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数据是数字地球中实现空间信息共享的主要解决途径之一.基于元数据的概念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元数据的内容;运用XML描述和设计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元数据管理系统(CLMDMs);采用Visual C#实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对于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共享和成果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目前在喀斯特农村地区开展的农用地估价主要有单宗宅基地估价、城郊结合部或城市规划区土地估价以及为解决纠纷问题而开展的单宗土地估价 3种形式,主要存在农用地分等定级难和估价方法是否适用等难点问题。对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进行探讨,对于整个喀斯特地区以及非喀斯特地区农用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的完善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是目前情况下亟待开展的工作 .本文在对农用地分等定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的热点、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数据量达10GB,如何高效地管理并应用这些数据成果,成为农用地分等汇总工作中必须攻克的一道难题.传统的图纸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应用的要求,为有效利用农用地分等汇总的成果,建立稳定、高效、强大的农用地分等汇总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数据的基本情况,基于组件G IS开发方法建立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汇总信息管理系统,从架构与功能实现上对广东省分等汇总成果进行无缝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顺利完成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设计开发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信息系统.系统的设计采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系统的计算原理依据国家农用地分等与定级规程确定.该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地图制作、统计分析等7个模块,能迅速实现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计算,并具有分层分类数据库综合管理功能.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可推广性强.该系统已在湖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项目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定级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用地定级作为农用地分等和估价的中间环节,用以反映因农用地自然质量、现实或实际可能利用水平和效益的不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其定级评价是在对土地评价单元进行加权求和的基础上,通过等间距法、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级别的划分,此过程中指标权重对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单个或组合赋权方法在农用地定级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就具体地域而言,采用何种赋权方法更为有效,以及不同赋权方法对定级结果的量化影响研究却较为鲜见.本文在对常用赋权方法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值赋权法,以金坛市为例,就不同赋权方法的定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赋权和定级分类方法对定级结果具有较大影响,为了减小由于不同赋权方法选用所造成的误差,在农用地定级综合评价实践中建议采用组合赋权方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阐述农用地等级对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和租赁费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数据输入、管理、查询、分析和输出功能的基础上,以沁阳市农用地分等定级项目为例,提出了利用MapGIS对农用地进行分等定级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该方法可快速获取丰富的土地资源信息、图、表等成果,实现图数结合和各种定向分析与计算;极大地提高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科学性、可靠性、客观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的土地定级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毅 《科技资讯》2010,(15):243-243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一般设立在城镇与乡村的结合部,其土地权属最初为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用途绝大多数为农用地。对开发区土地的估价并不是单纯从表面上评估期其作为农用地的现有价值,而是评估其在规划实现后作为商业、住宅或工业的潜在价值。因此要考虑开发区的特殊性从实际出发对它进行定级估价。本文分析了开发区土地在定级估价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发区土地定级估价的理论依据以及开发区土地定级的原则和估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杜文星 《科技资讯》2014,(13):47-48
《农用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中对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的工作内容及其他各方面都有统一规定,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因为各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遇到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问题,本文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对新疆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做技术总结,用以指导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为基础,以构成土地质量的较稳定的土地因素为基本依据,对土地的自然、社会及经济属性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其质量差异,建立起全国可比的等别体系的过程。然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程序复杂、信息量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农用土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辅助用户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为基础,以构成土地质量的较稳定的土地因素为基本依据,对土地的自然、社会及经济属性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其质量差异,建立起全国可比的等别体系的过程。然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程序复杂、信息量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农用土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辅助用户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2.
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半结构访谈法,研究了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农用地的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的因素指标,指标体系建立符合西部欠发达区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人为偏好;指标体系建立基础上的璧山县农用地等别与级别划分区际、区内差异均较明显,符合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资产化管理、集约化利用特点;半结构访谈法充分体现了农户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市场主体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为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开展所需数据的获得提供了一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估价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地价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收益理论为指导,以农用地定级为基本控制依据,分析比较了多种土地估价方法,确定了以收益还原为基础的农用地估价的基本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GIS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并以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农用地分等工作为例,探讨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分等数据处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自野外调查起的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经验,进一步说明了利用GIS进行农用地分等的优势将定量与定位结舍起来,使分等结果精确科学,又托显示不同土地的空间属性。  相似文献   

15.
以济南历城区为例, 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中的利用等指数作为耕地质量的主要参考,再加耕地坡度、耕地的连片性、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耕地到主干线的距离、耕地到城镇的距离和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因子确定权重,然后用理想点法对历城区所有耕地进行排序,得到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从而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依据,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科学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学者们在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创新、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目前基本农田的划定仍然存在为凑足指标而重数量不重质量、空间布局零散等问题,没有达到基本农田优化布局、集中连片的要求。本研究以广东省某县为例,结合该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资料,引入"耕地连片性"、交通可达性和居民点辐射度等概念,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优化该县基本农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娇 《奇闻怪事》2009,(10):20-20
本文阐述了农用地分等的概念和内涵,并系统地研究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与农用地分等研究的关系,全面地分析了农用地分等研究理论基础。最后针对我国农用地分等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MapGIS与ULC系统在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中存在的参评因子数据量大 ,分析计算工作繁杂 ,图件成果数字化和更新周期要求快等问题 ,探讨如何在实际应用中 ,将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与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系统软件 (简称ULC)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所长 ,提高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中理论方法运用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更切合实际情况的定级因素的运用方法 ,提出了定级因素中公交便捷度、权重范围、近期城市规划在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中的具体应用 .  相似文献   

20.
耕地占补平衡是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和检验机制,使得补充耕地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以贵州省仁怀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仁怀市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成果,建立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食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求算仁怀市耕地等级折算系数,为仁怀市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综合平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