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蛙种种     
吃蛇的蛙在美洲中部巴拿马国家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烟蛙,比普通青蛙个头大,它见到蛇,不但不逃跑,反而见着就追,追上就吃掉。烟蛙的皮肤呈黄褐色,背上有几条黑褐色的条纹。它捕蛇的秘密武器就是胸前两块呈乳头状的坚硬肌肉,这两块肉像一把钳子,能把蛇牢牢地夹住。当把蛇钳到半死时,便开始慢慢吞食。  相似文献   

2.
食蛇蛙     
姚畅 《小学科技》2014,(10):16-16
蛇吃蛙,到处可见,不足为奇。但蛙吃蛇,似乎危言耸听,不可思议,但确有此事。这种吃蛇的蛙生活在巴拿马的原始丛林中,能把一条响尾蛇活生生地吞下去,把自己的肚子胀得滚圆。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有物种西藏温泉蛇的食性及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西藏温泉蛇的重要栖息地——羊间温泉的实地观察,发现西藏温泉蛇主要以高山蛙、异齿裂腹鱼和高原鳅为食,以活吞为常见。捕食地点以河岸、河流以及湿地为主。栖息地内高山蛙种群数量330只,鱼的种群数量298条。温泉蛇捕食高山蛙的时间大约需要1h,100﹪从头部开始吞食。温泉蛇捕食鱼的最短时间为3min,最长为47min,平均17min。从头部开始吞食的占80﹪,从尾部开始吞食的占20﹪。西藏温泉蛇的数量少,分布地区狭窄。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构成对温泉蛇的极大威胁。因此,文章认为开展对温泉蛇保护工作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蓝色箭毒蛙外表冷酷的蓝色箭毒蛙警告着侵略者,它是一个致命威胁,这种青蛙的毒素存储在皮肤之中。钟角蛙原产地是南美洲,具有凶残的本性,它们会侵袭经过的青蛙、蛇和蜥蜴,将它们的尸体大口咀嚼。  相似文献   

5.
吃蛇的烟蛙     
晓天 《小学科技》2012,(4):12-12
在巴拿马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爱吃蛇的青蛙——烟蛙。烟蛙皮肤呈黄褐色,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成深褐色,可谓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6.
《科技知识动漫》2013,(4):50-51
正竹叶青蛇又名青竹蛇,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像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它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捕食鸟、蛙、鼠类,有冬眠习性。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  相似文献   

7.
西藏蛇绿混杂岩中的铬铁矿自然重砂矿物主要有铬铁矿和铬的各类尖晶石,其自然重砂异常主要产于蛇绿混杂岩(超基性岩)中。根据铬铁矿自然重砂的分布特征,其异常主要成群分布于南北两个蛇绿岩混杂岩带中,与超基性岩及铬铁矿矿产地分布高度一致,以此作为线索,通过铬铁矿自然重砂异常分布特征,作为寻找铬铁矿的一种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8.
蛇与护蛇     
曹虎 《大自然》2013,(1):18-20
蛇生活隐蔽,样子比较特别,因而大多数人对蛇了解不多,只知道有些蛇有毒、有些蛇无毒。人们遇到蛇时也绝无喜爱或亲近之举,往往是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一棍子将其打死。其实,蛇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爱蛇、护蛇。多种多样的蛇蛇是脊椎动物门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动物的统  相似文献   

9.
了解贵州省野生青蛙和蛇类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方法:从我省贵阳、安顺、惠水、织金及水城5个地区捕捉野生青蛙和蛇,进行解剖检查和镜下鉴定曼氏裂头蚴,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野生青蛙裂头蚴的自然感染率为18.04%(882/4 888),感染强度为1~41条;野生蛇类的自然感染率为24.04%(25/104),感染强度为1~212条,其中,以乌梢蛇和王锦蛇的感染率较高。结论: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高,与我省裂头蚴病不断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保护野生蛙和蛇对预防裂头蚴病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漫游蛇博会     
沈芬 《少儿科技》2013,(2):15-16
蛇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你见过白蛇吗?蛇年的一天,我在西湖边见到那条小白蛇。它先在湖里游,后来爬上了岸。它爬得很慢,像是把精力都用在了打量我上。我知道蛇是"近视眼"且看动不看静,于是坐在湖边的椅子上,一动不动地盯着它。我正看得出神,恍惚了一下,小白蛇不见了。我面前竟站着一位皮肤白皙、身穿白裙的  相似文献   

