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为探讨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普通感冒的患病率及其与现代住宅室内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 2014年3~7月在包头市随机选取了37所幼儿园的4907名3~7岁儿童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儿童1年内经常患普通感冒(次数大于5次)的比例为4.8%,有过长时间感冒(1次感冒持续时间大于2周)的比例为6.1%.与低年龄段儿童(3~5岁)相比,高年龄段儿童(6~7岁)1年内患普通感冒次数大于5次的比例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成员有过敏史的儿童1年内患普通感冒次数大于5次和1次患普通感冒持续时间大于2周的频率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发现:有家庭成员过敏史、室内有凝结水现象(表明通风量较低)出现都会导致学龄前儿童患普通感冒的次数和患病持续时间增加的风险;经常晒被褥则是儿童普通感冒的保护因素.本研究表明包头市现代住宅室内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与儿童普通感冒的患病率和持续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重庆地区住宅室外全年高温高湿,极易导致住宅室内潮湿问题.作为中国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研究项目(CCHH)的一部分,项目组针对重庆地区住宅室内环境特征和儿童哮喘、过敏性疾病及相关病症的相关性展开了研究.在横断面调查中,5299名儿童自我报告了其哮喘及过敏性疾病信息和住宅室内潮湿问题,本文对其中的4754名3~6岁儿童的健康问题和其住宅特征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显示,35.1%的住宅中出现"被褥受潮"现象,14.3%出现"窗户凝水(凝水高度超过5 cm)"现象,11.6%出现"发霉气味",9.3%出现"水损",8.3%出现"湿点",5.3%出现"霉点".在自我报告结果中,27.0%和51.1%的儿童分别自我报告曾经出现过喘息症状和鼻炎症状,近12个月里,38.1%的儿童出现鼻炎症状,20.5%出现喘息症状,18.9%出现夜间干咳情况,13.2%出现湿疹.医生诊断的哮喘和鼻炎的患病率分别为8.3%和6.2%.在重庆地区,住宅室内潮湿问题与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显著存在."霉点"与医生诊断的鼻炎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调整后的比值比(ORA)为2.27%(95%CI:1.48,3.49).除了医生诊断的哮喘和鼻炎,"被褥受潮"与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症状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晾晒被褥"的行为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同时也可以显著地降低被褥受潮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出生前及早期家居生活环境与儿童的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在山西省太原市区学龄前儿童(3700名)中开展了一项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哮喘和相关过敏性疾病的患病情况,采用了International Study on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的核心问卷;儿童的家居生活环境采用了瑞典的Dampness in Buildings and Health(DBH)的问卷内容,并根据中国的生活习惯进行了部分调整.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调整了儿童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市区或郊区/农村,被动吸烟和母乳喂养,结果显示,出生前(指母亲怀孕前一年或/和怀孕期间)居住地添置新家居(HNF)与儿童报告的既往哮鸣音[比对比(OR)1.23,95%置信区间CI(1.03~1.48)],及过去12个月内的哮鸣音(1.24,1.00~1.54)、鼻炎症状(1.26,1.06~1.51)以及湿疹(1.42,1.01~1.99)呈正相关.在0~1岁间的HNF与过去12个月的哮鸣音症状,及0~1岁间家里新装修(HND)与儿童的既往鼻炎及过去12个月鼻炎和湿疹的症状均呈现正相关.室内发霉的迹象或室内潮湿几乎与所有儿童的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呈现更强的正相关(OR范围在1.23~1.85,P<0.05).进一步相互调整了出生前HNF和室内发霉或潮湿的因素,所有的显著性结果均没有明显变化.本次研究表明,出生前居住地添置新家具和室内发霉或潮湿是太原市学龄前儿童哮喘和相关过敏性疾病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初中学校儿童不良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室内外环境污染水平和疾病的相关性,在山西省太原市城区初中学校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10所学校,问卷调查共发放2209份,其中有效问卷1993份(应答率为90.2%).参与调查的学生平均年龄为13岁(年龄范围11~15岁),其中女孩占49.3%.问卷内容包括SBS症状、哮喘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SO2,NO2和O3环境影响因素的测量通过被动吸附采样,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儿童鼻黏膜炎(17.6%)、鼻塞(16.4%)、喉咙干燥(14.9%)、疲乏(20.7%)等症状患病率较高.室内NO2与鼻黏膜炎、喉咙干燥、头疼、恶心、湿疹症状呈现正相关(比对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16,1.01~1.33;1.16,1.00~1.34;1.24,1.02~1.52;1.30,1.04~1.63;1.86,1.19~2.90).