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说有个国王命令画家们为他画像,一要真实,二要美。可是这个国王的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这真是难坏了画家们。有的画得真实了,腿瘸眼瞎,美从何来?有的画得美了,腿不瘸眼不瞎,却又失去了真实。一个个画家终因没有达到国王的要求而被杀。后来,有一位高明的画家,为国王画了一幅《游猎图》,从画面上看到,这个国王一条腿跪在地上,一只眼睛闭着,正在托枪射猎,英姿勃勃,栩栩传神。既真实,又威武(美)。看不出瞎,也看不出瘸。结果,得到了国王的奖赏。这里不来评说这个国王,只说这位高明的画家,运用“藏丑露美”这一艺术手段,匠心独运,构思如此绝妙的画面,真是难能可贵。一个个画家的失败和《游猎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宋亡之后,隐居苏州。行坐寝处,不忘故国。他画兰花,多花叶萧疏,不画根和泥土。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土地已被敌人挖去了。这正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可见“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并且要看画之空白处”(《黄宾虹画语录》)。这里说的“无画处”、“空白处”,正是艺术表现上的间空手法。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忘记是谁说的了,……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何正确理解鲁迅这一宝贵的创作经验之谈,也就是给什么是“画眼睛”的手法作了回答。文痞姚文元在他的那本《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中谈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时,在“画眼睛”上胡诌了一通,罗列了鲁迅不少对人物的眼神的描写,把“画眼睛”的手法,当作一种实体的概念。我们有的同志也有类似的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4.
绘画人物肖像,特别是画眼睛,历来为作家所重视。鲁迅对此也有极精辟的论述。他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道:“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所说的“画眼睛”,当然不是专指描写眼睛,而是要抓住人物的根本特征;但他也  相似文献   

5.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随着小说美学理论的发展,有人提出:小说中也应当有“眼睛”.这个“眼”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细节.只要善于把握,运用,一个“眼睛”就足以构成一部成功的作品.开初接触,总感此说未免有点“玄乎”.最近读到林娃的小说《金贵嫂骂街》(载报刊1983年9月15日第三版)使我眼界豁然、茅塞顿开,真正领略到“眼”的神奇功能和无限韵致.《骂街》的篇幅并不算长,连上标点,也不过千把字,是一篇典型的小小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画的“写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意”是中国画所强调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或观念。中国画中的写意性 ,自从它一千多年前形成起 ,就贯穿整个中国画领域。一开始提出 ,并不是针对我们今天说的写意画 ,而是针对当时的工笔画。是针对工笔画的工 ,工笔画的写实性 ,强调工笔画应该注意写意性。倒是文人的加入绘画 ,倡导写意并身体力行 ,写意画才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一、何谓“写意”中国画尚写意 ,宋·苏东坡说 :“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 ,观其意气所到耳。”元·黄公望也说 :“画 ,不过意思而已。”所谓“意”即画前酝酿于画家胸中之“意象”,它包含着画家在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7.
一、防止眼睛受伤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眼晴,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同学们随时要引起注意的。大家知道吗?眼睛是由眼皮(眼睑)、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瞳仁(瞳孔)、眼底、视网膜等组成的。覆盖瞳仁最外面一层极薄的透明膜,医学上称“角膜”,角膜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一旦受伤,将来角膜会变戍不透明的膜,严重影响视力。角膜移植手术,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鲁迅善于画眼睛,关于画眼睛,鲁迅不仅有丰富的实践,而且有坚实的理论.他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检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点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  相似文献   

9.
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着不少祖国历代的名画。其中有一幅宋画,名为“晴春蜨戏”。系绢本设色画,画面清晰生动,十多只彩蝶,色泽鲜艳,风姿秀丽。清帝乾隆鉴定为宋李安忠所作。李为宋代画家,擅长画花鸟昆虫。他工笔写生,极其重  相似文献   

10.
清人刘熙载说:“画诀‘石有三面、树有四枝’。盖笔法须兼阴阳向背也。于司马子长文往往遇之。”他的意思是说,画家描画石头能画出它的阴阳向背,画树能画出树叉的高低远近;我们写文章也同样应该笔  相似文献   

11.
握手有学问     
握手是通行世界的国际礼仪,也是少数几个允许“身体接触”的国际礼仪,有人说嘴巴会说谎,但是肢体语言却会泄露一个人内心的秘密,所以说,握手是继眼睛(看到)和耳朵(听到)之后的“第三类接触”,更能感受一个人的真心诚意。  相似文献   

