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DNA复制是一个确保遗传信息精确传递的生命过程。细胞在DNA合成前期G1期时,复制起始识别复合物识别染色质上的复制位点,进一步招募DNA解旋酶MCM(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等,形成复制前体复合物,完成复制起始位点的认证。而当细胞进入复制期S期时,被认证的复制起始位点被选择性地激活使用。真核生物DNA复制起始位点的选择受DNA序列和表观遗传因素共同调控。目前,表观遗传因素对染色质上DNA复制起始位点的选择机制仍然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正>揭示真核生物DNA复制解旋酶的立体结构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及香港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在DNA复制过程中有极重要角色的MCM2-7复合体近乎原子般大小的立体结构,为双链DNA在复制过程中的"解链机理"揭开新一页。研究成果7月29日在线发表于Nature上。真核生物中的双链DNA结构紧密,进行复制前必须先解链,当中围绕着双链DNA的MCM2-7复合体,则成为解链过程的重要一环;尽管多年来有大量MCM2-7复合体的研究,但它们如何令DNA分解则依然成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存在着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命。"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这"两大生命王国"的概念,几十年来已深入人心。细菌是"原核生物",而动物、植物、真菌、原虫等都是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从20世纪60年饯起,科学家对一种奇特的生物类群一极端微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  相似文献   

4.
Micro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4nt的非编码RNA,它们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组织器官形成、肿瘤发生、抗病毒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第一个microRNA lin-4是1993年在线虫中被发现的,但直到2001年才受到生物学家的普遍关注,并迅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5.
多胺在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对聚合酶和解旋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胺存在于一切细胞中,调控着细胞的生长、增殖、分裂和分化.本文着重阐述了多胶在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对聚合酶和解旋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磷块岩中有多种形态的磷质微生物(化石),它们是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类似现代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这些磷质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磷酸钙,是磷块岩的主要组成者。该文在描述磷质微生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磷质微生物形成磷块岩的生物与生物化学作用和作用机理,以及磷块岩四个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7.
阿菲的咔啉(Aphidicolin)能抑制真核生物细胞核内 DNA 分子复制的α—多聚酶,并能诱导中国仓鼠细胞核内 DNA 分子的内复制。由此形成的双份染色体,其单线 BrdU 替换的染色单体总是位于双份染色体的内侧;而双线 BrdU 替换的染色单体总是位于双份染色体的外侧。DNA 分子在内复制的过程中,经过交换重组,反映在双份染色体上,即姐妹染色单体内的交换和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双份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中前期,在三维空间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有机分子、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命活动,揭示了在它们的运动、发展、变化中,吸引和排斥这一矛盾所引起的支配作用。吸引和排斥不仅支配非生命界物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也支配着生命界物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它是自然界矛盾运动的普遍形式。  相似文献   

9.
1953年沃森(Wotson)和克里克(Crick)提出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使人类对生命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进而试图从分子水平上准确无误地复制出与母本完全一致的子代DNA双链。然而,DNA复制的精确性也是相对的。由于种种原因,任何生物的DNA在复制过程中其碱基都  相似文献   

10.
从纳斯的预言说起自然界中的生物共有二百多万种,虽然它们之间千差万别,但如果以细胞核的有无作为标准来加以区分,则可分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如细菌和蓝藻;而真核生物的细  相似文献   

11.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良 《科技信息》2010,(35):340-340,350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真核生物中基因组DNA是以染色质形式存在的。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核小体及高级染色质结构的形成一方面有效储存和保护了DNA序列所蕴含的遗传信息;另一方面,作为基因组DNA的具体存在方式,染色质结构成为各种需要接触DNA的细胞过程(如转录、复制、损伤修复等)的天然障碍,使染色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遗传信息表达  相似文献   

13.
生命之丝     
《科学世界》2004,(2):86-87
对于生命具有决定单方面细胞分裂形式有两种。第一种叫做有丝分裂,它与真核生物的体细胞(除性细胞之外的所有细胞)有关,从原生动物、植物直到所有的动物,其生命的基本形式都是有丝分裂。第二种被称为成熟分裂,也叫作减数分裂,是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导致生殖母  相似文献   

14.
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表达、平均片段长度约为22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组织和体液中,能够靶向结合互补的mRNA序列,进而调节基因表达。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microRNA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发生、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等都会影响microRNA的表达谱,使其发生特异性的变化,这提示它们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地史中主要生物类型出现、生物爆发和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群绝灭等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的关系。这些生物圈事件包括生命起源与无核生物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出现、后生动物的出现、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寒武纪早期的生物大爆发事件以及晚奥陶世、晚泥盆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和白垩纪末期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在讨论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群绝灭的可能原因时,把地内原因与地外原因结合起来,阐述了地史中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事件乃至地外事件之间的耦合效应。但是目前还难以识别事件形成的初因,需要进行高精度的地层学方面的研究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的生命”。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以及复杂多样的生命过程构成的。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各种生物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一定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的形成与灭绝速率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这种平衡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精确定位影响了基因组序列对结合蛋白的可及性、转录、遗传复制和重组。了解核小体在基因组的准确位置对理解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核小体的序列和结构特征及统计物理理论,用统计物理模型预测了核小体的定位。利用统计物理和信息论原理计算了酿酒酵母(S.cerevisiae)、人类(H.sapiens)、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和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数据集中序列片段的DNA局部结构的总能量,基于核小体序列与非核小体序列的总能量差异进行分类,通过10倍交叉验证进行了性能评估。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效能。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阅读了一些“后现代学说”的经典著作。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和道格拉斯·霍夫斯塔德合著的《信息的载体——基因和米姆》写得非常好。在这篇文章中,他们在讲述了生命遗传的故事后,点出了生命遗传的复制者——DNA,阐述了基因(DNA)千方百计复制实体以图生存,才使得生命得以进化的道理。正因为这两位科学家不仅是生物科学家,同时也是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家,而且他们还教授科学史、哲学、比较文学和心理学,所以,他们在这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就在地球上,一种新的复制者近年已经出现了,它正注视着我们,它还…  相似文献   

19.
Rab家族蛋白是小G蛋白Ras超家族最大的亚家族,不同Rab家族蛋白定位在特定的细胞内膜上.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各细胞器之间囊泡运输的分子开关,Rab蛋白通过其上游的调节子蛋白和下游的效应子蛋白调控着细胞内囊泡的形成和运输,调节生物体内各种蛋白在细胞内外的运输和分配,在真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支架蛋白家族(IQGAP family)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细胞的信号转导、骨架运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都有着重要功能.研究分析IQGAP蛋白家族的分子进化,有助于深入全面地了解整个IQGAP蛋白家族在不同物种中功能.通过使用相关数据库,在35个真核生物物种中检索到了70个支架蛋白家族成员的序列信息,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子进化研究.我们发现:支架蛋白家族基因广泛存在于后生动物(Metazoan)、真菌(Fungi)、变形虫界(Amoebozoa)以及其他一些真核生物中,提示支架蛋白存在于最后的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Last Eukaryotic Common Ancestor,LEC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脊椎动物的IQGAP蛋白和非脊椎动物中代表性IQGAP基因共享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单个的IQGAP祖先基因在早期脊椎动物中(在四足总纲和硬骨鱼纲的分离之前),发生了两次基因复制事件,导致现存的脊椎动物中3组IQGAP基因(IQGAP1,IQGAP2,IQGAP3)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