室内O3仅与医生诊断哮喘呈现正相关(1.36,1.02~1.80).室内SO2几乎与所有儿童SBS的症状呈现显著性相关.此外,室内与室外浓度的比值也与部分SBS症状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儿童不良建筑综合征与教室室内外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住宅环境中病态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患病率和相关的危险因素.在2010年12月到2011年4月期间,课题组通过对重庆市的幼儿园进行随机抽样,一共有5299名3~6岁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回答并返回了调查问卷.儿童家长的SBS患病率(每周出现SBS的百分比)如下:一般性症状为11.4%;黏膜性症状为7.1%;皮肤性症状为4.4%.应用多元逻辑回归(通过控制家长的性别和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影响)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住宅靠近交通干线或高速公路是一般性症状、黏膜性症状和皮肤性症状的强烈危险因素(调整比值比aOR分别为:aOR=2.16,P<0.001;aOR=2.69,P<0.001;aOR=1.63,P<0.01);装修是一般性症状、黏膜性症状和皮肤性症状的危险因素(aOR分别为:aOR=2.00,P<0.001;aOR=1.66,P<0.01;aOR=1.66,P<0.05);新家具是一般性症状和皮肤性症状的危险因素(aOR分别为:aOR=2.16,P<0.001;aOR=1.67,P<0.01).潮湿问题(霉点、湿点、水损和窗户凝水)、报告出现蟑螂、老鼠、蚊子/苍蝇及使用熏香均是SBS的危险因素.保护性因素包括每天清洁儿童的卧室和经常晾晒被褥.本研究表明成年人的病态建筑综合征与住宅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包头市某小学l 189名7~12岁小学生进行的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儿童肥胖的因素,现提出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过去50年中,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50年前,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不到1%,如今某些国家和地区则高达1/3,这使得家庭以及卫生保健系统承受巨大的负担.虽然最近一些研究显示,某些国家和地区哮喘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呈减缓甚至下降趋势,但国际儿童哮喘及过敏研究机构(ISAAC)[1,2]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哮喘、鼻炎以及湿疹的患病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仍在不断增长.尽管医学界和环境科学(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城市儿童哮喘与过敏症患病率迅速增加,儿童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较高.虽然环境污染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与大量研究,但是对于"主要环境污染物、关键暴露窗口、是否导致疾病"等关键科学问题尚不清楚.本文总结了生命早期包括出生前(孕前一年、整个孕期、孕期三个围产期)和出生后(第一年、过去一年、整个出生后阶段)室内与室外不同环境污染物暴露对儿童过敏性与感染性疾病的影响,并总结了关键暴露窗口对不同疾病的重要性,分析了不同污染物与时间窗口暴露增加儿童过敏与感染的发病风险.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儿童疾病胎儿起源"假设,揭示了孕期与出生后早期阶段室内、外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对儿童过敏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显著性影响,为有效预防与降低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干预策略.最后总结了生命早期室内与室外环境污染物暴露对儿童过敏与感染疾病的不同影响,展望有效预防与降低儿童相关疾病发病风险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你是否意识到很多家庭主妇都患上了"油烟综合征"?最新研究发现,肺癌青睐50多岁的一家之"煮".妇女在40岁以前若是炒菜时使用抽油烟机,肺癌的罹患风险将降低30%.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重庆市2008年第17周~2011年第52周手足口病分年龄组的数据,分析了重庆市手足口病的季节性模式及各年龄所占比例,应用催化模型、时间序列易感者-感染者-康复者(time series 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TSIR)模型分别估计了重庆市手足口病不同年龄的感染力及随时间变化的人群接触率,研究了重庆市手足口病感染的高风险年龄以及手足口病接触率的季节性.结果表明,重庆市手足口病的发病呈现春季和冬季的两个高峰:5~6月大高峰,11~12月小高峰;患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2岁儿童患病的最多;不同年龄组手足口病的感染力不同:3~4岁年龄组感染力最高,因此3~4岁儿童被手足口病传染的风险最大;在成人中感染力在35~39岁较高;人群接触率呈现季节性:寒暑假期间接触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大气污染对儿童鼻炎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迅速增加,但其原因尚不明确.近期研究表明,我国室外大气污染不断加剧可能是导致儿童鼻炎的潜在原因,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室外大气污染物对鼻炎发病率的影响.本研究对长沙市4988个18岁儿童进行标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健康状况、家庭环境、过敏原暴露等因素,同时收集了长沙市20062011年室外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监测数据.