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记忆及其脑内突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产生新行为的必要过程;进化到人类以后,学习记忆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参加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生理条件。但是其神经机制如何?在这方面,提出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2.
罗布麻茎内韧皮纤维形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正海 《科学通报》1980,25(9):414-414
罗布麻(Apocynum lancifolium Rus)属于夹竹桃科茶叶花属的一种半灌木型植物。此种植物在我国分布广、资源丰富,并在纺织、造纸及医药上都有用途,是一种多用途的资源植物。过去,在罗布麻的纺织工艺、化学成分、药理及人工栽培等方面,已有许多报道,伹尚未见韧皮纤维形成过程的报告。本文将就罗布麻的主要经济利用部分——茎内韧皮纤维的形成过程、分布以及其化学成分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3.
肺心病是我国的一种难治性常见病。80%的肺心病患者有长期咳嗽、咳痰的历史。肺心病是因肺部疾患引起肺血管压力增高,使右心室压力随之增高,进而产生右心室扩张及肥  相似文献   

4.
唐志华  徐沥泉 《自然杂志》2008,30(6):359-363
本文从培养创新能力的新视角为出发点,概述了心智图像在数学的发现、发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钢中白点内表面规则花纹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刚 《科学通报》1992,37(19):1815-1815
结构钢氢含量偏高时,氢原子在缺陷处聚集形成氢分子,发生2H→H_2反应,在金属内部形成厚度约为10~(-3)mm的内裂,即白点。白点内充满氢气,计算表明,当钢中氢含量为4mL/100g时,室温时氢压可达10~5MPa。将白点断口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到2000倍以上,在白点内表  相似文献   

6.
从广义主方程(GME)理论出发,以变藻蓝蛋白的光谱性质和结构及其态的制备和探测技术为基础,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变藻蓝蛋白单体内的能量传递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变藻蓝蛋白单体内,2个亚基间的能量传递过程的最好探测技术为时间分辨各向异性光谱技术;实时探测结果(80~100ps)与理论计算结果(85.6 ps)比较吻合,表明在变藻蓝蛋白单体内,能量在两个亚基间的传递过程服从F  相似文献   

7.
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原的胞体集中在脑干中缝核群,它的纤维投射到许多脑区和脊髓,荧光组织化学的工作证实它们有明确的通径,神经药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有5-HT突触和受体,可认为已自成一个系统。脑內5-HT能神经系统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与镇痛作用有密切关系,当脑内5-HT正常含量减少时,能削弱吗啡的镇痛效应,针刺镇痛与5-HT能神经系统的作用关系已有许多报道,但是,不少重要问题仍然不清  相似文献   

8.
正将人类大脑类器官移植到小鼠大脑后,类器官发育出了血管并融入神经元网络内部。研究人员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2018年第4期上提出:小鼠大脑成为人类大脑类器官的良好生长地。大脑类器官,也就是所谓的"迷你大脑",是从干细胞中生长出来的微小大脑细胞丛,正在被研究人员用来研究自闭症和其他神经疾病的神经基础。但是,这些类器官在培养物中通常只能生长数月就会死去,这大大限制了其作为真  相似文献   

9.
银上镀金——这一古老技术,其形成机制至今仍像魔术一样令人惊奇。最近美国科学家仔细观察了金原子在银表面的沉积过程,这一过程揭示出一种从未发现过的罕见的金属薄膜形成方式。实验表明,金原子开始沉积时并不在银表面的最外层上形成覆盖层,而是在银的最外层之下形成一个“下面层”。只有在这个“下面层”基本完成之后,金薄膜才在银的最外层上面形成。美国商用机器公司的的S.蒋最近报道了这一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通过使用内源性的注意线索来操纵空间注意的分配方式,进而考察注意在运动诱发视盲(Motion-induced blindness, MIB)现象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视野和左下视野,被试在集中注意条件下(注意单侧视野目标)比分散注意条件下(注意双侧视野目标)体验到更多的MIB现象;在下视野发现了MIB现象中注意调控作用的半球不对称性,在集中注意条件下,左下视野比右下视野发生了更多的MIB现象,而上视野没有出现半球不对称性;下视野集中注意条件下MIB的增加主要表现为每次发生MIB的平均时间长度的增加,而在上视野中,除了表现为每次发生MIB的平均时间长度的增加,还表现为MIB发生次数的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IB现象中注意的调控作用在上下视野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组织培养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植物生长调节剂,无论对于整体植物的细胞生长和组织分化,器官的发生与脱落,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成熟和衰老,还是对于植物离体培养中的细胞分化和形态建成,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自从1902年哈勃兰特(Haberlandt)大胆预言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以来,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从科学  相似文献   

12.
光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它是世界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离不开光,生物结构和功能也受到光的强烈影响.珊已发现,植物正常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光形态建成的过程、一个需光调控的过程.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片展开和叶绿体发育一直到开花、衰老和对光环境的各种适应,都离不开光参与调节.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导致产生了“光生物学”.它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生气勃勃的学科,美国等正从“光形态建成”等十四个领域展开着深入的研究.在农业生态上,不同波长的彩色光已被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取  相似文献   

