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r12MoV钢制造的M12螺帽冷镦模经超低温改性处理后,其显微组织发生了转变:钢组织中的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析出大量高弥散的碳化物微粒,强化了模具性能,尤其是耐磨性能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冷镦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以07MnNiMoVDR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热膨胀试验、TEM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回火过程中各回火温度区间中组织转变和碳化物析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0℃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分解,片状θ-碳化物位于仍具有较高位错密度的α相板条之间;650℃回火时,α相除回复外,部分α相还发生了再结晶,析出物分布于已回复的板条之间以及再结晶晶界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透射电镜、能谱仪(EDX)及多功能内耗仪系统地研究了在相同成分、轧制工艺、淬火工艺和不同回火温度条件下Q960钢组织中析出物的形态、分布和组成,给出了回火温度对析出物组织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回火温度低于400℃时,马氏体内固溶碳量下降趋势较剧烈;回火温度高于400℃时,马氏体内固溶碳量下降非常缓慢.此外,大量细小且平行析出的θ--碳化物溶解并最终被沿马氏体板条界析出的Cr的碳化物代替.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Nb、V和Ti的复合碳氮化物长大,形状也由方形向椭圆形演变.  相似文献   

4.
低碳高强度钢25Si2Mn2CrNiMoV在450℃回火状态下产生回火马氏体脆性.本文重点研究了这种钢回火马氏体脆化与钢的组织结构间的关系,提出了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杂质元素交互作用引起回火马氏体脆化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自行研制的新型马氏体耐磨钢20Si2Ni3进行了Q-P-T(淬火-分配-回火)及传统淬火-回火(Q-T)热处理,用MLD-10型动载磨料磨损实验机比较在1.5J冲击能量、石英砂磨料条件下,20Si2Ni3钢和高锰钢ZGMn13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并用X射线测量磨损实验前后20Si2Ni3钢残余奥氏体量的变化,用扫描电镜(SEM)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经两种热处理工艺后的20Si2Ni3钢,其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均优于高锰钢。相比传统Q-T热处理工艺,经Q-P-T热处理后的20Si2Ni3钢,在保持较高硬度的同时,冲击韧性得到了较大提高;不同热处理工艺后,在硬度均约HRC45.5时,20Si2Ni3钢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随着冲击韧性的增加而提高,磨损机理以显微犁削为主。  相似文献   

6.
7.
回火温度对1500MPa级直接淬火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型1500MPa级Si-Mn-Cr-Ni-Mo多组元系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结构钢,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屈服强度随回火温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延伸率和冲击功均随回火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认为,回火过程组织演变的物理机制一方面包括板条马氏体和位错亚结构的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另一方面包括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与马氏体中过饱和碳的脱溶及析出第2相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250℃回火后,板条马氏体内析出ε碳化物;400℃回火后ε碳化物明显粗化,产生回火脆性;600℃回火后部分析出相在奥氏体中形核,在马氏体基体内长大和粗化,最终形态为近似球形,另一部分析出相在马氏体内形核、生长,呈现椭球形或矩形.  相似文献   

8.
将30MnB5热成形钢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和拉伸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经200℃保温2 min回火后热成形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774 MPa,总伸长率为8%,强塑积达14 GPa·%以上,该性能满足热成形后作为汽车结构件的使用要求;并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力学性能呈非单调性变化.200℃低温回火后,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ε碳化物,位错密度略有降低,析出的ε碳化物粒子呈针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内,长度方向大小为100 nm左右,并与位错发生钉扎作用.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板条边界逐渐模糊,并向等轴状铁素体转变,位错密度显著降低,ε碳化物逐渐向低能态的近球形渗碳体转变并粗化至200 nm左右,对位错的钉扎作用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9.
段国炎 《江西科学》1989,7(1):18-22
本文用复型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15MnB、18CrNiW两种钢的低碳马氏体组织形貌与机械性能之间的相应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65Nb 钢应用于刀具方面的强韧化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 了淬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回火温度对65Nb 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在大量实 验的基础上,提出了65Nb钢强韧性最佳配合的热处理工艺规范,为65Nb钢在刀具 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工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试验用钢(W_6MO_5Cr_4V_2即AISIM2)的抗回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80~1225℃范围进行奥氏体化处理后的回火曲线均具有非单调的二次硬化的特征,曲线的低谷几乎均对应着350℃回火状态;其峰值温度随奥化温度升高在450~560℃范围变动,相应地,本文定义的二次硬化强度△HRC值自1HRC增加到6HRC。  相似文献   

12.
高钒高速钢与高铬铸铁的滚动磨损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铬铸铁为参照,在自制的模拟轧辊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滚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磨损循环次数的增加,两种材料的磨损量均直线地增加,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4倍以上;高铬铸铁中的裂纹主要由于M7C3的严重碎裂而萌生于M7C3的内部,高钒高速钢中的裂纹则主要萌生于VC与基体的界面,并沿VC的表面扩展.高钒高速钢中VC形状好、不易碎裂及基体硬度高是其耐磨性优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9%Cr马氏体耐热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后位错网络化、析出相形态、板条马氏体破碎化等是影响力学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正火并760℃回火后在室温和550℃条件下抗拉强度分别达到657和556MPa,0℃冲击功达到285J,此回火温度下实验钢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700, 820,850℃回火,韧性大幅降低.高温服役条件下不发生粗化的MX相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和马氏体中,与马氏体高温回复形成的亚稳态多边形结构有效提升耐热钢抗高温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长时间回火(2,4和8h)对海洋平台用齿条钢A514 GrQ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过程中,淬火态马氏体板条组织发生回复,C,Cr,Mo和V等元素扩散,析出MC,M2C和M23C6型碳化物,回火2h后碳化物类型趋于稳定,并发生Ostwald熟化现象;随着回火时间的增加,实验钢的抗拉强度由淬火态的1100MPa逐渐降低到回火8h时的813MPa,屈服强度由淬火态的931MPa逐渐降低至回火8h时的725MPa;淬火态实验钢回火2h后,-60℃冲击功由淬火态的187J增加至238J,继续增加回火时间,冲击功趋于稳定,约为245J;延伸率由淬火态的15.2%增加至回火2h时的16.7%,并且随着回火时间的增加,升高至回火8h时的19.5%.实验钢在600℃回火2~8h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和强韧性匹配,最佳回火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15.
残余奥氏体的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8Cr2Ni4WA钢,在气体渗碳炉中,碳势为1.0%,920℃的条件下进行5h渗碳,对试样重新加热淬火,并通过回火、冷处理等方法改变渗层中的奥氏体量。研究了渗碳层中奥氏体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耐磨特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DT-40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细致的微观分析,其原始组织(退火态)中出现的亮区与暗区分别山大块硬质相与细小碳化物的密集分布相间而成,经在960~1100℃宽范围内加热淬火后均可获得细的马氏体组织,此材料碳化物数量众多并具有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的分布.其微观组成单元上的显微硬度测量及分析结果与宏观洛氏硬度值之间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耐磨性能与韧性通常很难兼之,采用高合金风生产成本较高,W2钢则两种特性兼优,且合金成份成本较低,采用合理的化学成分,冶炼工艺,锻造方法和热处理条件,得到了洛氏硬度60.2,冲击韧性σk115J/cm^2的W2钢,其合金元素总量(W+Mo V Cr)为M2高速工具钢的40%左右,洛氏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M2水平,冲击韧性σk则比M2高1.5倍,W2钢性能亦优于日本新研制开发的ES钢,其吨钢生产成本约为M2钢的35%-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