结果表明,长沙市36岁儿童确诊鼻炎发病率为8.4%(95%CI,7.0%10.0%).儿童鼻炎发病率与室外污染物平均背景浓度无关,而与年龄累积PM10,SO2,NO2浓度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儿童长期暴露于高浓度大气污染可能是导致鼻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室内灰尘是人们暴露污染物的潜在来源之一.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四溴双酚S(tetrabromobisphenol S, TBBPS)和四氯双酚A(tetrachlorobisphenol A, TCBPA)作为阻燃剂被大量应用于日常用品.尤其是TBBPA,已被广泛使用并导致在多种环境介质及人体中检出.本研究检测了中国25个省和直辖市共计94个室内灰尘样品中TBBPA, TBBPS和TCBPA的含量, TBBPA为主要检出物质(对总浓度贡献率:≥88.3%),其浓度范围在未检出(nd)~1840 ng/g之间,平均值为43.3 ng/g.在我国华东地区采集的室内灰尘中, 3种目标化合物总浓度的平均值最高(178 ng/g),其范围为6.84~1850 ng/g.进一步评估了人体通过直接摄入、呼吸和皮肤接触室内灰尘引起的TBBPA, TBBPS和TCBPA的每日暴露量,发现直接摄入是暴露的主要途径.儿童通过直接摄入灰尘的∑3TBBPAs(TBBPA, TBBPS和TCBPA浓度的总和)日暴露量为3300 pg (kg bw)~(-1)d~(-1),是成人日暴露量(422 pg (kg bw)-1d-1)的7~8倍.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常用溴代阻燃剂TBBPA及其类似物在我国室内环境的污染状况以及如何针对这些污染采取管控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发现,久坐不动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如果每天多坐两小时,患癌风险就会提高10%。德国研究人员对400万人(包括近7万名癌症患者在内)进行的一项试验发现,每天多坐两小时,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6%,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8%,而女性患子宫癌的风险则会增加10%。另外,研究人员发现,患结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通常与长时间坐着看电视  相似文献   

14.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普遍存在情绪面孔识别和理解的缺陷,是导致其社交/沟通障碍的核心来源.本研究选取了82名年龄在2~7岁的儿童,包括自闭症(ASD)儿童31名,典型发展(TD)儿童51名,基于多重因素混合设计实验,探索影响ASD儿童情绪面孔识别的主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分析ASD儿童情绪面孔识别的注视特征及加工模式,以及其对情绪面孔识别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类型、表情类别及表情强度对识别正确率具有主效应,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并共同影响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能力;同时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及反应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ASD儿童对动态表情的识别能力显著优于2D和3D静态表情,具有动态加工优势.与TD儿童相比,ASD儿童存在特异性情绪面孔加工方式,对面孔区域的平均注视点及注视时间偏低,并且多关注嘴部及无关背景信息、较少注视眼睛等特征区域,倾向于局部特征加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表情材料、表情类别、表情强度及被试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共同作用并影响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能力,并且具有动态加工和嘴部注视的优势效应;动态表情更符合真实生活情境,可以作为情绪面孔识别干预的有效训练材料;特异性的面孔加工方式及眼动特征有助于理解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并可以辅助ASD儿童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5.
刘建磊  白鸽  陈洁  朱利中  郭伟强  沈学优 《科学通报》2011,56(20):1605-1611
以杭州市居民家庭为例, 采集调查了2007~2009 年装修1 年以内的2302 个室内空气样本(卧室、客厅和书房), 分析其TVOC 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 新装修家庭TVOC总体平均浓度水平为0.65 ± 0.69 mg/m3, 超标率达35.8%, 近3 年TVOC浓度水平呈先大幅降低后略微提升的趋势(P < 0.05), 所监测的各类房间中TVOC 的超标率为客厅>书房>卧室. 源特征是影响TVOC 浓度的主要因素, 而环境扩散参数是影响TVOC 浓度的重要因素. 本文发现了4个环境条件与TVOC 浓度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 < 0.05), 其中装修时间、门窗自然封闭时间明显高于温度和湿度对TVOC 浓度的影响. 以各因素统计齐全的288 个样本为基础, 建立了装修时间、门窗自然封闭时间、温度、湿度以及源特征5 个变量与室内TVOC 浓度水平的拟合关系式(R2 = 0.83); 由拟合式可知, 不同月份装修完毕的各类房间TVOC 浓度达标所需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别.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 门窗自然封闭时间(t1)对TVOC 浓度水平的影响可以量化为(((t1 + 1)/2)0.212 - 1)×100%.  相似文献   

16.
