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呈  曹宇  顾永清  张令强 《科学通报》2014,(13):1209-1214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并能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预防骨折的发生,但仍没有特效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的3类药物中,骨吸收抑制剂是当前的主要药物,它通过抑制骨的重吸收来提高骨密度;骨形成促进剂可以直接刺激骨形成,并且有重建骨组织的效应;骨矿化物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策略,靶向治疗成为未来药物的发展趋势.当前以RANKL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的研究为依据的各种骨生长因子制剂(如denosumab,sclerostin antibody等)逐渐被开发,疗效也较好.另外,BMP信号通路作为骨生长的重要调节通路,其刺激骨形成的作用十分突出,且在该通路的调节蛋白中存在较多潜在靶点,如Smurf1,CKIP-1等.这在靶向治疗骨质疏松的新药研发领域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     
戴力扬 《自然杂志》1996,18(4):197-20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为特征的骨骼疾患,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的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性钙盐减少及骨的微细结构破坏目前有不少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的定义应包括骨量减少与骨强度降低两个方面,单纯的骨量减少应称为骨减少症(osteopenia),而把骨量减少所致骨强度降低称为骨质疏松症,一般认为,骨质疏松不能算作疾病,只有在骨质疏松基础上出现疼痛、骨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时方可称作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
延缓骨质疏松的新药娄长春,张志慧译据统计,美国约有2500万人患骨质疏松,其中绝大多数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为一种使骨逐渐衰弱和变薄的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引起致残性的髋骨折和脊柱骨折.目前尚无完美的治疗方法,仅有几种延缓病程进展的治疗措施。一种叫做氨基...  相似文献   

4.
杨建成  张昊  商澎 《科学通报》2020,65(13):1238-1250
静磁场是磁场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磁场,其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因子,在骨生物学领域已有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历史.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静磁场对骨质疏松、骨折不愈合、骨植入体的骨不连以及骨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均有良好的作用效果.静磁场对这些骨骼疾病的作用与其对骨组织细胞增殖及分化的调节相关.在体外,静磁场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而抑制骨髓单核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活力.静磁场对骨组织细胞调控的可能机制是静磁场影响了细胞生长因子、信号分子、细胞骨架、细胞膜、细胞内钙离子及铁代谢等.本文从动物及临床实验研究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两方面综述了静磁场对骨组织的影响,同时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该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肾衰)所致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为佝偻病(或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等。以往的研究均表明,肾衰所致的骨代谢性疾病归因于钙磷代谢障碍。肾衰所致的骨胶原含量的变化未见报道;药物,特别是中药  相似文献   

6.
李辉 《世界科学》2013,(8):31-33
本期项目:骨质疏松和单基因骨病遗传机制及临床应用;所获奖项: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章振林教授。章振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骨代谢病和遗传研究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主任委员。2008年入选上海市科委  相似文献   

7.
目前,美国科学家们已发现严重伤害人体骨骼的细胞,从而有望使骨癌及骨质疏松症患者摆脱病痛.他们研究出一种药物可大大减轻骨质疏松病人的疼痛,还能鉴别出可以保护骨骼并阻止骨癌细胞扩散的药物的靶标物质.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骨折在早期治疗时没有很好愈合,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伤病。研究者认为,再生疗法或将重启骨愈合的进程,让患者重新拥有良好的运动能力骨如何愈合尽管骨折基本上都能愈合,但的确存在一小部分骨折患者不能完全恢复。这些被称作骨折不愈合的严重病例会导致长期的伤痛,往往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为了弄清为什么会发生骨折不愈合,首先要明白骨的愈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车招娣  周正群  肖佳 《科学通报》2022,(Z1):351-363
枸杞子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等诸多药理作用,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和食品补品,但直到近年来其分子机制研究才被重视.枸杞子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枸杞多糖、枸杞色素和枸杞亚精胺等组分,能够改善多种疾病的病症.研究表明,枸杞子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等作用.枸杞子性平味甘,对于大部分肝脏疾病具有显著的修复功能,并且在防治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枸杞子的活性物质复杂多样,研究人员难以厘清发挥这些有益功效的主要单体和具体的分子机制,从而限制其在保健食品和药物方面的应用.本文总结了枸杞子提取物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梳理了现有枸杞子护肝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给药方案,对促进枸杞子活性成分的药物开发进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的研究表明,氟化物不但对牙齿有利,而且还能增强内层多孔的骨胳。最近,法国研究人员宣布,每天在补充钙的同时也补充氟化物便能增强骨质疏松和骨受伤患者的骨胳.  相似文献   

