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低合金灰铸铁——P—Cu—Cr—Ti 合金灰铸铁.使用 MM200磨损试验机对它在无润滑条沣下的耐磨性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探讨.研究了载荷及摩擦行程对材料耐磨性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EPM810电子探针分折仪观察了表面形貌及磨痕截面近表层的变化等,分析了它的磨损过程及耐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Cu—Cr—Ti 合金灰铸铁的耐磨性远优于 HT20—40,是一种优良的低合金耐磨灰铸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每年设备、配件的使用磨损、腐蚀及表面失效造成材料损失高达上亿万吨,为了提高耐磨材料的性能,将宏观的摩擦磨损现象与金属组织的微观变化相联系,用动态金属学的观点研究磨损的微观机制,即进行摩擦金属学研究,是揭示金属材料磨损本质的基本途径,有助于耐磨材料和耐磨处理方法的选择和研究开发。基于对高Cr、低Cr和Cr-Mo-Cu耐磨铸铁所进行的摩擦金属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纳米改性技术可以改善铬系耐磨铸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尤其是提高铬系耐磨铸铁的耐磨性方面效果明显。该研究为高铬铸铁和Cr-Mo-Cu合金铸铁等材料耐磨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硼含量和孕育工艺对凿岩机 B、Cu、Cr、Mo 合金铸铁气缸金相组织以及耐磨性的影响。生产中表明,采用适当的硼量和小包孕育快浇工艺,可使该合金具有细小分散、呈断续状的硼碳化合物硬质相;从而使凿岩机气缸耐磨性超过原来的 Cu、Cr、Mo 合金铸铁,并且优于瑞典 BR—51型凿岩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稀土硅铁孕育处理对Cr—Mo—Cu马氏体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稀土硅铁进行炉前孕育处理,将会导致含硫量降低与含硅量增高,且使夹杂物数量增多;同时可使其共晶碳化物由连续网状分布转变为断续网状分布,由莱氏体形态转变为板条状,且使晶粒细化,但使索氏体量增多。同时表明:采用稀土硅铁孕育处理,对Cr—Mo—Cu马氏体白口铸铁的抗弯强度极限与硬度影响不大;对挠度稍有增加;但对冲击韧性与抗磨粒磨损耐磨性,如加入适量稀土硅铁孕育则有显著提高,此一适宜量约为1.0%左右,超过此一适宜量将导致冲击韧性与耐磨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将钨渣应用于铸铁中研制出含W、Mn、Nb、Ta的钨渣合金耐磨球。通过矿山、水泥厂及模拟磨损试验和生产应用,结果证明其耐磨性可与高铬铸铁媲美。  相似文献   

6.
在ML-10型二体磨损试验机和自制的腐蚀磨粒磨损试验机上,比较了经两种热处理后的CrMnSi铸铁与Cr13RE铸铁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在二体磨损采用SiC和SiO_2磨料时,Cr13RE铸铁的耐磨性并不明显超过Ⅱ CrMnSi铸铁(用第二种热处理方法),Ⅱ CrMnSi铸铁磨损形式为切削和犁沟,Cr13RE铸铁为犁沟和相当靛量的剥落;在腐蚀磨粒磨损采用中性和碱性介质时,Cr13RE铸铁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采用酸性介质时,Cr13RE铸铁的耐蚀性很差,磨面上存在大量的腐蚀磨损坑;Ⅱ CrMnSi铸铁硬度HRC约60,冲击值?>12.5J/cm~2.明显高于普通抗磨铸铁水平.  相似文献   

