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利用相位随机化的替代数据方法可对动力系统实测时间序列数据的随机或混沌特性进行判定。本文对服从不同分布的随机数要随机化后对动力系统实测数据生成的替代数据及其所对应的判值的影响做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分布的随机数相位随机化后对临介值我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步论证了相位随机化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相位随机化的替代数据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分布的随机分数对动力系统实测时序数据判值影响的程度。计算结果表明:相位的充分随机分可以提高判别的准确程度,把此判据用于随机时序与非线性混沌时序所得的判值有明显的差异,且不同分布的随机数相位充分随机化后对临界值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车辆减振器动力系统实验数据序列混沌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位随机化产生替代数据的方法对减振器动力系统台架实验和实车实验的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结果表明,具有异常响声的减振器实测数据序列出现混沌现象,而性能良好的减振器实测数据序列没有出现混沌现象.减振器动力系统中产生混沌现象对该系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为减振器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嵌入空间矩阵的本征值是定理描述混沌吸收子的重要指标,应用本征值分解技术对3种动力系统实测数据嵌入空间矩阵的本征值进行了计算,并具体计算基嵌入空间矩阵的本征值及其本征向量,提出了对不同的实测数据嵌入空间矩阵基的具体选取方法,并相互比较不同的动力系统实测数据和本征值等量,从而奠定了不同动力系统实测混沌数据的相变间重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动力系统实测数据相空间重构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本征值分解技术对动力系统实测数据嵌入空间矩阵的本征值进行了计算,提出了具体计算嵌入空间矩阵本征值及其本征向量的改进计算方法,以及嵌入空间矩阵基的改进选取方法,并将所得到的动力系统实测混沌数据向已正交化、单位化了的本征向量上投影,从而完成了动力系统实测混沌数据的相空间重构工作。  相似文献   

6.
经济时序动力系统最佳嵌入维数的选取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一种根据经济时序动力系统实测数据的最佳嵌入维数选出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连续时序动力系统采样时间间隔τ的最佳选出范围,并给出相应的计算程序,对低维时序动力系统和高维时序动力系统同样有效。算例也表明了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区别于通常确保随机性的随机化方法,针对具有相关特性数组的随机化,提出了一种能有效保留原有相关特性的随机化方法。这一方法基于某个大样本按特定的方式寻找所需的随机数序列,不需传统随机化方法中已知分布及种子数的要求。在这一随机化方法下,给出了一种简洁而有效的算法。该算法中引进一个参照数组,记录统计范围内相同的元素个数,进而得出统计规律,此外还提供了部分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8.
针对云南省澜沧多金属矿区AMT实测数据开展Robust阻抗估算的参数影响研究,挑选两个实测点数据进行相干因子估算和电阻率离差估算,得到其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图,分别对其进行讨论。经过Robust阻抗估算法处理过后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只进行相干因子估算处理后数据其视电阻率高频段部分有明显的缓和,走势更平滑,在相位低频段部分跳点减少,数据得到改善;而当数据低频段跳点较多时只进行电阻率离差估算处理的效果更好,其相位曲线圆滑程度改善,中低频段数据离差小,数据稳定,飞点减少。研究结果表明,Robust阻抗估算法可以有效抑制非高斯噪声的AMT实测数据,平滑曲线,使高频段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9.
弱阻尼低频振荡是影响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节点间相位关系是表征系统振荡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大量广域实测数据表明,因负荷的随机变化,电网内持续存在类似噪声信号的小幅波动,提出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法对这种类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基于ARMA模型对应Green函数系数与低频振荡模态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对节点间相位关系的估计。将该方法用于对新英格兰系统仿真数据进行处理,辨识结果与小干扰稳定计算结果一致,并进一步将该方法用于处理南方电网实测数据,证明其能有效辨识节点间振荡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深空探测器的VLBI相位参考定位一般是以河外源为参考源,深空探测器为目标源,通过对河外源的观测数据进行条纹拟合,获得延迟和延迟率,用以改正这些效应对深空探测器的VLBI观测相位数据的影响,由于两者角距较近,主要误差源如传播介质延迟的影响通过对两者相位的差分得以基本消除,通过成图后可以获得两者的高精度相对位置.然而,这种传统的VLBI正相位参考定位方法对河外源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即观测数据必须有足够高的信噪比来确保可靠的条纹拟合结果.通常深空探测器射电信号的流量密度远高于河外源,为此本文提出逆相位参考定位方法,即以行星探测器作为参考源,对相位校准后的河外源进行成图,来实现高精度的相对定位.本文基于实测的VLBI观测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模拟资料表明,在河外源较弱的情况下,逆相位参考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相对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切片中的异常检测问题是实现网络切片自动化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网络切片中物理节点的异常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分布式在线物理节点异常检测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建立了一种分布式的物理节点异常检测模型;通过引入随机近似函数,解决了数据分布式存储场景下的核函数计算问题,从而实现观测数据的切片内处理;基于随机梯度下降法,提出了一种在线的物理节点异常检测算法,保证了模型动态更新并减轻了异常数据导致的模型性能下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避免切片间观测数据传输的同时,有效利用网络切片中虚拟网络功能的无标签观测信息检测物理节点异常.  相似文献   

12.