11.
魏敏  李江  陈楠  黄庆  樊春海 《科学通报》2014,59(2):133-145
人工合成的含有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的脱氧寡核苷酸(CpG ODN)可以模拟细菌DNA的免疫激活作用,被哺乳动物免疫系统视为"危险"信号而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因此,CpG ODN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性DNA和免疫佐剂,在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癌症的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然而,未经修饰的CpG ODN通常易被核酸酶降解,细胞摄取率低,需要较高的给药剂量和反复给药,这些缺陷严重地限制了CpG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核酸药物的递送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已有大量研究报道显示,纳米材料负载的CpG核酸药物表现出高活性、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有望作为新型免疫治疗制剂应用于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对CpG核酸药物的发展背景进行了简述,介绍了CpG药物的作用机制、CpG载运对载体材料提出的要求,重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多种基于新型纳米材料(包括纳米脂质体/共聚物、各种无机纳米材料和DNA纳米结构等)的CpG载运体系进行了评述,总结了各种载运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并对纳米材料递送CpG药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孙全梅  冯建涛  韩东 《科学通报》2013,(24):2449-2465
基于微尺度(微/纳米)功能生物界面的成像与表征,集成并发展了以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纳米源头技术为主导的,具有相互协同、验证、补充的多信息、多层次联合成像、表征及微加工设备功能群,实现了活体生物界面微尺度成像与表征方法学上的突破.进而,强调"医学功能界面"的概念,针对血管、骨和肿瘤相关医学功能界面,深入开展"微尺度构建-功能-力学耦合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受血管内皮细胞为载体的血流/血液/血管相互作用功能界面的启发,实现黏附可控医学功能界面的仿生设计与制备;同时在中医"补气活血"理论的指导下,开辟"生物力药理学"这一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强调生物力学因素在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可作为Biomarker另一类形式的临床样品微尺度力学参数指标,并倡导将"实验台/病床"双向引导的转化医学模式实施于诊断与治疗中.  相似文献   

