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厌氧处理结合超声空化高效破解剩余污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超声空化破解剩余污泥的效率,进而提高污泥的可生化性能,提出先进行短时间的厌氧处理,再进行超声空化的破解方案;并对厌氧0~6 d的污泥进行了超声破解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厌氧时间的增加,污泥自身性质发生较大改变,如化学需氧量(COD)、肽聚糖浓度大幅度增加,p H值明显降低等;对厌氧污泥进行破解,其破解效果优于新鲜污泥:对厌氧6 d的污泥进行破解,其COD浓度是新鲜污泥的99.3倍,是新鲜污泥破解后的9.5倍.厌氧处理可以降低污泥的破解难度,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超声空化强度,该工艺可以实现高效破解剩余污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污泥超声预处理促进厌氧消化反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低频超声技术,对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破解处理,研究破解反应对提高厌氧消化反应速率和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未预处理污泥相比,超声破解能够明显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生物气产量和有机物去除率,缩短厌氧消化时间.在5—15min的超声破解时间范围内,破解时间越长,厌氧消化效率提高越大,污泥经超声波预处理后,在生物气产量和有机物去除率维持稳定的条件下,厌氧消化时间可由一般20d缩短到8d.并且发现,经破解的污泥,当厌氧消化时间缩短时,单位污泥的产气率反而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葫芦与驯化厌氧污泥混合进行厌氧发酵以提高产气效率,实现了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目标。结果表明水葫芦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是厌氧发酵产气的优质原料。通过实验发现污泥驯化、污泥接种比例、系统p H值是影响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AGS)对碱性染料橘黄(SY)进行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p H值、吸附剂用量、SY初始浓度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发现:溶液的p 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p H值为2、AGS用量为2 g/L和温度为35℃时吸附效果最好;平衡吸附量与SY染料初始浓度呈正相关;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整个吸附过程,饱和吸附量为142.86 mg/L,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且低浓度比高浓度时的吸附亲合力好.实验结果表明AGS可以作为吸附SY染料的低成本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7,(8):1266-1273
研究了温度、厌氧污泥接种量对酒糟液厌氧发酵过程中COD、p H值、产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条件下,酒糟液的p H均呈现向中性的趋势变化;同一温度下,厌氧污泥接种量越高,酒糟液越容易发酵,且发酵越完全;温度对产气率的影响较大,当温度40℃时,产气率较高,且不同接种量条件下的产气率相差较大.在本实验条件下,温度为40℃、V(厌氧污泥)∶V(酒糟液)=4∶6时是酒糟液厌氧发酵的最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处理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在剩余污泥处理过程中,为了加快污泥水解速率,提高厌氧消化性能,污泥预处理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就目前常用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联合处理等几类污泥预处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介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各有利弊,超声波预处理具有作用时间短,处理效率高,能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的产甲烷能力等优点;碱处理可有效提高污泥产气率和脱水性能,但碱处理后的高pH值不利于产甲烷菌的生长,且碱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臭氧预处理和生物酶预处理均可提高剩余污泥溶解性,但臭氧生产耗能较高。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联合处理,往往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速率缓慢的问题,采用热—碱联合的处理方式处理污泥,分别考察热碱处理温度、时间、pH等因素对污泥的破解效果,以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多糖、SCOD及COD溶出率来表征对污泥的破解程度,通过生化甲烷势(BMP)试验来评价热碱处理对厌氧消化性能的改善。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经过热碱处理后COD溶出率、SCOD、溶解性蛋白质及溶解性多糖浓度明显升高,高温及强碱性条件对破解污泥有明显效果,在pH=12、 90℃的条件下处理120 min破解效果最佳,经过预处理的污泥厌氧消化20 d累积甲烷产量1 508 mL,甲烷产率为70.07 mL/g,未处理污泥累积甲烷产量547 mL,甲烷产率为24.14 mL/g,热碱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餐厨垃圾的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厂的新扩建及升级改造在提高污水处理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剩余污泥的产量,如何有效处理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过程中,脂质、氨氮、盐分、辣椒素、微塑料和抗生素等抑制性物质对厌氧共消化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总结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预处理方法去除抑制性物质,添加生物炭、零价铁等强化性物质,以提高厌氧共消化的效能与稳定性;归纳了在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处理中将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碳捕获、热解、微藻等技术与厌氧共消化技术相结合的耦合技术,从而减少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处理过程的碳排放,旨在为未来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处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绿色低碳处理,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9.
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去向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剩余污泥富含营养物质有利于其资源化利用,但需要对其中重金属进行管控。采用直流电解法处理剩余污泥,实验表明,电解反应在电压7 V,电流7 A,电解25 min时,污泥上清液中SCOD从312 mg/L增加到747.67 mg/L,TN从39 mg/L增加到196.69mg/L,TP从122.09 mg/L降低至2.2 mg/L;污泥中Cu的含量从106.2mg/kg降到55.1mg/kg,Zn的含量从276.45 mg/kg降到106.2 mg/kg。实验结论表明利用直流电解技术处理剩余污泥,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得到释放,Cu,Zn元素有效去除,为剩余污泥的利用提供有利前提。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碳源不足、聚磷菌与反硝化菌对碳源存在竞争、泥龄矛盾难以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双污泥反硝化聚磷-诱导结晶磷回收新工艺.该工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效率,还可实现磷资源的有效回收.针对该新型工艺,以厌氧释磷的富磷上清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试验优选结晶柱在生物系统中的位置,并考察结晶柱中钙盐投加量对化学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优化结晶过程p H的角度考虑,诱导结晶化学除磷系统宜放置于厌氧沉淀池后;钙盐投加量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增加磷回收率,但在增加沉淀过程后,增加钙离子投加量可明显提高化学除磷量;粗糙的晶种表面更容易聚集钙磷结晶物,无定形钙磷化合物可能为结晶产物的主要前驱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