7.
多元低合金对高铬锰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探讨了Nb、V、Cu在高铬锰白口铸铁中的合金化作用和稀土硅铁的变质作用,结果表明,合金元素能够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形貌和分布,提高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确定了多元低合金高铬锰白口铸铁的最佳成分和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高铬铸铁中的碳含量,而保持其它组分基本不变,得到M_7C_3型碳化物含量在9~42%之间的一系列合金.对每一种合金进行四种不同的热处理,从而使其具有四种不同的基体组织. 在ML-10磨料磨损试验机(二体磨损试验)和自制的自由磨料磨损试验机(三体磨损试验)上,用三种不同硬度的磨料(SiC、Al_2O_3和石榴子石)对这一系列合金进行磨损试验.并利用各种微观观察方法,分析和讨论了高铬铸铁中的两个主要组成相——(Cr,Fe)_7C_3型碳化物和基体在磨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破损失效方式.结果指出:在不同的磨损系统中及在不同硬度的磨料下,合金组成相的破损是不同的,热处理状态强烈地影响了合金的耐磨性和组织破损形式,从而为在实际零件中选择高铬铸铁的成份和热处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粉末冶金Al-10%Ti复合材料的力学和耐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冷压烧结+热挤压”的粉末冶金法制备出Al—10%Ti复合材料,研究了Al—10%Ti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和耐磨行为。结果表明:与Al相比,Al-10%Ti复合材料的孔隙率较高,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低,硬度和耐磨性较高;Al-10%Ti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损失分别是Al的1/22.3及Qsn6.5-0.4的1/14.8,其磨损表面呈Al基体+Ti颗粒+孔隙的耐磨组织。  相似文献   

10.
蠕墨铸铁是一种兼有灰铸铁与球墨铸铁的良好特性的金属材料,广泛用作大型铸件和耐磨机械零件。试验表明,铸铁的硬度、合金成分的含量对试件的磨损率有不同的影响。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蠕墨铸铁比HT20—40的耐磨性高出2.45~3.89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电阻测试法对钢在动载磨料磨损条件下的磨损特性进行了评定,其电阻变化规律表明,用电阻法评定钢的磨损特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纯铁表面沉积Ti和Al膜的同时,用N^+离子束注入增强沉积,成功地形成了性能优越的表面改性层。与ZrO2陶瓷球对磨结果表明,经Al+N^+AK I+n^+离子束增强沉积后,纯铁的表面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磨痕形貌和元素分布观察结果表明:离子束增强沉积处理前后,磨损的机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锰钢在不同冲击载荷下的加工硬化规律和其磨料磨损特性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找出了加工硬化值与耐磨性间的对应关系,指出高锰钢以其加工硬化值大于HRC54的工况为其适宜工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弹性接触理论对接触面的切应力和法应力进行叠加,然后经数值积分求出接触面附近区域的应力曲线.利用所作的应力曲线,进一步研究了疲劳磨损、剥层、压碎磨损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材料方面研究了几个因素.包括跑合过程、钢的硬度及不同组织结构,对4340钢耐磨性的影响。滑动磨损试验是在“柱-盘”试验机上进行的,其固定的圆柱为52100钢,在旋转的圆盘试样上滑动。耐磨性通过圆盘在恒载恒速下的磨损失重及载荷相对滑动速度的磨损机制转变图进行比较,试验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磨痕的形貌、磨痕截面的特征以及磨屑的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一些关于改善钢材耐磨性措施的结论,并对滑动磨损机理进行了综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阀门密封面堆焊材料高温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钴基Stellite合金D802焊条、镍基NDG-2粉末、D547Mo焊条和D507Mo焊条制备的阀门密封面堆焊层,进行了从室温至600℃的粘着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对材料、组对方式和粘着磨损试验温度都会影响堆焊层的耐磨性.结合堆焊层的高温硬度试验、高温金相和电子金相分析,探讨了高温粘着磨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一台改装的单颗粒冲击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材料磨损的能量消耗,并提出以单位磨损量的能耗即比能耗来衡量耐磨性。还建立了磨损能耗的分析模型.指出,在凿削磨损条件下,材料的耐磨性主要决定于表面能耗(E表)和变形能耗(E变).对于奥氏体钢,E变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马氏体钢E表更为主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铁谱技术研究了硬齿面齿轮的磨损状态.对硬齿面齿轮在不同的磨损阶段的磨损特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磨损发展过程中磨粒特征的变化,并对直读式铁谱和分析式铁谱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铁谱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运用铁谱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齿轮的磨损状态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了微凸体互嵌模型,分析了单次滑动和重复滑动时的磨痕和磨屑的形成原因,进而探讨了用SAVIN试验机做磨损试验时的磨损类型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