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第一回以宗教文化作为创作的辅助手段,构思小说开端,渲染社会背景,掩饰创作意图;交代主人公来历及其形象特征;暗示矛盾产生的根源、性质及基本主题,为小说内容描写作蓄势、埋伏笔,使作品有一个在思想上和写法上打破传统的绝好开端。  相似文献   

2.
《冰雪时代》是英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品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英国社会状况的描述,表达了德拉布尔对现代人处境的关心和忧虑。通过文本分析,结合生态批评理论,挖掘小说中所蕴含的德拉布尔对工业文明下扭曲的城市价值观、人类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和人类中心主义这三种生态危机思想文化根源的批判意识,揭示作品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点考察田中禾长篇小说<匪首>创作的新质素.侧重评析了作品表现的浓厚文化色彩和民族性,同时也兼顾分析了小说在语言表现上同作家早期小说的不同,从而试图对田中禾的长篇创作予以总体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9,(5):47-51
生态批评理论为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思想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作为海明威创作后期文化反思和思想启蒙的主要载体,这部作品通过一个隐喻故事的书写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共存关系和生态审美关系建构,并对引发生态问题的文化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重点考察田中禾长篇小说《匪首》创作的新质素。侧重评析了作品表现的浓厚文化色彩和民族性,同时也兼顾分析了小说在语言表现上同作家早期小说的不同,从而试图对田中禾的长篇创作予以总体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唐结玲 《科技信息》2007,(24):112-114
本文认为老舍的《月牙儿》在其小说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老舍前期小说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转折点。笔者以此为基点对《月牙儿》、《骆驼祥子》进行了比较,从作品的社会性、文学意蕴、人物的设置等方面重新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探讨,论证了《月牙儿》是老舍在创作发生转折时,具有先兆性、带头性的作品,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的作品大多表现出对名节的追求,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此时兴起的女性弹词作品与时代风尚紧密相连,女性心理、女子追求在作品中有充分表现.第一部由女性创作的弹词小说《玉钏缘》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曹雪芹对庭园小说创作的一大贡献是在《红楼梦》中引进中国园林艺术,从而使作品充满园林的审美艺趣和文化意识。小说具有园林空间的流动性、多变性与灵活性特点,表现了园林艺术的空间思维和建筑的结构美。小说的时间结构具有园林的时间移步换景的运动性和流逝性,表现出园林的自然时间观和自然悲剧性。大观园是一座清代的私家园林,象征了封闭自足的世外桃园,各个景物与人物性格、命运相联系。小说的园林文化意识是农业文化追求形色声香的美意识和柔性文化意识,它所表现的中和意识的冲淡性,消解、弥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岛崎藤村小说的创作初期,带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后来深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破戒》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思想的分析来探究作品中所蕴含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0.
莫里森是美国最伟大、最具创作潜力的小说家之一。非洲传统文化和欧洲文化为她的作品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非洲文化渊源与非洲人的美学观点为其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哲学与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对李锐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旧址》便是一部传达他对传统文化独特精神感悟的典型家族小说。作品中流露出他浓厚的优患家园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2.
以创作出极其符合当地场所精神气质的作品—《逍遥游》为例,通过分析该公共艺术作品创作过程,阐明作品所在地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以及这种独特性是如何通过公共艺术思维符号化、行为化,进而用公共艺术家特有的社会责任感重塑本土文化精神。通过对作品创作过程的发掘,提炼出一种符合社会当代发展的公共艺术设计思维方式,以此为指导进行系统创作,最终达到一件或一系列“有社会意义的核心思想、公共空间、公共参与、公共受益”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3.
李昌祺《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小说集,标志着明代文言小说的复兴。其中的作品或关注古今政事,或叙写爱情婚恋,或表现商人生活,或炫耀才华,多以元明之际的动乱为背景,大力揭露批判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这些作品想像奇特,情节曲折,叙事细腻,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墙纸》被认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1860—1935)的短篇杰作。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的三个方面:《黄墙纸》作者吉尔曼的生活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小说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19世纪中产阶级妇女的处境以及《黄墙纸》和其它创作于19世纪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所受到的来自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探究了《黄墙纸》中女主人公“我”最终发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部影响非常广泛深远的小说,自以抄本行世以来,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旗人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这部由清代旗人创作的小说,很早就被认为描写的是旗人社会生活,并一直受到旗人的特别关注,从这一角度进行了阐述。注重这部小说与旗人的关系,对深入研究《红楼梦》和八旗文化,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八骏图》是沈从文1935年创作的一篇小说,在这篇作品中沈从文很好的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对人性的丑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本文旨在分析精神分析学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小说的其他一些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作家,他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99年,他的小说《耻》为他赢得了标志小说创作成就的英国布克奖。库切作为南非"后殖民"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个具有双重文化品格的作家,南非的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都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这种独特的文化品格使其小说《耻》表现了与以往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京派代表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追求自然、和谐、健康是他创作的主题。他的小说代表作《受戒》就体现出主题的和谐、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叙事情节的和谐以及小说语言的和谐,绽放出一种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9.
张漫 《咸宁学院学报》2014,(12):103-104
《我的安东尼亚》是薇拉·凯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小说通过对波西米亚族后代安东尼亚在美国中西部开拓荒野的奋斗历程为主线,歌颂了移民者艰苦创业的拓荒品质。从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和各种文化间的冲突进行分析,来探寻小说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取向,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多元化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