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通过3个途径失去水的:排泄、皮肤和呼吸。每个成年人每天需要2-3升水才能弥补这些损失,而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有大约50升水。一旦失去了体内20%的水,人就会因为脱水而导致死亡,一般是在3-5天之间。脱水实际上会损害每一个器官:血液变稠,肺部更容易感染,心脏出现心律失常,肾脏无法排除血液里的毒素。  相似文献   

2.
植物也出汗     
正"在炎炎夏季,植物也会"出汗"。而且,植物"出汗"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长得也就越健壮。"我们知道,人或动物在高温的环境或进行剧烈运动后,都会出汗。人通过体表的汗腺排出汗污,耕牛趾间的皮肤和口、鼻的汗腺是它们御热的部位,猪、狗、猫等动物没有汗腺,则靠舌头排出体内多余的热量,兔子御热的"工具"是两只长长的、血液流畅的大耳朵。那么植物呢?在炎炎夏季,它们也会排汗吗?  相似文献   

3.
正A:水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非常重要。生命体内的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水作为溶剂;同时,水起着运送各种营养素、激素分子等的作用;人体可以利用水来调节体温,例如通过出汗来降温;我们还需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利用水把代谢废物从体内排出……为了避免脱水,一个成年人每天大概需要补充2~3升水(包  相似文献   

4.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水分代谢十分旺盛。尤其在高温操作、剧烈运动时,出汗量每天可达五升以上,需要大量补充水分,但人体吸水速度并不与饮水量呈正比。大量饮水以后,不但解不了渴,反而出现肚胀、恶心、疲劳,甚至出现神经紊乱等副作用,使人体脱虚。从运动生理的观点来看,大量出汗时不仅失水还失去大量的维生素,无机盐  相似文献   

5.
每天至少喝2500cc清洁的水人体细胞65%是水分,细胞外也是水。如没喝足够水分,细胞没办法正常新陈代谢,出汗、小便等都不足够排毒。皮肤可以吸收任何药物,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约40%,因此不可乱涂化妆品。在皮肤上涂上药膏,可以在血液中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4,(1):78-79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静止不动时.普通成人每分钟呼吸15~20次,如果取中间值18次来计算,一天为26000次,一年为950万次,活到80岁,这辈子就呼吸了约8亿次。成人一次的呼吸量约为500毫升,一生(以80年计算)就高达4亿升。  相似文献   

7.
血和血型     
人血是红色黏稠的液体,它自始至终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着。当你不小心划破皮肤时,就损伤了皮肤附近的毛细血管,血液就会从伤口处流出来。我们体内的血液约占体重的7%~8%。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他的血液总量为4500毫升左右,这些血在人体的大小血管里不停地流动着。人体的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很薄,有很强的通透性,便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组织液中的废物通过,保证了氧和二氧化碳彼此穿越交换,于是人的生命活动就能正常地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你会喝水吗     
人可以七日无餐,但不可以一日无水。在人体的组成物质中,水含量最大,约占体重的2/3。人较长时间不进餐,仍可勉强维持生命,直至体内贮备的糖和脂肪完全耗尽,当蛋白质失去一半以上时,生命才会终结。但若机体失水达体重的20%时,就无法维持生命。即使失水2%,也会干扰正常的生理机能。时间一长,还会加速衰老过程,表现为皮肤干燥、早现皱纹、津液不足、大便秘结等症状。英国医学家最近探明,人体在缺水时会产生防止水丧失的组胺,组胺能促使血管、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以防止更多水分排出。但体内组胺超过一定量时,会引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常见病。需要抗组胺药来抑制组胺作用,才能减缓上述疾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A:人体产热,来源于我们体内的能量代谢。我们通过消耗糖、脂肪、蛋白质这3类物质,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通过血液送到身体各处。当身体刚开始产热时,散热机制就已经被触发,这是为了有效防止体温上升过快过高。人体有很多消耗热能的方式,比如皮肤血管扩张,还有出汗、呼吸等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散发热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之一。人体的60%是液体,其中主要是水。水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体内水分10%,生理功能即严重紊乱;失去水分20%,人很快就会死亡。水对其他的生命也是如此,是一切生命之源。水对社会经济而言也不可或缺,农作物无水会枯死,工业生产无水会面临瘫痪。因此,水又是一切文明之  相似文献   

