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七年毛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后,党中央进一步规定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就为我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九五八年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工农业的全面跃进,党及时地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从而展开了教育事业上的大革命,其目的是:“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使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逐步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为国家积累资金,创造财富。我院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在—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张茂宇,杜国仁一、问题的提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教育学校管理的系统图:结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有目的的活动通常称为劳动,有成果的劳动通常称为生产。教育是一种劳动,是一种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精神生产过程,教育生产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刘飞 《科技资讯》2010,(17):182-18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详细论述了劳动异化。并且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劳动异化行为,一方面,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一方面,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从而,推出人与人相异化。作者从此出发,联系到中国当代教育中存在的异化现象。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出现的教育异化;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制度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实施劳动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健康的劳动观念,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实践中要实现教育的目的,既要注意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教育和实践形式的统一,也要注重教育过程中培养和引发受教育者的愉悦心理。创造的愉悦心理是受教育者自觉主动参与这一教育活动,形成良好定势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之一。毛泽东教育思想重申了这一原理,并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和创新了这一思想。在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很明确,我们国家的体育是为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生产劳动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它不仅是赴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再要内容之一。国家为了全面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创办了体育院、校、系、科,来培养体育师资及其他  相似文献   

8.
悬置现实生产关系,抽象地或静态地从教育功用、知识类型和教育地位等维度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知识论意义上的区分,很难揭示其真相。在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矛盾并非源于知识本身具有的内在对抗或断裂,而是劳动异化及其症候在教育部门呈现的结果。通识教育旨在巩固受教育者作为人所具有的自由劳动的本质属性,呈现出强烈的“为我”性;专业教育受到教育者之外的他者的利益和力量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为他”性。两种教育对立的实质,是“雇佣者”与“被雇佣者”这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教育环节的体现。两者对立的最终超越,只能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那时“为我”的劳动直接等于“为他”的劳动,从而教育领域中通识教育的“为我”性与专业教育的“为他”性的对立也随之消亡,人类会在自己教育旗帜上写下“自由全面教育”的动人篇章。当然,专业教育的扬弃与专业教育的发展本身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当下阶段,处理好两种教育的关系,重点在于创设逐步消除异化的社会客观环境,并不断增加受教育者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而非主要为受教育者构建某种“普遍性知识+特殊性知识”的课程体系,虽然这一构建...  相似文献   

9.
<正> 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的教育.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也是高等教育中非中文专业必修的公共课,在大力提倡并逐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实行学生劳动值用制度,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总结了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在94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他特别讲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指出这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几十年来,我国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训,产生过“要么光劳动,要么…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八年秋,四川大学数学系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整风运动特别是教学改革中,发动群众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和学术观点展开了斗争,初步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研究必须为生产服务的社会主义道路,二十九天中解决了166个生产中的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使数学系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科学道路的伟大和胜利。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个方针指导着我国所有的教育机关和教育工作者。正如陆定一同志所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社会主义革命所需要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是建设共产主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战线上一場巨大而深刻的革命,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这个革命彻底摧毁了資产阶級在教育战綫上的最后堡垒,一反几千年来的旧傳統,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結合起来,为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人,为逐步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別,消灭历史上一切剝削制度的残余,使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展开了无限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补偿原则给出了一种间接估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教育投资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它的结果是把一种形式的劳动力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劳动力.为了维持这种劳动力再生产的连续进行,必须对教育投资进行补偿.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个人投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集体或国家投资.无论那种形式投资都需要补偿.教育投资的补偿一般是通过受教育者脱离教育部门以后,进入到生产过程中,并且由于所受教育而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包括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一、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就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高考制度。“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明确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员,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指出了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确定了中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后备军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两大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原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作了论述,并就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是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又是关系到教育是否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教育自身发展能否有后劲的一个原则问题。我国现阶段经济还很不发达,农村经济更显得落后。我国十亿多人口,就有八亿多在农村,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首先必须考虑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当前教育改革的基  相似文献   

18.
前言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电视塔也将在全国各地陆续兴建起来。这是一项完全新型的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在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过程中,我校掀起了科学研究的高潮。在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正>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总方针。九十年代的教育不仅要适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应该为21世纪奠定好人才基础。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  相似文献   

20.
概述 1958年教育工作指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0年过去了,中国经过挫折和进步,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历史条件下,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确定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