13.
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微探针技术对正常和骨质疏松股骨头切片元素浓度分布进行扫描测量. 详细介绍了切片样品的制备和扫描实验装置, 获得了Ca, P, K, Fe, Zn, Sr和Pb等元素在股骨头切片组织中(包括软骨、密质骨和松质骨)的精细分布CT成像, 结合Ca与P, K, Zn和Sr等元素的相关性统计, 探讨了骨矿物质流失途径和元素对维持正常骨结构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骨的软化-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病症随着人口高龄化,发病率将增加起来。现在约有430万患者,在老年病中仅次于脑血管意外,占第二位,估计到2000年要达540万人。骨质疏松表现为:骨质脆弱,腰酸背痛,脊柱弯曲,身高缩短,容易骨折、严重时可卧床不起,但与老年性痴呆相比,症状就不怎么明显,又不是直接致死的原因,故目前就是在医学界对此病的认识也是不足的,其实该病是一种麻烦、难治的疾病,除严重时卧床不起,还容易变成痴呆及引起感染。长期从事这项研究的东京大学医学院老年病学教授析茂肇认为:骨量减少,容易引起骨折,是一种无论谁也会发生的生理老化现象,骨质疏松症可以说是在这种骨的生理老化基础上,加上各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症候群。这些因素许多地方还不十分清楚,故到现在还没确切的治疗方法。从年龄增加骨量减少的机理中首先可以看出,老化引起骨量减少,骨的吸收与形成平衡遭到破坏。总之,肾脏老化使从肠管对钙的吸收减少,其结果,促进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有促进骨质吸收作用,此激素在血中浓度不断提高是引起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增加,成骨细胞活力降低,骨的形成能力低下,使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化疗和靶向治疗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其耐药性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引起肿瘤耐药的原因有肿瘤细胞的异质性、药物外排及代谢失活、肿瘤微环境变化、DNA损伤修复失调、表观遗传改变等多种因素.当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更换联合化疗用药或更换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策略来克服肿瘤耐药,但由于该方法作用靶点单一,且治疗耐药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耐药甚至多药耐药,导致肿瘤治疗的难度增大.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广谱的逆转肿瘤耐药方法或药物已成为当今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中医药由于成分复杂,可以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呈现多方面抗肿瘤作用,因而在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或克服肿瘤耐药方面具有巨大潜能.本文系统阐述了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分析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在克服肿瘤耐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或克服肿瘤耐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因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和无特效治疗药物,导致其在全球大规模传播.目前疫苗的接种和推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OVID-19大流行,但从临床治疗角度仍需要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抗病毒药物才能阻止这种新型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由于抗病毒新药的研制周期漫长,其研发过程涉及靶点的选择、体外药效筛选、体内药理学及毒理学验证以及临床安全性与治疗效果的确认等不同阶段,才能最终获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药物.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特异性靶点而设计和筛选的少数小分子新型冠状病毒抑制剂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验证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COVID-19暴发以来的抗病毒热点药物,尤其是对SARS-CoV-2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代表性抗病毒化合物的药学分类、作用靶点、药效机制以及相关的临床测试结果.基于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明确了药物研发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能有效抑制病毒感染的新药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光到病除--介绍光动力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天宇  马金石 《自然杂志》2000,22(5):276-281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临床医疗方法,对于多种疾病都具有显著的疗效.与传统疗法相比,光动力治疗方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高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光动力治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光动力治疗的机制与特点.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商业开发的一些主要的新一代光动力治疗药物.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光动力治疗必将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叶立  何园  叶浩  刘雪平  杨琳琳  曹志伟  唐凯临 《科学通报》2012,(12):1019-1027,1081,1083
研究候选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蛋白、药物和疾病相互关联网络的分析加深了对药物治疗疾病机理的理解.然而,针对这些关联网络的分析大都是从基因/蛋白的角度直接关联到疾病层面.考虑到蛋白通常通过参与生理通路实现其自身的生物功能,所以本研究提出了以生物通路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以生物通路为研究视角来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机理.许多研究表明,丹参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在运用药物-蛋白关联网络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结合生物通路关联网络去分析丹酚酸B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理.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计算得到丹酚酸B的作用靶点,同时通过文献挖掘收集实验验证的丹酚酸B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调控蛋白及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及靶点数据.利用药物-蛋白关联网络分析发现,丹酚酸B能够通过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肾素,从而舒张血管,最终调节心血管疾病.通过生物通路关联网络分析发现,丹酚酸B可能通过作用凋亡生理过程、免疫/炎症生理过程、离子迁移生理过程和基础代谢生理过程来调节心血管疾病,并且倾向于调节免疫生理过程.因此,基于通路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能够为分析药物的治病机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药酒通常应在饭前服用,以便药物迅速吸收,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药酒以温饮为佳,能够更好地发挥药酒的温通补益作用。如果饮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因而需要注意饮用禁忌。骨折后忌大量饮酒活血。有些人骨折后大量饮白酒或药酒活血,以为这样可起到治疗作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骨折后饮酒过多,会损害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其丧失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能力。同时,酒精还能影响药物对骨骼的修复作用。因而,骨折后不能饮酒过量,否则对骨折的愈  相似文献   

20.
医学真菌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医学真菌学是研究病原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对人类致病的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重要学科.现在已知的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300余种,其引起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真菌病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病例数日益增多.真菌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重要病原真菌基因组测序的基本完成.对其毒性因子的研究深入而广泛.过去几年真菌感染的诊断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其中一些新方法可用于感染的早期检测.然而,就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讲也出现一些不理想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的真菌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仍是常规临床实验室里最可靠的方法.真菌耐药的报道日益增多,目前的研究一方面进一步探讨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传播方式、耐药性与临床治疗的关系,以及建立标准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从而控制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以对付日益增多的耐药真菌.中药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较少出现耐药等,使研究开发抗真菌中药具备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