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转型背景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构和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利用SPSS 19.0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工具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和补偿机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少数农户是基于合理补偿或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才同意退出;(2)受访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经济能力、传统习惯、家庭成员人数和区位因素等;(3)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主要收入来源、宅基地面积、月消费水平、文化程度、是否愿意集中居住、性别的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建立健全与宅基地退出补偿相"挂钩"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其次,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与城镇住房衔接机制;再次,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方式,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2.
在对信阳上天梯非金属矿生态环境调查和生态补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企业承担责任、政府有效监管的机制,构建了"坚持一条基本原则,按照两种补偿类型,建立‘三位一体’运行模式,采取‘四个结合’补偿方式"的生态环境补偿运行体系.提出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公众参与的方法引进市场机制,争取政策支持,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基金"和"补偿保证金",强化对矿区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依法履行恢复治理义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意义重大。调研发现,南阳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生活垃圾处置不当、“厕所革命”尚未成功、面源污染治理乏力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者”角色缺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态修复目标规划不科学、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淡薄。据此提出农村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模式: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部门协作治理制度,二要健全农村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三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四要加强资源投入落实长效管护。多元共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生态、有机、安全”美丽宜居的农村之路。  相似文献   

4.
乔家君  赵威 《河南科学》2006,24(1):143-148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山地农户投资行为,山地农户投资规模较小,且仍呈现出减少态势;农户投资的年际变化较大,强经济实力区波动更为明显;弱经济实力区波动呈加速态势.山地区,农户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且较为稳定;投资方式多以直接投资为主,强经济实力区增长更为明显;投资形态多以现金支出为主,实物投资呈锐减态势;非生产性投资是山地农户投资的主体部分,且有增强趋势;山地农村普遍存在劳动力外流,使农户纯收入有一定程度下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山地村,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山地农户投资效率尚有下降态势.根据山地农户投资特点,提出相应的引导方案:(1)提高山地农户专业化经营;(2)引导农户改善投资结构;(3)积极培育农户专业合作组织;(4)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5)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有效的问题,采用博弈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非环保行为者的风险损益与环境治理政策主体的博弈策略,以及风险偏好对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能够实现博弈的纳什均衡的环境政策才是有效的,才能遏制非环保行为的发生;防范非环保行为的环境治理政策最有效的手段是对非环保行为进行"重力度"的处罚,而"轻力度"的处罚或"加大查处率"都不是有效的手段;对于案值巨大的环保案件则应以"提高查处率"为主要对策。该结论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政策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环境保护长期有效的机制,农田环境补偿方案也是提高农田承载力、提升农民效用以及保护农民收益的重要措施.探究了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农民对于两个不同农田生态环境方案的参与意愿.基于一个概念性的微观经济模型,探讨决策对象(方案)和决策主体(农民)对于整体农民参与意愿的显著影响.同时,通过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该模型假设获得了实证和数量经济分析验证.分析结论证实如果农田环境补偿项目的参与成本越低,其对农田本身直接农作生产的影响越小以及对于农民本身效用越高,那么农民参与农田环境补偿项目的意愿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跨界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府际合作对于跨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极为关键. 以安徽省重点发展区域———皖江城市带为案例地,探究了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深入分析了跨界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府际纵向和横向合作两个维度,提出跨界生态环境治理,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间应加强环境管制系统的顶层设计、理顺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以及整合合作治理的组织架构,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之间应加强建立互动的合作机制、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切实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而实现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综合评价模型,选择合适的指标,以省域为研究单元评价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1999-2011年间我国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641,处于中等协调阶段,研究期内协调度变化趋势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2)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空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共涉及6种协调类型,其中低度协调和失调的地区占到64.5%,中国省区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层次;(3)协调度的区域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农户参与程度是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的关键.基于山东省149家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厘清了农户参与生活污水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对农户参与生活污水治理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从环境责任感知来看,生活污水认知、重复用水行为对农户...  相似文献   

10.
葛蕾  陶小马 《科技资讯》2012,(2):145-146
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投资总量不足;二是投资效率不高,根本原因是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和完善。深化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注与研究乡村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霞街村为例,对乡村的"三生空间"进行识别与分析.(1)利用霞街村的影像数据辨识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2)依据土地承载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霞街村三生空间对应的分类标准及评价体系,完成对霞街村"三生空间"的识别.(3)利用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三生空间"承载的农户行为特点,采用满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户对"三生空间"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霞街村的生态空间面积生产空间面积生活空间面积;生产空间承载较少农户的生产行为,生活(生产)空间承载较多农户的生活行为;满意度调查中农户对乡村的生产空间最满意,对生态空间最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引发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基于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通过求和标准化、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及ArcGIS 10.0对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6年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土地利用状态趋于恶化,空间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态势迥异,空间变化较大;(2)城市用地扩张的环境效应空间差异并不显著,但综合指数却不断增加,城市用地扩张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各指标间存在较强的胁迫作用,且作用力间存在差异;(3)除漯河市、济源市外,其余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Granger因果关系可能呈现城市扩张推动生态环境优化,也可能呈现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城市扩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发挥农户的主体参与是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大量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非农就业农户的污水排放行为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2 33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非农就业-资本禀赋-农户污水排放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方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污水排放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考虑到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发现非农就业能显著促进农户污水排放治理行为的采纳,其中对于随意排放污水行为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各维度的资本禀赋在非农就业对农户污水排放行为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证实了资本禀赋在引导规范非农就业农户污水排放行为中较为重要。【结论】引导非农就业的家庭参与村庄的污水治理,并通过开展村庄集体活动,提供污水治理教育培训,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户的收入来源,从而引导规范农户的污水排放行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贺忠亮 《科技资讯》2013,(1):143-143
我国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发展不健康、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分离,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依靠科学,尊重自然,转向可再生性资源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着重阐述几个问题,对新农村发展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卫星、飞船等)舱自动化布局设计在数学上属组合最优化、Packing、NPC问题,在工程上属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问题.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布局问题描述复杂,建模和求解困难,既要解决数学上的组合爆炸问题,又要解决工程系统的复杂性问题,以达到工程上的实用.在综述国内外有关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该课题组近15年来的阶段性研究进展,重点讨论:(1)模型和求解算法;(2)干涉计算;(3)布局拓扑模式;(4)布局方案评价;(5)工程实用化等5个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环境伦理学给当前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深刻启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环境治理与建设工程,是为了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价值目标,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包括社区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乌海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乌海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根据协调等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2000-2005年间乌海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波动显著;(2)从频数统计角度看,乌海市6年中有5年协调度指数低于O.6,一般可接受的范围为大于等于O.6.其中有3年勉强协调,两年严重失调.总的来说,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不协调;(3)从趋势角度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尤其是2005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严重不协调,协调度指数极低.  相似文献   

19.
祝晓芸 《安徽科技》2021,(10):31-33
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三轮试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生态保护效益.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补偿工作的数据来源和技术支撑,监测数据反映了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异常情况发挥了预警作用,为流域治理提供了方向.随着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的推进,"新安江模式"获得大力推广,各地纷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量篇幅提到了三农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农村环境是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当前,中国农村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根本保证。从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