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降低在窄带高误码率信道上语音传输的失真,针对基音参数提出了一种解码端抗差错算法.语音信号的基音周期本身变化比较平缓,在解码端将当前语音帧的基音参数与上一帧的基音参数进行比较,若发现变化超过一定范围, 则认为是当前帧基音参数出错,并对其进行纠错处理.为了防止由于基音参数的重建错误而引起的误码扩散,若上一帧语音进行过纠错处理,则当前帧语音不作纠错处理,直到下一帧语音再跳入恢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1×10-2以上的随机误码率下,采用本文提出的纠错算法后,信道误码引起的声码器基音参数误差能够降低10%以上.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等重保护的变长编码纠错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变长编码所固有的易于误码扩散的弱点,传统的纠错编码并不能高效地解决变长编码的差错控制问题。结合变长编码的网格结构,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等重保护的变长编码纠错方案。通过将变长编码的网格状态引入到纠错编码的校验比特生成中,从而对变长码的网格路径加以较重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变长码的误码扩散。相对传统纠错编码,该方案对于变长码的纠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误符号率为10-2、信道编码效率为2/3时,Eb/N0有1.7dB左右的增益。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具有两个保护等级f1和f2(f1f2)的循环非均匀保护码的译码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保护能力为f2的子空间的伴随式分量S0来判断保护能力为f1的信息位的取值,进而为该信息位提供f1的纠错能力.将该译码算法用于对图像的非均匀误码保护,可以避免对图像的频率变换,直接在空间域进行非均匀误码保护.仿真显示,该算法可以将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提高2~6 dB.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图象压缩编解码的一般方法和传输误码对压缩图象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压缩图象无线传输技术中的误码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纠错(HEC)方式的定长数据帧编码方法和关键参数的选取准则,在降低误码率的条件下保持了传输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 ISDN 的不断发展,误码评估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各种先进的误码测量仪相继出现,本文概括了目前误码分析仪的发展状态,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误码性能参数及指标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些参数与性能指标,是设计新一代误码分析仪的基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遥感图像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误码,对编码及图像传输系统进行了改进。从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机制出发,分别使用滤波器法和正弦函数相加法对传输信道进行模拟,产生出相应的传输误码,并通过仿真结果对误码传输方案进行比较。应用该误码产生方案可以对JPEG和SPIHT编码的图像在传输信道中的抗误码能力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证明误码产生方案的可行性,找出了更适合COST207规定乡村条件下传输的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纠错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中,传输信道容易受到干扰,不可避免形成突发错码.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数据传输纠错方法,结合卷积码技术和交织技术对数据进行纠错,并在传感器节点上实现卷积交织及卷积编码纠错功能.该方法不仅译码简单,设计复杂度低,而且可抗较高的信道误码,是一种良好的、便于软件实现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时空混沌流密码系统的抗误码能力,该文研究了这一系统的误码扩散特性,得到驱动序列中多个误码的扩散范围与系统参数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双耦合驱动模型的时空混沌流密码系统,利用相互耦合的混沌系统生成驱动序列,并在接收端进行误码检测处理,对模型结构、误码检测、误码处理作了详细的设计,达到提高系统抗误码能力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双耦合驱动模型可以显著地提高时空混沌流密码系统的抗误码能力。  相似文献   

9.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误码平底现象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软件仿真评估LDPC码的纠错能力大约能达到200kbps左右的吞吐率,需要10h才能仿真到10-7水平.基于硬件加速技术的性能仿真能够大大加快仿真速度,可以比软件仿真快10000倍以上,使误码平底的实验研究成为可能.本文采用FPGA实现了LDPC码的硬件仿真平台,整个系统的吞吐率达120Mbps,使仿真速度大大提升.给出了硬件仿真系统的整体架构以及编码器,解码器,高斯白噪声产生器等主要模块的结构和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0.
