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是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类型,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两个核心主题.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和破坏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关.人们企图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性的方法来防治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则可通过消除免疫耐受,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来促进病原体的清除及杀伤肿瘤细胞.随着对免疫耐受机理的阐明,可以用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达到定向操纵免疫应答的过程,必将为医学的进步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破译免疫反应背后的细胞迁移机制,瑞士和德国的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免疫系统的激活取决于时间并受到生物钟影响.对人体来说,在清晨将要进行一天活动之前,免疫功能最强.研究建议,在接种癌症疫苗或进行免疫疗法时,为提高有效性,应考虑时间因素.  相似文献   

3.
纽约市血液中心一项首创研究显示,新生儿脐带血治疗癌症可比常规骨髓移植治疗效果可能更好。脐带血和骨髓中都含有大量干细胞,它们源源不断地分裂和生成新的血液细胞。骨髓移植通常用于治疗白血病以及其它血液疾病和癌症。医生采用放疗和化疗协助免疫系统杀灭病原体,然后再用新生于细胞无实免疫系统。外源替代骨髓必须与接受移植者骨髓相匹配,以便避免排斥反应或一种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严重免疫反应,这种疾病一旦出现就是致命的。但是寻找合适的骨髓捐献者确实困难,一般来说,一个人有25%的机遇在同胞兄弟姐妹中找到完全匹配的骨髓…  相似文献   

4.
随着癌症基础研究的深入,癌症的发生发展与癌细胞的免疫监视逃逸的密切关系逐渐被揭示.患者机体内多种抗肿瘤免疫细胞的存在及其抗肿瘤作用的认识,提示研究者利用免疫系统可能控制癌症.基于肿瘤免疫基础研究以及生物技术的进步,免疫治疗逐渐登上了癌症治疗的舞台.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无论是通过激活自体免疫,还是提供过继性免疫,其疗效在近年来都不断被证实,充分证明了利用免疫系统可能有效控制甚至治愈癌症.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相信肿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帮助研究者更充分有效地使用免疫系统,从而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为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5.
心理免疫学     
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是一门崭新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它揭示大脑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以影响疾病易感性的方式。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制机体中外来物,如细菌和病毒。它与机体癌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易感程度取决于免疫功能状况。过去生物学家认为免疫系统是一种独立的自我调节的体系。最近研究表明大脑会影响免疫功能,这意  相似文献   

6.
激活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是提升长期抗肿瘤疗效的关键因素.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等方法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伴随着免疫原性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 ICD引起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分子的暴露或释放可刺激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招募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激活T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因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ICD诱导剂可以改善其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于纳米材料的癌症治疗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特定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刺激响应的药物控制释放,并且其可以调节TME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ICD,这撞击出了癌症纳米医学的新火花.自此以后,设计和构建增强肿瘤ICD效应的生物医用材料的相关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基于此背景,本文首先介绍了肿瘤ICD的成因以及纳米材料在诱导肿瘤ICD中发挥的多重功能.其次...  相似文献   

7.
蹇骞  马毅 《科学通报》2023,(10):1192-1202
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终末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诱导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 AIM2)是一种位于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 AIM2识别异常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 dsDNA)并对多种免疫细胞发挥调控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AIM2的激活与移植排斥的发生密切相关.移植物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包括dsDNA在内的多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 AIM2识别移植物来源的dsDNA后激活固有免疫反应并协调适应性免疫反应, AIM2可能对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移植物来源的dsDNA进入细胞质并激活AIM2的过程以及AIM2激活所受到的多层次调控,并从固有免疫系统及适应性免疫系统两个方面探讨了AIM2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从免疫遗传学看来,孕育在母亲子宫中的胎儿,如同双亲和孩子之间移植的组织或器官.在婴儿离开母体之前,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亲免疫系统的排斥,或其他由于免疫反应而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是因为胎儿的遗传物质分别来自父母,只要胎儿和母亲的某些遗传物质在免疫学上不配合,就有可能使母亲的免疫系统被致敏并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是针对胎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18):2288-2302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支柱性疗法.然而,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却常伴随响应率低、持续时间短、易复发等问题.了解造成免疫疗法局限性的原因对于提高免疫疗法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对肿瘤的免疫逃逸通路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调控癌症免疫应答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纳米材料用于癌症免疫疗法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克服这些限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阻止T淋巴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的抗体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开启了癌症治疗的新时期。这一年,距离《科学》杂志上最早发表关于这个抗体的论文已有15年。如今一个引起热议的名字"癌症免疫疗法"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从严格意义上讲,"癌症免疫疗法"包含了至少两重意思,一是传统意义上的用免疫手段治疗癌症的方法,譬如给人体加入人造的免疫蛋白质或者一般性地提高免疫能力以抗击癌症。二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更为聪明更为有效地进攻癌细胞。目前人们谈到的"癌症免疫疗法"专指后者。  相似文献   

