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多元性特征分析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科技资讯》2009,(23):248-248
荆州古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兼具古城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治水文化等多重文化特性。尽管如此,在荆州旅游业的发展中,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却面临资源和景点分散,多元文化缺乏中心与主题;古城形象破坏严重等问题。针对以上现状,荆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突出荆州旅游特色和内涵,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发展旅游节庆活动,组建特色旅游线路;与其他城市联合经营,逐步拓展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2.
鲁小波  陈晓颖  郭迪  丁玉娟 《河南科学》2014,(12):2635-2640
通过引力模型分别对锦州市海外、国内及省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立足开发国内旅游、深入拓展省内、积极发展海外"的旅游市场开发思路.为了深入推动锦州市旅游市场的开发,打造滨海旅游、山岳自然风光游、宗教游、红色、辽文化和化石旅游6项精品旅游和相应的营销措施,并且进一步提出以锦州市精品旅游景区为依托,培育10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韶关旅游资源、客源地、区位等条件及韶关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可实施联合周边区域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本地主力旅游景区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柏坡红色旅游是一个地域性产品,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和重大的教育功能,其经济功能需要通过多种游憩需求的有效组合和产业化发展来实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遵循旅游产业发展基本规律,整合西柏坡及其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构建西柏坡旅游产业体系,建立西柏坡景区管理新模式,培育西柏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多种旅游业态并存的红色旅游产品组合,是西柏坡红色旅游的发展方向,也是西柏坡红色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河南要克服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不足,抓住历史机遇,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加快文化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亮  史翠萍 《科技信息》2010,(18):149-149
山东省拥有深厚而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当前着力开发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对其旅游发展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认真分析开发现状,总结经验,理清发展思路,而且在充分利用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做到这些,道教文化资源底蕴对山东旅游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调查长治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实际评价了其旅游资源特征和发展现状,阐述了长治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如下对策: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整合旅游线路,构建区域旅游网络;整合旅游区域空间,增强旅游产业规模和优势;整合旅游市场,实现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以期对长治旅游产业升级和“国家太行山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郴州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郴州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优势,但旅游开发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对郴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可采用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方式进行,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的方针,突出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出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开辟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实施“大旅游”格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皖西大别山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融民俗风情、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特色,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研究于深层次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皖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和交通线路,运用GIS技术对皖西旅游景点重要值定量分析,并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系统构建,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交通网络、增强县市旅游中心地的服务功能、建设4大旅游区、打造4条精品线路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许昌旅游业具备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旅游资源、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等优势突出,文化特色明显,但是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相对落后。要实现许昌旅游业后发赶超的目标,在抓好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同时,关键是规划和建设好许昌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做强做大“故都·古镇·名山·花都”优势项目,精心搞好四大特色项目的规划和布局,做强做优五大旅游商品,努力打造内外两类精品线路。  相似文献   

11.
旅游线路设计问题是旅游规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的旅游线路设计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旅游线路优化方法,即将遗传算法理论引入到旅游线路优化之中.根据旅游线路设计的特点对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旅游线路优化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较快地找到了问题的最优解,证实了将遗传算法运用于旅行线路优化之中的有效性,并绘出了最优旅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端砚文化村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上的不足,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较差,游客人数稀少的问题,本文在服务质量理论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旅游的服务质量评价进行了探索.对Servqual模型做了适应性调整.设计了适合端砚文化村的景区服务质量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对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和服务质量现状做出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广东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广东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这一角度入手,利用偏离-份额、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等量化分析方法,分析广东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和变化特征,并指出今后广东国际旅游业合理发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对策,为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刍议旅游线路优化——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山西旅游线路设计中存在着景点间互补性偏低、现有旅游线路行游比不合理、旅游线路设计更新缓慢、旅游线路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山西实际,提出了山西旅游线路优化的具体思路,以期对山西旅游线路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公交出行查询系统中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公交出行查询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出行路径的选择问题。为了帮助利用公交的出行者方便地进行出行路径、换乘路线等选择,文章首先对公交乘客出行路径的选择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分别讨论了换乘次数算法和最短路算法,最后基于组合优化的角度,在两者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综合,针对大部分乘客的出行需求提出了公交乘客出行路径的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6.
GIS技术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ArcView软件平台,借助该软件中的Network Analyst网络分析模块,以广东省南昆山七仙湖生态旅游区为例,分析旅游区内各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关系,并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在时间定量上加以修正,设计了该旅游区内的一日游线路5条,以此验证了将GIS技术应用于旅游线路设计时的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技术使各种文化资源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得以不断延伸和拓展。在底子薄、基础差、发展迟缓滞后的不利条件和形势下,西藏文化产业要实现通过5年发展,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以上。文章提出实施西藏文化产业精品内容战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使艺术与高科技联姻,打造西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园区;把发展西藏文化产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把文化工程做成惠民工程;加强西藏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开发和培训,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田地    顾滨兵    孙吉贵    孟葳    刘金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44(6):59-62
结合GIS技术、 无向图的分析和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 研究了基于TGIS系统的旅游路线分析算法. 该算法通过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建立旅游路线分析模型, 利用旅游景点信息和公路信息生成旅游路线分析无向加权连通图. 在此基础上采用限定条件的穷举法并结合Dijkstra算法, 综合研究了基于TGIS系统的旅游路线分析算法, 该算法可以帮助游客进行最佳旅游路线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旅行时间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卡数据的乘客个体路径选择模型,克服了传统路径选择模型只考虑群体路径选择的弊端。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刷卡出行的特点,建立了乘客旅行时间模型,确立了各旅行时间要素并分析了其独立性。对出行要素进行了估计,计算出路径旅行时间,提出了乘客个体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以北京地铁网络为案例,分析了乘客个体的路径选择,并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评析与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在全国和亚太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评析了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偏重观光游览,旅游投入偏少;偏重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发掘不够;偏重旅行消费,旅游六要素不完备;偏重旅游旺季,时间上经营不平衡;偏重低级竞争,市场无序现象还比较严重;旅游产业布局存在旅游集散地与目的地错位,星散布局缺乏整合,重复布局分散客流,单体布局缺乏联系等问题.提出了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应集中精力抓准重点,延长产业链,设计旅游精品,调整布局构建多级布局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