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时代的人性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离不开科技,科技甚至成为使一切问题都成为问题的总问题,特别是人性这个人们一直都在进行自我关注和探索的古老问题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显得格外醒目.我们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实践深入研究现代科技与人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包括人性异化的科技根源和科技异化的人性根源,以及人类走出这种双重异化困境的途径,进而获得深刻的人性自觉,重塑科技,重建文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人性系统观点,对《科学也疯狂》一书及最近科技动向中体现出的使科技“上帝化”的“纯粹科技理性”进行了反思,阐明科技发展必须受到人性系统演进的机制和规律的规约,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唯一和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人的技术,人是技术的主体,人性是技术的内在根据,技术是人性的外在展现.技术是人的器官的外在延伸,是一种强化了的满足需要的工具,是人类实现解放与自由的手段;技术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的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现;技术也是一种异化,技术的异化是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映,因而完善人性是克服技术异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技术与人性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支流,而澄清技术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则是马克思技术思想展开的基础.马克思从人性问题入手,揭示了人的技术性及其核心地位,形成了元技术观念,进而剖析了资本主义背景下人的技术化问题.本文的初步梳理与解读工作,勾勒出了马克思技术与人性思想的发展脉络与结构轮廓.  相似文献   

5.
基因科技使西方传统的身心二元论呈现为新的形态,并最终使人的身心统一到被技术化的“人体”上来,这是对人性的彻底解构。身心关系问题是基因科技甚至是一切科技所面临的最根本或最后的人性问题,身心统一是科技发展不可逾越的人性屏障。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讨论涉及到人性是否可以改变的问题,超人类主义者从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观。以动态的人性观为逻辑起点,需要追问的是:如果人性可以改变,人类应该朝什么方向改变?在视角转换上,由纳斯鲍姆建构的“能力进路”作为区别于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的理论范式,它从三个维度重新定义人性,为回应人类增强技术的合法性问题提供了适用的概念工具。在实践的维度,遵循能力进路设置的能力清单涉及对最低门槛的核心价值的解释,它既在规范框架的层面规定了共同体准入的标准,又在价值框架的层面表达了对人类价值共识的期待。由此,“能力进路”为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主要依赖技术和技术物生存,是技术生存的本质。技术生存是高效率的生存方式。技术物与自然物的矛盾、技术物与人的矛盾,是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由此引出技术生存中的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致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人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论者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同样陷入了这种困境。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虽然还带有某些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残留,但是却已经预示了走出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技术对人性的消解及人性化技术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技术是现代技术社会人们的呼唤和期待。本文探讨了人性化技术及在古代社会中的表现,把现代技术对人性的消解归纳为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人性化技术的五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福山的生物保守主义认为,对可能改变人性的生物技术的研发实施管制,因为人性取决于人的基因构成、物理体征等自然特征,改变这些就是破坏人与人平等的自然基础,侵害人的权利。而捍卫人性,一方面要捍卫人权,即反对形式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人权问题上的抽象化和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要反对自然主义对人性的祛魅。通过自然权理论来设定人性的具体内容、统一人性的客观标准和划定人性的边界所在,才能最终捍卫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