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离骚>"落英"之"落"字的理解历来不一,训"始"训"落",各执一词.今又有人提出"下垂"一义,笔者难以苟同,主要从文献角度论证"落"当解释为"凋落".  相似文献   

2.
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义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原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比兴寄托的手法,诗句“餐餐秋之落英”中的“餐落英”是一种芬芳高洁品格的象征,而不是吃了菊花可以长寿的意思,诗人报取“菊花~”入诗,看重的是它的象征价值,而不是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晋代杜预对“辅车”一词的错误训释流传甚广,影响至今。《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大大小小的辞书,乃至一些学校的权威教材,如王力《古代汉语》等概莫例外。作对这一错误训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辅”之本义当为绑在两辐间的直木,并指出了现行辞书中释“辅”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5.
“耶!”“耶!”,四(1)班教室里“耶”声四起。我一听就知道是孩子们一定又遇到高兴的事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7.
六朝时期,诗人一味追求用典,导致诗歌内容空洞、文脉滞涩.鉴于此,钟嵘提出诗歌创作“直寻”说,认为诗歌贵在吟咏性情,抒发诗人切身体验.但从钟嵘选诗评诗的情况来看,其“直寻”说并不排斥用典,而是要求用典合理适当、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8.
《离骚》“求女”喻意,歧解甚多,有“求贤臣”、“求理想”、“同性恋”等十余种说法。诸种解读,有的过于从写实的角度去理解,甚至将“求女”完全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有的又过于飘渺,完全不顾及屈原自身及其作品实际,甚至将西方文论中的某些概念强加于“求女”之上。本文认为,从屈原的生平、创作背景和《离骚》的表现手法、主旨来考察,“求女”喻意较虚,应以“求理想”为是。  相似文献   

9.
慎言 《世界博览》2011,(4):16-16
所谓的预见未来,并非指人们对未来的规划,而是指在常识和科学的范围内无法解释的一种预知。 比如,一位气象学家预见两年后全球气温将大幅度下降,还比如,预见一场车祸。此处所说的预见,是指那些人们无法控制的事情。那么,人类真的有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吗?  相似文献   

10.
11.
12.
推荐方舟子先生的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女中学生。 1999年,我曾编过一套书,其中的某一本和方舟子这本书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更简单一些。那套书出版之后没多久,我就收到了一位中学生小姑娘的来信,她说:  相似文献   

13.
任教初一(8)班思品的J老师请假一周,教务处决定由我接任。授课内容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J老师交代,第一、二框已授完,我只需按第三框“祝福青春”中的几个设计开展活动就可以了。翻开课本,里面果真“躺着”两项活动:“说一说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和“为伙伴写一句青春的寄语”。若按现成的活动开展,一节课倒也过得去,但总有一种被教材牵鼻子的感觉。为了创出新意,我决意将本课内容整合后自行设计几项活动,让学生们好好享受一番参与活动的乐趣。当然还有一点私念:趁代课之际尝试一把课改,即使失败也无伤面子。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 读周汝昌先生大作《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并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9期,收益匪浅。周先生向以博学蜚声中外学术界,文中的许多知识,给我以启蒙,这是我要深深感谢周先生的。但文中的基本观点,却是后学的我所不敢苟同的,在此提出来向周先生请教。一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博览》2009,(22):7-7
中国的外汇储备额如此巨大,人们对具体数字几乎已经麻木了。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10月20日报道说,中国2.2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以抵御任何金融危机,但是今年中国发现,这样的储备也是一种陷阱,尤其是当其中的2/3是脆弱的美元资产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楚辞”是屈原所开创的一种新文体。如《离骚》、《九歌》、《九章》,都是这种文体的典范。这种文体,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源远流长,蔚为大观。试分论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