11.
饮水的方法大有讲究。一是饭后应少饮水,有人常在饭后喝很多的水或汤,这对胃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吃饭时牙齿咀嚼食物,舌头、唾液搅拌着食物,唾液起着消化作用。食物经食道送入胃内后,就必须依靠胃分泌的胃液和胃酸进行消化。如饭后马上饮水必然会把胃液和胃酸冲淡,这就削弱了胃的消化功能,长期下去会引起消化不良。二是要防止越渴越喝,一般情况下,喝杯水就能解渴,但是在夏天劳动或运动出汗较多时,人体失去水分的同时也失去较多的盐分,喝过去的水很快又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此时又带走一些盐分,所以更感到口渴难忍。严重时全身无力…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贫铀武器 铀就在我们周围,它和钨、铅、镉等一样,是重金属,在自然界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为百万分之三,好比一货车泥土,铀的量约有一大汤勺.我们每天都会通过空气、水和食物摄入一定量的铀.平均来说,我们每天通过食物和水摄入铀的量为1.9微克(约百万分之二克),从空气中吸入的铀则极少,每天为0.007微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煤层注水过程中,煤体内大量原生裂隙对水分运移过程及润湿效果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注水过程中的渗流压力场、速度场与水分增量,并通过MATLAB编程建立煤体内大量三维原生裂隙的随机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工作进行约60h后,煤体内各处水分渗流速度趋向一致且保持相对稳定;水分增量场与渗流压力场、渗流速度场在注水前期的分布基本一致;随着大量原生裂隙被水分浸润,裂隙在起到储水作用的同时,也加速了附近煤体的润湿速度;但可见若原生裂隙未与注水孔相交连通,其加快煤体润湿速度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4.
收获后的新鲜苹果仍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采收后断绝了水分和养分的来源,体内代谢又不断消耗积累的营养物质.水分是维持苹果正常生理机能,保持新鲜品质的重要条件,当水分损失达到5%以上时,就出现失鲜状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居住的城市每天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垃圾,如果没有"城市美容师"——清洁工的辛勤劳动,我们就无法拥有一个美丽、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我们人体这个小环境而言,每天也会产生许多"垃圾"——体内每天都会有许多细胞衰老死亡,如果不及时清除,我们就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那么,谁又能担负起如此艰巨的清理工作呢?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一天,人们都会碰到许多烦恼,在烦恼的日子里,也会产生厌倦以及无法自拔的情绪,周遭的一切变得模糊,各种情景浮现在脑海里,让人失去希望。但或许,只有在面对死亡时,人才会真正失去希望,尤其这种离去是亲人的离去。三月,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航MH370客机失踪,从最初官方发布的失联状态到3月24日公布的坠毁信息,过程之漫长,情  相似文献   

17.
正安全提示:本文内容严禁模仿!已知:微波炉加热两颗玉米粒会得到爆米花。求:微波炉加热两粒葡萄会得到什么?玉米和葡萄:我们不一样玉米粒放进微波炉加热时,玉米内部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但无法冲破玉米粒坚硬的外壳。于是气体压力就在体内聚集,直到坚硬的外壳也承受不了,突然爆裂——爆米花就这么做好啦。现在把玉米粒换成葡萄,也许一会儿就有葡萄干可以吃了!透过玻璃门,我们看到约8秒钟后,两粒葡萄碰在一起的地方,喷出了炽热的烈焰。快!拔掉  相似文献   

18.
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氟的摄入是通过饮食、呼吸、饮水三个主要途径进入人体的,此外,也可通过含氟药物、烟尘、酒和茶等进入体内。一般来说,对饮水中的氟吸收率最高可达90%,其次是食物中的氟吸收率约20%。氟的过量摄入可导致氟中毒,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证实,饮水含氟量高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氟污染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高热、抽搐、昏迷、休克或呼吸衰竭。我科曾成功抢救了一例除以上症状外,尚伴有严重下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入院第三天突然神志呈昏迷状态便血,次日患儿便新鲜血共9次,每次量约30-250me不等,总量约1450me,在长达45天的住院过程中,我们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使患儿恢复良好,本文就抢救过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入院时生命处于危急状态之中,除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外,还适应密切观察随时发生的每一症状及病情变化,为进一步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曾主张要让日本人民生活幸福在野时喊得欢无所谓,一旦真上了台,有没有真才实学就一目了然了。在12月16日举行的日本大选中,民主党失去了半数以上的议席,从而失去了执政党地位。此次选举中,现任文部科学大臣田中真纪子、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等国务大臣落选,前首相营直人虽来落选,但过程十分艰难,这也是民主党党史上前所未有的。目前民主党的状态与2009年9月自民党下台时很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