黄建新 《科技信息》2013,(6):327-328
误码问题是传输维护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误码表明传输系统中的某一环节已经出现了劣化,需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否则可能发展为影响业务的重大故障。本文在分析了误码对各类业务影响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在光传输网维护中误码性能参考标准、网管采集原理、误码问题的处理思路和常用方法及在实际排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夏青 《科技信息》2011,(6):246-246,248
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SDH光纤传输误码的因素,阐述SDH光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方法和思路,并结合济南铁路局主干传输网济南至青岛2.5G光设备,处理因误码产生故障的方法,提高光纤通信技术人员在SDH光纤传输误码维护方面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相位解包裹中运用二元光栅编码结构光技术计算相位级次时,因受背景光强、噪声、被测物体表面不均匀反射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光栅黑白交界处部分像素点的误码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纠错的二元光栅编码方法。从光栅编码方法的角度出发,依据信息论中的纠错码原理,采用汉明线性分组码,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校验元编码图案的投影,对二元编码光栅黑白交界处的误码问题进行检测并纠正,并从理论上验证了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仿真实验表明对于只发生一位误码的像素点能予以100%检测并纠正,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有的纠错信道编码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格状编码调制的纠错能力最强,但实现较困难;阐述了RS码和卷积码对突发错误有较强的纠错能力,交织码对连续冲激噪声也有很强的纠错能力,采用RS码结合交织、卷积码等纠正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的纠错方案是最佳方案;最后用一个数字电视中的纠错编码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对近地空间复杂的电磁干扰变化进行具体的细致研究,借助计算机作作出的波形分析新结论,本文得到如下结果:在线性作用不造成误码的电磁扰动,在非线性作用仍可造成误码;本文采用IEEE有关研究之1μA/m电平标准对我国实测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与IEEE发表的美国近期研究结果的量级可达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宝珠 《甘肃科技》2013,(20):21-24
介绍了误码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了误码问题故障处理的思路、方法、步骤,供光网络设备维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量子密钥分发结合一次一密的加密方案可以在理论上保证通信的无条件安全性。然而,量子密钥后处理过程中的误码纠错和密性放大两个步骤引入了较高的处理延时,影响了最终安全密钥生成速率以及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实用性。故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极化码的单步高效量子密钥后处理算法,根据Wyner窃听信道模型分析合法通信双方以及窃听者的信道容量,设计可同时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极化码码字结构用于量子密钥分发后处理,从而实现在一次编译码步骤中同时完成误码纠错和密性放大,将两个处理步骤合二为一,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和处理延时。实验结果表明,在量子比特误码率[0,0.08]范围内,所提出算法可同时满足纠后误码率10-7的可靠性条件以及窃听信息量10-14的安全性条件,码长为220比特时,译码吞吐率可达3Mbps,采用并行算法的译码吞吐率可达86Mbp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数字传输系统所产生的误码性态的分析,介绍了 ES、SES、DM、Sunavail 和 ESR、SESR、DMR、SUNR 等新的评定指标的意义,并介绍了采用新的误码检测方法的科研成果——一种新型的电脑误码分析仪。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载波并行传输的码分多址技术(MC-CDMA)是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将信道纠错编码(卷积码和Turbo)技术与MC-CDMA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纠错编码(特别是Turbo)在低信噪比时的优异性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纠错能力。分析了系统在不同信道中的误码性能,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视频编码中均方误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传输误码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导出一种描述帧间误码传递的数学模型,其中包含了对帧内编码和环路滤波的控制,并且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仿真结果。对于给定的比特率,只需要四个参数就可以描述解码端的综合误码特性。使用这个模型,在已知数据丢包概率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解码端的最小均方误差,选择最佳帧内编码和帧间编码的比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抵抗时间选择性衰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下一代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next generation handheld,DVB-NGH)标准计划采用帧间卷积交织和帧内块交织级联的时间交织,以实现兼顾分集颗粒度的灵活长交织。针对级联交织的不同实现方法进行性能比较,仿真评估了终端移动速度和交织深度对级联时间交织误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级联交织比块交织具有误码性能好、存储量少、换台时间短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移动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