选取240名3~6岁儿童,通过2个实验考察共情关怀对学龄前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实验一采用独裁者博弈任务,当儿童作为资源的分配者时,指向响应者的共情关怀如何影响儿童的利他分配行为?实验二采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儿童作为响应者,当共情关怀指向的对象做出了不公平分配,儿童是否会进行利他惩罚以维护公平规范?结果发现,共情关怀能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利他分配行为,但对于利他惩罚的影响表现出年龄差异.具体来说,无论在控制条件还是共情关怀条件,相比于更大年龄的儿童, 3~4岁小班儿童较少做出利他惩罚,表明3~4岁儿童的行为仍以自利倾向为主导,较少遵守和维护公平规范原则; 4~5岁中班儿童的利他行为以共情关怀为主导,当不公平的违规者同时也是共情关怀指向的对象时,他们更有可能出于对不公平违规者的同情,而不进行惩罚; 5~6岁大班儿童的利他行为以公平规范为主导,利他惩罚行为不受共情关怀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学龄前儿童的利他行为经历了从共情关怀驱动到维护公平规范驱动的转变,并且4~5岁可能是这种转变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7.
视野     
食指比无名指长不易患前列腺癌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暗示,食指比无名指长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大大降低:从一生来看,风险降低33%;从60岁之前来看,风险降低87%。若食指与无名指等长,则风险不会降低。食指与无名指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8.
白露  吕鲲  史亚利  黎娟  王亚韡  江桂斌 《科学通报》2022,(22):2594-2604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 OPEs)是塑胶材料中广泛添加的一类人工化学品,主要用作阻燃剂和增塑剂. OPEs可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不断向环境释放,最终暴露于人体并产生潜在健康风险.然而,目前针对塑胶运动场中OPEs的人群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北京市10个室内和19个室外塑胶运动场中采集了97个灰尘样本,分析了其中14种OPEs的残留浓度;利用风险评估法估算了OPEs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运动场灰尘中Σ14OPEs浓度呈现室内高于室外、夏季高于冬季的污染特征.室内、室外运动场中,Σ14OPEs浓度范围分别为12900~47200和283~38800 ng/g.磷酸三辛酯(TEHP)是室内运动场中最主要的单体,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和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是室外运动场中是最主要的单体.青年人群以皮肤吸收为OPEs的主要摄入途径,在高暴露情景下,其室内每日估算摄入量(estimated daily intakes, EDI)约为室外的3.0倍;儿童则以消化道吸收为主...  相似文献   

19.
马睿  吴南  田莫千  伍珍 《科学通报》2023,(17):2258-2268
作为维持社会公平规范的利他性行为,第三方惩罚在儿童的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但其背后的动机究竟是惩罚违规者还是帮扶受害者,仍有待进一步厘清.本研究借鉴第三方惩罚的独裁者博弈范式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N=109)探查了7~10岁儿童在有利不公平条件下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动机及其年龄发展特征,实验二(N=122)进一步明晰在不利不公平情境下儿童第三方惩罚动机的表现.结果发现,多数7~10岁儿童在面对不公平分配时都愿意付出代价,做出维护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惩罚行为,且背后动机多指向帮助性的扶弱动机.此外, 7~9岁儿童第三方惩罚动机的发展轨迹受不公平类型的影响表现出两种模式,而9岁后发展轨迹趋于一致,即惩恶动机逐渐显现增多,与扶弱动机并存.  相似文献   

20.
张悦文  王振宏 《科学通报》2022,(31):3695-3707
工作记忆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与家庭环境因素如何交互影响学前儿童工作记忆,目前尚缺少研究.本研究以632名学前儿童(平均年龄=5.14岁, SD=0.94)为被试,考察了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父母严厉管教对学前儿童工作记忆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父母严厉管教对学前儿童工作记忆成绩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而言,携带Val/Val基因型学前儿童的工作记忆成绩在高父母严厉管教条件下显著降低;对于携带Met等位基因的学前儿童,其工作记忆成绩在不同父母严厉管教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了素质-压力模型,表明对工作记忆发展关键期的学前儿童而言, Val/Val基因型是消极环境的脆弱性因子,携带Val/Val基因型学前儿童的工作记忆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为理解学前儿童工作记忆发展的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