12.
加德纳大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对绘画也颇有研究。他最崇拜的画家是号称“数学家的知音”的荷兰大画家埃歇尔。埃歇尔生于1898年,他的画被世界许多美术馆作为珍品陈列。在加德纳卧室床头的墙上,就挂着埃歇尔的一幅名画。加德纳笑着说,当他还是个少年  相似文献   

13.
杂文,是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同反动势力搏斗的主要武器。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曾经这样赞美说:“他用他那一枝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这是对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14.
韩淼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140-140
荆浩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这句话无疑是多少年来中外名家绘画必然遵循的规律。苏轼在《文与可画贯笃谷偃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又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竹三首》诗中,赞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之句。画家创作形象,构图布局,一定先有成熟构思,然后才能“一发而得其妙解”。  相似文献   

15.
“鱼目混珠”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指以假的冒充真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是这样解释的:“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用鱼眼睛冒充珍珠之说古已有之,昭明太子《文选》中,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说:“惟以鱼目,唐突玙璠。”注引《韩诗外传》说:“白骨类象,鱼目似珠。”这“白骨类象”指兽骨类似  相似文献   

16.
德国鲍姆加登认为:“美是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我国古代画家曾讲到:“画牛必此牛,定知非画师”。面对此情此意,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高层次的艺术家是通过具体的物象表达无限的精神世界。艺术家所展现的作品最珍惜的是自己的真切的与人不同的那一点一滴情感和认识上独到的参悟,是准确达意的“一片神情”。  相似文献   

17.
读木心(上)     
正关于木心,大家似乎更多知道他是名作家,而忽略了他的画家身份。即便木心美术馆已在2015年开馆。有一种话不能自己说,旁人也不能说……是非常好的话——木心。陈丹青回忆起木心对于艺术、画家的种种偏好,在他心里,老爷子一贯刻薄、神气又聪明逼人。艺术是感觉与骚动好像是上世纪90年代初,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来了库尔贝大展。我知道木心不喜写实画,不佩服库尔贝,但他那天好心情,说走吧,去看看。巡视自己看轻的画家,木心饶有谈兴,才见前厅库尔贝的早年小画,就讪笑了:“喔唷!湿手沾面粉……”我忙问什么意思,他笑盈盈解释道:呶!你这里画了,那里要画吗?角角落落都要画到呀苦煞!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精明的企业家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曾说其获得成功的唯一经验就是:“两只眼睛要盯住他人”。乍一听让人觉得有些不顺耳,又感觉莫明其妙。说不顺耳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盯人总是件不太好的事;说莫明其妙是因为搞不懂为什么“两只眼睛要盯住他人”。然而,企业家所说两只眼睛要盯住他人,不是要你去盯某个人的哨,窥视他人的私生活或隐私,而是说要注意观察周围人活动的新动向、市场变化情况,社会改革以及大千世界各种层出  相似文献   

19.
无处可逃的眼睛(讲述:小晴)吉木姐姐,你好!你写的那篇《六年了她终于抬起了头(》2006年9期)我看了,知道自己得的就是这种“叫视线恐惧症”的病,我不敢抬头看别人的眼睛。我们班有一个小混混似的男生,总是时不时地看我(我很少和他说话)。后来一个朋友对我讲,那个男生问她我的生日和手机号码,她怕得罪他就全说了。之后那女生又说“:那种人,你别惹他!”我本来就很少跟男生交往,更害怕这种脾气暴躁的人,总之,我心里十分不安……他坐在最后一排。后来,我发现我每次转过头跟后面人说话时,他就老盯着我看,我很紧张,可我没有把头转回去,我不想让他以…  相似文献   

20.
游乐园     
它是谁虎大王娶媳妇,森林王国派了一个合唱队,前去祝贺。这只动物合唱队在唱歌时,混进了一位没有资格当合唱队员的在里面滥竽充数(如图),虎大王发现后,非常生气。请你指出它是谁?(东春/供稿)这里有4幅图画,画中都有流水,水断而意连。请你根据这4幅画的含意,猜出4句成语。看图猜成语(赵忠智)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就坐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说:“MayIgotothetoilet?”老师说:“GOahead.”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小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