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少数民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民族认同的得分,不同民族的居民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水平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在中国梦语境下提出民族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宏观保障与现实需求。宏观上要大力发展和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切实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与资源,积极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成就感;现实中急需建立心理认同检测体系,加强教材整合,注重深入浅出,促进合拍共振。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需要从国际比较视野和民族过程发展脉络中认识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指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需要置于全球化时代的族裔复兴背景中进行考察,全球化推动族裔复兴及其全球性影响的形成,同时也加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是世界范围内国家认同问题产生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民族构成上较为复杂的国家,国家认同机制建设也是建立在不同民族的基础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国家认同状况会影响到社会发展主体积极融入社会建设的态度和行为。要使各民族的大学生产生国家认同,首要就是保障大学生的自主权利。因此,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增强彼此感情,缩短地区距离,构建统一的国家认同机制,这是新时期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结果发现:①自我认同对民族认同具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②自我认同与民族认同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形成过程;③民族认同的排他性受情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城市化水平在新世纪不断提速,这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促使族体间发展差距和民族认同状态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在分析族际冲突中民族认同所扮演的角色、中国国家认同构建中的现实张力、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及其完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民族认同与公民身份构建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复杂现代性视域中阿富汗国家认同危机的治理是直面复杂现代性的出场及世界历史价值,运用治理思维重新平衡和排序阿富汗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及国家认同的内在价值秩序,进而诉求实现一个理性的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阿富汗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族群认同的历程,也是民族走向融合的历程。在中华民族繁衍的几千年中,族群认同和民族认同是一个既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而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历程,往往以沉重的代价而得以实现。在整个民族认同的大背景下,着重以佤族的族群认同为蓝本,试图提出佤族的族群认同特有的差异性,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方案,从而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全球化"去中心化"趋势对国家认同的解构,现代化社会转型对国家治理效能的消解等,都给现代国家的国家认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公民身份及文化认同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平衡统一,加强国家自主性和开放性建设以提升国家的自主能力,提高国家制度建构与民主协商能力以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是现代国家建构国家认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及内隐测量的方法,以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探讨民族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认同的调节作用.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抑郁和偏执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整合、自尊水平、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自我认同在民族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强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提高自我认同感,促进认同整合,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的未来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化各异,典籍浩繁,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的化知识资源。加强民族献资源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民族献资源,为民族经济、化建设服务,是民族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从宏观角度,依据大量翔实资料,对我国民族献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全面地综述,并就其未来开发利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新创拼音白文试验推行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和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多元文化视角,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角度提出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民族文字工作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在强调国家阶级统治本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国家的社会职能。通过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肯定了执行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他们所阐述的无产阶级国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并非是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因为我们并未获得完全的独立与解放。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没有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中国未能实现收回香港主权的目标;在雅尔塔会议上中国再次被当作战败国而被瓜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外蒙古从中国本土分离出去,苏联还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历史昭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难以真正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缅北地区是中华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交流交融多元文化并存的立体文化生态区,生活于此的华裔青少年一代对中华民族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成分上的认同感究竟有多高。经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缅北地区华裔青少年普遍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感到骄傲,对中国人有一种亲切感,觉得自己的将来与中华民族的将来休戚相关。相关部门应利用这一有效时机积极增进缅北地区华裔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感,并制定积极的侨务政策,大力推进该地区的侨务工作,以加强我国边疆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初始,在西方殖民主义冲击之下,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从历史的眼光看,儒家文明圈的许多东亚国家都和中国一样以儒家文化作为自身"民族性"的文化根基。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在东亚的扩散和滥觞,根基深厚的儒家文化也在自己的传统里发生变形与转轨,从而生成了儒家民族主义,并可能深刻影响到未来东方社会的认同重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联合的原则。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民族成员的祖先来源不同,从文献分析、科技实验中证实,汉族和国内少数民族及国外一些民族之间,在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群体单凭祖源来追求自身民族成份的更改,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民族认同重构,不利于国家民族确认政策的稳定实行。宗族文化突出的是祖先认同,民族称呼是国家赋予的,在确定民族称呼上应立足于文化认同的识别。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统一观念的转变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国家统一观念。中国人统一观的这种巨大变化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结果。其创新价值就在于调整实现国家统一的标准,把实现国家统一的成本和代价降至最低,追求的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党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精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