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庭湖区干旱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干旱灾害是洞庭湖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至今,洞庭湖区受到降水减少,湘、资、沅、澧四水及长江三口来水量变化及历史上围湖造田活动等的共同影响,干旱灾害不断发生;随着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大量增加,使得干旱灾害的影响更加严重.频发的旱灾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危害.主要从洞庭湖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洞庭湖区干旱灾害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是进行干旱灾害管理,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回顾干旱风险评估发展的历史,综述了干旱灾害的致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干旱灾害风险损失研究现状,探讨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干旱致险性评估指标与方法对于干旱形成过程和机理反映不足;许多研究已注意到社会经济因素对干旱脆弱性的影响,但保险、贸易、政策等人文因素反映不足;另外,干旱风险损失在损失机理表达研究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干旱风险研究将会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在信息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强调各学科、各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重视干旱影响机理的认识,更加关注人文因素对农业干旱脆弱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干旱灾情数据,以县域为单位,运用受旱率及干旱灾害频率2个指标,分析了华北4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1949—2000年农业干旱灾害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华北4省农业干旱灾害受旱率52年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度及中度以上程度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干旱灾害频率分布格局有较为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频区集中在河南省东北部、山西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及晋中地区;52年间河南省大部及山东省青岛市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从灾情记录角度识别了华北4省农业干旱灾害高发区及严重干旱年份,能够为干旱灾害的风险防范及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气象灾害中最频发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气象干旱是干旱的基础类型,对其适时预测分析有助于当地的灾害预防.根据徐州1960~2005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不同响应时间(年和4季)的徐州地区气象干旱灰色预测模型GM(1,1).将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并预测2006~2020年徐州气象干旱可能发生的年份,结合2006~2010年徐州降水量及无降水日记录对预报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合理可信,2010~2020年间徐州地区干旱可能发生的年份为2015,2017,2020年,此结果可为徐州农业灌溉决策服务和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图书推介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干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危险的天气——干旱.  相似文献   

6.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省气温呈现明显波动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明显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是波动程度有差别;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温、降水和干旱灾害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降水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87.11mm,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拉尼娜年降水增多,高于正常年降水量53.37mm,气温仅比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低0.1℃,发生干旱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减少,通常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枯水、干旱、灾害初探--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喀斯特流域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其枯水、干旱、灾害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较非喀斯特的地区不同,以贵州省为例,从喀斯特水文地貌学的角度,系统定义了喀斯特枯水、喀斯特干旱、喀斯特灾害的概念,并分析喀斯特流域枯水、干旱、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区,进而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彼此增强的正反馈关系,为贵州防旱防灾及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张掖地区干旱灾害的特点出发,结合该地区不同县(市)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计算干旱灾害敏感区敏感度的定量化指标──敏感系数,试验性地从定量研究角度划分了张掖地区干旱灾害敏感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交叉研究方法,探讨慢性干旱灾害的应对方式,目的是提高个人和社会对慢发性灾害影响的认知。方法利用资源保护理论和"生态类比"的多层次理论框架,以现有干旱灾害文献为基础,分析个人、家庭和社区对干旱的响应。结果 (1)现有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灾害,忽视慢性灾害;(2)慢性灾害不同于急性灾害,慢性灾害的社区应对有其特色,但也可以借鉴急性灾害的应对;(3)除了经济、农业应对策略、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外,需要研究个体层面的灾害评估和应对以及心理应对策略。结论干旱灾害的影响是全面的,需要更多严谨、实证研究去探讨,重视生态和资源保护是减少旱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  相似文献   

11.
唐启益 《科技信息》2007,(20):296-296,222
为适应藤县抗旱工作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分析干旱灾害特点从而制定应对干旱灾害应急对策,落实防旱抗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旱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2.
GIS的干旱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信息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通过干旱监测模型及高程(DEM)数据,在GIS的平台上建立干旱监测信息系统。在监测不同灾害时,能根据监测区的特性将监测区设置成不同的分区,并针对每一分区确定监测指标,快速、准确地实现监测区内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及等级划分。并以2004年6月份辽宁省干旱监测为例,进行了干旱等级划分及面积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框架是实现综合风险防范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文章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灾害形成机理视角,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框架,并以河南省2014年干旱事件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干旱风险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平顶山、洛阳和南阳等地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鹤壁、安阳、濮阳和新乡以及东南部的信阳等地区,并体现出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的叠加作用;2)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框架包含了植被、土壤、降水以及承灾体数量和分布特征等多方面要素,能够有效表征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过程,同时结合本文采用的赋权方法能够较好地再现河南省2014年夏季干旱灾害的受灾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东北区旱涝灾害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北区1751~2000年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区近250年来旱涝灾害演变的特征.根据气象因素和旱涝灾害的关系,引入了转移概率、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厄尔尼诺方法,导出了未来旱涝灾害预报的方法和公式,对该区2001~2010年旱涝灾害趋势作了预测.结果显示,20世纪东北区旱涝灾害较以前都有所加重,尤其是干旱灾害.2001~2010年东北区会出现2次以上的干旱和1~2次的洪涝灾害,且2007年左右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期.该项研究为东北区实际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舟曲县旱灾相当频繁,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约占90%,而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不强,一江两河的水资源在农业利用方面相当低,造成了水资源浪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增大,形成了该县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且由于该区水资源在季节之间分布的极不平衡,矛盾有加剧之势,加之抗旱能力不强,干旱灾害具有频发性、长期性、危害性。目前对于干旱灾害还不能很好地防范,抗旱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治理过程中应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合理利用,从而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陕西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了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干旱灾害以20世纪90年代最严重,农业旱灾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气象灾害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抑制作用或破坏作用,并造成一定农业损失的天气(或气候),对农作物的生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四平市1951—2010年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研究得出,四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低温冷害、霜冻害、干旱和暴雨烘涝、大风、冰雹等,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抑制或破坏作用及生育和产量产生的影响.结论给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合理化建议,为提高我市的粮食产量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研究自然灾害分布特征对自然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收集并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8年的自然灾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灾害类型,然后分别从灾害发生频次、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揭示了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洪水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风暴和流行病.2)从时间分布来看,20世纪初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灾害死亡人数大幅波动减少,经济损失呈现不同幅度增长.3)从空间分布来看,南亚区和东南亚区灾害发生最为频繁,主要灾害构成为洪水和风暴;中国灾害经济损失数值最大、死亡人数最多,主要致死灾种包括流行病、干旱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其绝对经济损失较低,但占国民生产总值比值最大.4)年代际灾害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因灾死亡人口分布较为集中,近年来受灾严重区域有向北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今,谁不知干旱缺水对农业的危害?干旱是我国历史性的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威胁危害大的特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7%,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1%,每年农田受旱面积多时达4~6亿亩,一般年份也都在2亿亩上下.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地区长期饱受“十年九旱”之苦,南方广大地区亦经常遭受伏旱之灾,干旱是造成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20.
以区域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平衡关系为标准,用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为截断水平,建立干旱灾害识别模型,给出干旱灾害指标.模型应用于晋江供水区,揭示了该供水区发生旱灾的规律及其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模型是可行的,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