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采用的日本叠加计算方法相比,此方法具有计算简单,节约材料,适应性强等特点,其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2.
吕涛 《科技信息》2007,(15):90-90
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具有柱肢厚度与填充墙等厚,室内没有柱楞凸出,便于使用,可增加实际使用面积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分析了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中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概念的设计,并对其前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在进行构件稳定验算时计算长度系数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采用单位荷载法在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整体模型下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并通过欧拉公式反算得到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研究了网格划分、楼板、短梁对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层异形柱沿其高度方向划分为10段、连接板宜沿其宽度方向划分为2段,同时去掉模型中的楼板、短梁可提高结果的安全度和软件分析速度.在上述分析结果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组合异形柱网格划分、去掉模型中的楼板、短梁的整体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异形柱平面位置、所在楼层、梁截面尺寸和楼层总数等因素影响下的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结果表明: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随着所在楼层的上升呈现增大趋势,8~20层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随梁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大部分楼层的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随楼层总数减少而增大.根据所得数据,基于安全性和计算简便的考虑,给出了各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中单肢柱计算长度系数建议值.基于计算长度系数的建议取值,分析得到整体模型中各单肢柱的应力比,并与直接分析设计法得到的应力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非线性推覆分析(Push-over)方法分析型钢偏心对型钢混凝土(SRC)柱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SRC柱的Push-over分析模型,进行了偏心SRC柱的偏心受压试验和Push-over计算,验证了Push-over方法用于SRC柱分析的可靠性,并用Push-over方法分析了当SRC柱的长度和荷载作用位置等参数变化时,随着型钢偏心距的不同,SRC柱受力性能的变化情况,找出了型钢偏心对整柱承载力影响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当荷载和型钢同时偏心在截面形心轴的同一侧时,荷栽偏心距较小的SRC柱的承栽力随着型钢偏心位置的增大而减少,荷载偏心距较大的SRC柱的承栽力随着型钢偏心位置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当荷载和型钢偏心在截面形心轴的两侧时,无论荷载偏心距的大小,SRC柱的承载力随着型钢偏心位置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根剪跨比为3,十字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实验,研究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主要分析了实验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并探讨了体积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给出了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与体积配箍率的关系式. 实验结果证实十字型钢混凝土柱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体积配箍率是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构件延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构件的抗震性能的改善具有非常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型钢混凝土柱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程实例简述型钢混凝土柱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并运用基本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质量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对相关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在论述型钢柱的加工工艺过程和现场安装工艺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工艺流程和过程质量的控制措施,并对变形纠偏提出了处理办法,运用公式给出了必要的证明.在钢柱的安装过程中特别强调了首节柱的安装工艺及钢柱吊装的校正措施.质量控制方法选用PDCA四阶段工作循环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以最基本的方式反应出实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情况.从现场施工的角度对劲性柱的选用形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研究核芯型钢混凝土(CSRC)柱和含钢量相同的钢筋混凝土(RC)柱在承载能力方面的异同。计算了四个不同钢骨含钢率核芯型钢混凝土柱在不同轴压比下的正截面承载力;绘制了N—M相关曲线,并与含钢量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n较大时,0.45≤n≤nb(nb为界限轴压比),核芯型钢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承载力高于用钢量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较小时,n〈0.45,核芯型钢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承载力低于用钢量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柱。  相似文献   

9.
王国文 《广东科技》2014,(Z1):106-107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结合某建筑工程型钢混凝土组合设计实例,对其中的主要计算、设计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王国文 《广东科技》2014,(3):106-107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结合某建筑工程型钢混凝土组合设计实例,对其中的主要计算、设计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一榀缩尺比为1∶2.5的两跨三层组合框架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试件的受力过程及破坏模式,分析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层间位移角、延性系数、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组合框架破坏时,梁端率先发生明显塑性铰破坏,随后柱根部位再生混凝土压碎脱落,节点区域安全可靠,仅出现细微裂缝;组合框架的滞回曲线呈梭形状且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段和刚度退化较为平缓;组合框架的位移延性系数平均值为3.205,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303,极限层间位移角为1/25,说明组合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耗能能力及抗倒塌能力,研究结论可为该组合框架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型钢混凝土柱界限破坏的内力平衡条件出发,推出了配工字形和配十字形型钢的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理论计算公式,并与国内现有的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简化后给出了其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相比,配置工字形型钢的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不能显著提高,配置十字形型钢的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提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卢彬 《甘肃科技》2006,22(7):110-112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点,在用钢量相同的条件下,构件的强度及延性均有所提高,增加了结构及构件的抗震性能,在日本等国家已广泛应用。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绝大多数地区为地震区,甚至位于高烈度区,到目前为止,我国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建筑面积还不到建筑总面积的千分之一,因此在我国,推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的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施工关键技术。该项技术解决了型钢对接和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柱节点处理等技术难题,为同类建筑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纤维法算出不同轴力下双工字型钢混凝土方形柱截面主轴和与主轴任意夹角方向的抵抗弯矩值,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用幂函数拟合等轴力时双向偏心受压柱承载力极限曲线,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不同轴力时截面主轴抵抗轴力一弯矩关系,从而得到三维空间的双工字型钢混凝土方形截面双偏压承载力极限曲面.在计算机中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可实现双偏压作用下双工字型钢混凝土方柱承栽力的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外粘型钢加固对称配筋小偏心混凝土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较为繁琐的问题,提出了直线拟合简化方法,将截面抵抗矩系数计算公式简化为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的一次函数,计算型钢加固量时无须求解一元四次方程.直线拟合法计算值与截面抵抗矩系数的理论计算值较为接近,相对误差最大值为5.83%,通过该方法计算所得的型钢面积与文献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可以用于工程结构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7.
韩卓  孙志屏  于波 《科技信息》2010,(22):I0112-I0112
本文从制作试件材料选用、模板设计、构件浇注过程、试验测试仪器摆放及保护措施等多个方面讨论了型钢高强混凝土长柱稳定承载力研究试验的具体实施细节,并分析了相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模拟计算了轴心受压铜骨-铜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研究了套箍指标、配骨指标、长细比和偏心距对组合柱承载力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铜管、铜骨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柱子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具有较强的受剪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考虑型钢布钢形式、板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板厚及型钢含钢率等参数变化,设计制作了12个1/5缩尺试件.通过竖向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分析荷载-挠度曲线、极限抗冲切承载力、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具有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其极限抗冲切承载力、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普遍优于钢筋混凝土试件.并且随着型钢布置数量、板纵筋配钢率、混凝土强度、板厚及型钢含钢率的增加,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借鉴现有规范推导出了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极限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