12.
外刊     
正Pnas大多数青蛙用声信号或发牢骚的方式在交配季节相互沟通,但有些品种还开发了一种特殊的信号,它被称为足旗,用于求偶交配期间的竞争。本期封面所示图为婆罗洲岩蛙,它们充分扩展它们的腿,旋转向后使其呈弧形,并露出白色的脚蹼,然后缩回这种岩蛙的身体。维克森林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3.
蛇的尾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生活在丛林中的蛇尾巴又细又长,生活在丘陵山区的蛇尾巴相对粗短,生活在荒漠中的蛇尾巴短而钝,穴居的蛇尾巴大都已退化,生活在海洋中的蛇尾巴均呈侧扁状。蛇的尾巴千姿百态,到底都有什么功能呢?运动功能我们知道蛇是从蜥蜴类进化而来的,当它的四肢退化后,蛇尾巴便替代了部分四肢的功能。盲蛇形状如蚯蚓,主要营穴居生活,行动迟缓,尾巴极短已失去存在的意义。蛇在运动时尾巴起平衡身体、协调运动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纤细的蛇尾巴就像人的手指一样,非常灵活。树栖的绿瘦蛇,尾巴的长度几乎相当于头和躯干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于家畜家禽的求偶和繁殖比较熟悉,鸟类的甚至鱼类的也知道比较多,惟独对蛇类的却所知甚少。蛇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通过繁殖产生后代,以保持种族的绵延的。蛇有雌有雄,在外部形态上,两性差异不大,只是雄蛇的尾部较长,逐渐变细,  相似文献   

15.
蛇颈龟     
四川盆地,中生代地层甚为发育,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古生物化石.譬如恐龙,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素有"恐龙故乡"之誉.可是,要讲到四川是蛇颈龟的独特产地之一,那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蛇颈龟是一类比较古老的龟类,生活在一亿四千万到一亿一千万年前(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个体大小中等,甲壳常呈椭圆形,背甲长度一般为250毫米左右,也有200  相似文献   

16.
朋友从南非回来,用摄影机介绍当地的野生动物。我在屏幕上乍见一条游走的蛇。待他解释,才知道这条"蛇",原来竟是一长串的毛毛虫。这么听话、有纪律的毛毛虫,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大开眼界。毛毛虫是蝴蝶或蛾的幼虫。昆  相似文献   

17.
朱弼成 《大自然》2014,(3):16-18
<正>绝大多数无尾两栖类有声带,雄性个体还有声囊,能共鸣发声。雄仙琴蛙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鸣声悦耳似琴音,时而低沉雄浑,时而清脆响亮,故有"仙姑弹琴"的佳话。蛙类多在水塘里繁衍后代,很少有筑巢的习性。但到了繁殖季节,雄性仙琴蛙会在水塘边建造"房屋",招妻育儿。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海拔900~1600米的山区沼泽中。它们生活的水坑或水塘附近通常杂草丛生,密布水生植物。仙琴蛙体型中等偏小,体背面  相似文献   

18.
晓天  鹤松 《小学科技》2014,(2):26-27
正在纷纭复杂的动物世界里,有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比如动物间的"冤冤相报"。老鼠与蛇蛇是捕鼠的能手,是老鼠的天敌,但这只是在蛇具有活动能力时是这样。蛇是变温动物,天气一冷,身体发僵,行动不灵活。当蛇冬眠以后,它就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这时,老鼠报复蛇的时机就到了。它们掘洞寻找休眠的蛇。于是,蛇就成了老鼠的高级"点心",任凭老鼠啃咬,蛇却无能为力。这种现象,正如老百姓所说的那样:"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相似文献   

19.
莫言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对"身体"的描述,本文以其代表作《蛙》为例,探讨莫言创作中的身体美学。在《蛙》中,有关于"身体"的信号、权力对身体的"规训"以及权力对"身体"的异化,使莫言的作品更加深刻,触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龙卷风、飓风和暴风雪似乎并不足以让我们惊奇,自然的力量时不时地以一些真实而奇怪的气候现象令我们大为震惊。◇鱼雨和蛙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有关鱼雨和蛙雨的报道:一些小动物,例如鱼、青蛙和蛇偶尔会出人意料地从空中落下,有时候是在离水域数英里远的地方。在海洋上方急速旋转的海上龙卷风可能会把水以及水里的一些东西带进云层中,强风携带着卷进来的东西长途穿行,然后一股脑儿地将它们倾倒在毫无准备的人或建筑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