13.
孤啡肽是99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调节肽,它参与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采用脑室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了OFQ与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脑室累加注射递增剂量的5-HT,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的关系。不同剂量的OFQ本身对痛阈没有影响,但一定剂量(1和10μg)的OFQ却可对抗累加注射5-HT的镇痛作用,各剂量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结果提示OFQ在脑内拮抗5  相似文献   

14.
彭晓彤  周怀阳  唐松  姚会强  蒋磊  吴自军 《科学通报》2007,52(23):2759-2767
热液喷口动物群是现代海底热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依赖于热液无机环境生存, 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并可参与现代热液点的成矿过程. 热液喷口动物群(特别是Vestimentiferan和Polychaete管状蠕虫)矿化后的产物常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于各时代的地质体中. 开展热液大型动物的早期矿化过程研究, 对于理解热液环境中矿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地质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胡安·德富卡洋脊热液场中采集的管状蠕虫Vestimentiferan Ridgeia piscesae为对象, 对它的早期生物矿化特征和机制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大量的丝状微生物不均匀地分布在Ridgeia piscesae管状蠕虫的内壁表面和壁内空隙层中, 并在一些部位形成微生物薄层. 微生物细胞表面和降解后的产物在管状蠕虫矿化早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矿化程度较低的管状蠕虫管壁, 普遍发现有半透明的含硫有机质薄层和球粒状颗粒硫的存在. 这种含硫有机薄层的降解产物在管状蠕虫早期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同样不容忽视. 微区化学分析表明, 管状蠕虫管壁对成矿元素的富集具有选择性, 主要从周围热液环境中富集Fe, P, Ca和Si等元素, Fe与P, Ca和Si等元素具有共变关系. 由于S主要来源于管状蠕虫组织体中共生微生物对H2S的生物氧化的作用, 它可作为研究管状蠕虫管壁矿化过程的一种很好的生物标志物. 根据不同矿化程度管状蠕虫的矿化特征, 提出管状蠕虫的早期矿化过程主要受微生物诱导生物矿化作用和管壁降解生物矿化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5.
塑料制品由于低廉和便利性,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塑料制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微纳米塑料(MNPs),可通过呼吸、无意摄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明确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MNPs的释放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总结了“食品包装及容器”“母婴用品”“医疗及防护用品”“衣服与织物”以及“其他日用品”等5类典型日用塑料制品在各自主要使用场景下MNPs的释放情况.其中,“食品包装及容器”类塑料制品的研究最丰富,主要释放出聚丙烯材质的、颗粒状的MNPs,且约70%的MNPs粒径分布在0~100μm.进一步归纳了塑料制品在机械破碎、热降解和其他作用下(光/生物降解)的释放机制.其中,机械应力(如磨损、搅拌、洗涤等)导致塑料制品发生的机械破碎,以及温度的变化(高温或冷冻)是引发塑料制品释放MNPs的主要机制.此外,深入分析了影响塑料降解和释放的关键因素,发现机械应力强度的增强、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光照(紫外光)时间的延长、微波时间和强度的增加、使用时长和次数的增多以及接触物质的成分等均会促进MNPs的释放;同时,塑料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影响MNPs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随...  相似文献   

16.
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AM 1对各种状态的醌 (PQ)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的偶极矩做了计算 .发现除PQ负离子 (PQ-)的偶极矩存在极小值外 ,其余状态均为极大值 ,而且除基态PQ外 ,其他状态的偶极矩变化都相当大 .这为解释PQ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的溶剂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17.
苝醌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中的偶极矩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雨 《科学通报》1998,43(11):1175-1178
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AM 1对各种状态的醌 (PQ)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的偶极矩做了计算 .发现除PQ负离子 (PQ-)的偶极矩存在极小值外 ,其余状态均为极大值 ,而且除基态PQ外 ,其他状态的偶极矩变化都相当大 .这为解释PQ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的溶剂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脑电地形图在精神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认为,本世纪末脑研究可能是生命科学中最有建树的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继CT和磁共振之后,又产生了一项生物医学工程学成像技术——脑电地形图。把它与生物化学、心理学和遗传学的手段结合起来,或许能揭示精神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从广义方程理论出发,以变藻蓝蛋白的光谱性质和结构及其态的制备和探测技术为基础,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变菏蓝蛋白单体内的能量传递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变藻蓝蛋白单体内,2个亚基间的能量传递过程的最好探测技术为时间分辨各向异性光谱技术;实时探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在变藻蓝蛋白单体内,能量在两个亚基间的传递过程服从Foerster机制,能量传递过程不可能在其激发态的高振动  相似文献   

20.
从广义主方程 (GME)理论出发 ,以变藻蓝蛋白的光谱性质和结构及其态的制备和探测技术为基础 ,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变藻蓝蛋白单体内的能量传递过程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变藻蓝蛋白单体内 ,2个亚基间的能量传递过程的最好探测技术为时间分辨各向异性光谱技术 ;实时探测结果 ( 80~ 10 0ps)与理论计算结果 ( 85 6ps)比较吻合 ,表明在变藻蓝蛋白单体内 ,能量在两个亚基间的传递过程服从F rster机制 ,能量传递过程不可能在其激发态的高振动量子态上发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