯夷列传》是史记中列传第一篇,不难看出它在司马迁列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为人物传记但是更多的抒发司马迁的本人的思想。这篇《伯夷列传》中体现了丰富的儒家思想包括出世理念,社会理想等。通过分析文中司马迁的人生感慨,了解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年代问题,自五四以后,就不断发生争论。有主张春秋说者,有主张战国说者,更有主张秦汉说者。二十年代初时,钱穆提出他的新观点,主张《老子》成于战国晚期,在《庄子》内七篇之后。直至六十年代不断撰文论证,不亚二十篇之多。他的观点,无锡的另一位老庄学者蒋锡昌提出异议。在他的《老子校诂》一书的第二篇序言中系统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和上述第一种说法相近。最近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老子》一书的残文。经考古学者考释,认为老子先于孔子,孔子曾问学于老子是历史事实。由此也可证明蒋锡昌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本文是对蒋的序言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疏理蒋锡昌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以"博命"的方式研究基础物理,简直有了点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味道。孔子这么说,是鼓励人们勇于探索真理,而LHC引申出的尚未有一致答案的问题是,科学是否该有禁区?  相似文献   

10.
以“博命”的方式研究基础物理,简直有了点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味道。孔子这么说,是鼓励人们勇于探索真理,而LHC引申出的尚未有一致答案的问题是,科学是否该有禁区?  相似文献   

11.
子思是子思学派的创立者,其思想深受孔子及其弟子之影响。对其早年受教于孔子的事实,学者多不怀疑,而对其学于孔子弟子如曾子等,学者多有疑义。以章太炎、钱基博、钱穆等为代表的学者皆疑曾子、子思的师徒关系,而对其实质上的师徒关系视而不见。本文对此予以批驳,并认为二者确为师徒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语.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孔子教学场景,同时,也使我们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有直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斯言不虚也。中国史学的发展,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下,《春秋》《左传》相继问世,史学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历四、五百年,到汉武帝时,海内一统,汉帝国繁荣昌盛,一代大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推出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使中国史学一下子走到了令人眩目的高峰。这就给以后的史家提出了难题;此后的中国史学会怎样发展?能否  相似文献   

14.
《史记》列传中异时合传可以看作是做历史的纵向比较研究,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一种方法。《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孙子吴起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六篇异时合传的传主之间,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将不同时代的人物合为一传,后人多有訾议,然而仔细分析合传的原因、价值与意义,就会发现司马迁著史眼光的独特,以及史公思想情感所系。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与汉武帝,一臣一君,年岁上大体同始同终。汉武帝雄才大略,对内对外,都干了一番大事业,是我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有为的皇帝。司马迁在汉武帝手下,先后当了郎中、太史令和中书令;他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那么,他对汉武帝个人及其事业抱什么态度呢?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东汉时期,一般认为司马迁对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诗可以怨"的诗学思想,点明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乃至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世文人作家,无不以"诗可以怨"的思想作为其创作宗旨的一部分,并在其文学作品中,自觉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用。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部活生生地传达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的不朽著作。《史记》中人物形象所具备的悲剧英雄主义色彩,也正是司马迁本人的思想旨归。他通过对这些悲剧英雄的浓墨重彩的刻画,从而将"诗可以怨"的思想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极致。  相似文献   

17.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记述商业理论、商业发展史和主要商人活动的专篇,学者们提出的四大经济区和若干二级经济小区的说法值得商榷.将该篇全文前后联系起来,并结合撰写此篇的创作命意仔细推究,综合考察,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从宏观上将全国分为四大物产区而非经济区.所谓的经济小区,实则是在讲述"周流天下"之商人的活动范围及各地的商业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以“乡党篇”为主,除了言论外,《论语》中还有一些记载孔子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非言论方面内容的文字。这些内容,对研究孔子有特殊的价值,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孔子;它们充分反映出孔子坚持理性、尊重传统、遵守礼制和当时的社会行为规范、既爱人又爱己、言行一致、注重细节的生活态度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题目中的“孔子”,其实是指像孔子、老子、孟子这样的杰出人物。为什么会想到写这么一个题目?那天是6月30日,我在参加和主持北京理工大学理科和材料学部的各学院学科规划评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