11.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疗法.与传统的疗法直接杀伤肿瘤不同,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功能间接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的疗法.考虑到肿瘤的异质性和遗传不稳定性,单一的疗法不能达到完全治愈肿瘤的效果.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利用超声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强度,加强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聚焦超声在破坏肿瘤的同时可以导致机体在原位产生肿瘤碎片和肿瘤相关抗原等物质,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刺激细胞免疫,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微泡是临床上使用的超声造影剂,微泡的加入可以加强聚焦超声对肿瘤的破坏效果,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利用超声和微泡的组合还可以打开血脑屏障,促进免疫细胞或免疫治疗药物进入血脑屏障发挥作用.此外,微泡还是一种常用的基因和药物载体,利用超声将负载免疫相关基因或抗原的微泡递送到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中,同样可以增强免疫应答反应,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孙静玮  王俊 《自然杂志》2019,41(2):144-150
癌症免疫治疗,利用抗体阻断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通路,尤其是PD-1/B7-H1(PD-L1)通路,可以激活肿瘤免疫反应来控制肿瘤生长,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疗效,从而荣获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陈列平最早于1999年克隆B7-H1,并阐明其在癌症免疫中的关键作用,是这一通路应用于癌症治疗的重要奠基人和推动者。文章沿着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发展的时间轴,回顾陈列平在该领域的重要贡献,揭示PD通路成功应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原因和特点,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咸宁  庚镇城 《自然杂志》1996,18(3):156-160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由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自我识别功能遭受了破坏而引起的.全世界患者达数亿之众.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复杂、最具多态性的遗传体系,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自我识别,调节免疫反应和对异体移植的排斥作用.几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特定基因座(locus)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基因的关联性,必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和基因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度认为,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系统似乎是治疗癌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这种免疫系统能判别出肿瘤细胞,假如能让这种系统增加活动,它就可以消灭肿瘤细胞,正如它消灭病菌或任何别的不受欢迎的“入侵者”一样。免疫学家曾经认为,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其实就是对抗细菌或对抗异体器官移植的作用。直到最近,免疫学家才开始证实存在一种对抗肿瘤细胞的“天然杀伤者”,即所谓  相似文献   

15.
<正>人体的"警卫兵"——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是人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因为有了它,人体才能抵御病原菌的侵犯。它具有高度的辨识能力,通常能精确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使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保障人体自愈力的发挥。人体的免疫器官有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骨髓与白细胞、胸腺、脾脏、盲肠。正是靠着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免疫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睾丸具有特殊的免疫环境来维持睾丸功能.睾丸细胞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参与调节睾丸免疫环境,免疫豁免与睾丸固有免疫应答可防止自身免疫反应及抵御微生物感染.当睾丸免疫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睾丸炎,干扰精子发生,并可导致不育.多种免疫调控机制共同维持睾丸免疫平衡.近年来发现,Tyro3/Axl/Mer(TAM)受体酪氨酸激酶与模式识别受体在调节睾丸免疫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及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始终处于各种病原物的威胁之下.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了复杂的免疫系统.基于对"非我"识别的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通过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保守的相关分子模式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而引发的免疫反应,称为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物;第二个层面是由抗病基因编码的R蛋白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物分泌的效应子(effector),进而激发较强的防卫反应,称为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在自然选择压力下,植物与病原物不断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环境因素及人类生产活动使得植物-病原物互作更为复杂和多样化.植物与病原物之间长期相互选择和适应,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之间的竞争呈现"zig-zag"动态变化,这也是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疗法"只攻不守" 目前,传统的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仍然是医生们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不可否认,放疗及化疗在治疗癌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放疗及化疗均属"全面封杀"、"只攻不守",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还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尤其是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严重时可导致并发感染和人体机能衰竭而死亡.另据研究,在手术和放化疗中残留的癌细胞具有更坚强的生长特性,一旦具备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以比自然生长快200倍的速度生长,同时释放出一些特殊物质,溶解并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进入血液而转移复发.因此,放化疗后如不及时进行免疫修复,可加剧癌症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9.
米尔斯坦(C.Milstein)制出的单克隆抗体(单系抗体),给治疗癌症带来了希望。但这种抗体注入人体后,会因为是一种异物而被排斥的问题却未解决。最近剑桥大学的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和医学研究会临床肿瘤室的西科拉(K.Sikora)和他的同事们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揭示动物可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这一现象,这位医生兼科学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科学总是充满那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想法。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都普遍持有"人体无法针对自身产生抗体"这一观点。这个被称为"恐怖的自体毒性",又被称为"自体毒性威胁"的假说(机体出于对自我毁灭的恐惧,会运用多种特定的方式清理掉免疫系统针对自身产生的、会伤害自身细胞的抗体,从而防止免疫系统伤害生物体本身)是由德国医生、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