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制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用分层设色表示地貌时,DEM数据分布规律是合理地选择色层和色度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认为,自然地形的起伏满足随机分布规律,DEM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笔者用严密的数理统计方法--皮尔逊χ2检验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DEM数据实际上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其总体分布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前偏的形态.该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DEM数据的分布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值计算对受非平稳随机地震作用的密肋复合墙体的动力可靠度进行分析.首先将随机地震动模型表示为均匀调制的非平稳地震动模型,通过振型叠加法求出随机地震反应的功率谱密度和均方值;其次应用首次超越破坏准则给出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动力可靠度的具体计算公式,并给出结构在弹塑性状态时的界限值;最后对有限元建模时视为实体模型的单层密肋复合墙体与同模型尺寸的框架和剪力墙的动力可靠度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了3种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可靠度.结果表明,密肋复合墙体的动力可靠度介于框架与剪力墙之间,密肋壁板结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结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基于反应谱理论,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了地震动力特性的反应谱法动态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震动峰值加速度和边坡各岩土体单元的节点地震响应加速度谱值,计算出单元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而进行强度折减,得到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某边坡进行了动力稳定性分析,首先采用ANSYS分析地震作用下的边坡模态和反应谱,结合FLAC~(3D)计算弹塑性变形下的边坡稳定性,得出不同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实践表明,反应谱法动态分析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有冰海域加锥风电基础结构的动冰荷载模型,通过寒区风电基础锥体结构现场观测得到的海冰破碎特征数据,研究了随机动冰荷载模型在风电基础结构上的适用性;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发现冰力周期和冰力幅值均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对海上风电结构及油气平台等不同尺寸锥体上测量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平均冰力周期和冰厚、冰速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对比实测周期,两者基本吻合。同时确立了平均冰力幅值与极值静冰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锥体随机动冰荷载模型。结合此风电基础现场实测的海冰数据,模拟动冰荷载并施加到有限元模型中,对比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的结构响应加速度,结果表明两者在时域和频域上均吻合较好。可见构建的随机动冰荷载模型能够用于分析加锥风电结构抗冰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交通载荷下挡土墙的失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根据土体的动载特性,初步分析了土体在随机车辆动载荷下的移动规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公路挡土墙的破坏,根据土体和挡土墙的受力情况以及平衡条件,分别采用抗滑力分析和力矩分析方法建立起了在随机动载荷下重力式挡土墙-滑移体的系统极限平衡方程,为此类挡土墙的设计及失稳加固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实际工程事例进行了计算,并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实际工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考虑大变形的影响,建立高桥墩在地震表面Rayleigh波引起的地基椭圆运动时的非线性动力学基本方程式.通过位移形函数假设,采用伽辽金积分方法得到了时间变率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对时间变率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给出了同一地震波不同强度下高桥墩的位移响应曲线以及从产生横向振动到失稳的全过程,得到了地震波冲击时高桥墩失稳的临界地震加速度和失稳时刻.通过数值算例比较了地震波幅值、高桥墩柔度以及桥面质量大小对位移幅值响应曲线、临界地震加速度和失稳时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埋地下洞室,寻求洞室动态施工中围岩应力及位移场的解析解.在推导中考虑了岩体粘性时效和动态施工对位移影响的耦合作用.将开挖岩体模拟为Maxwell粘弹模型,从基本控制方程出发,导出双向等地应力情况下无限均匀介质中圆形洞室施工过程围岩位移解析解;应力解则由时变力学对应性原理得出.该结果可用于圆形洞室半径任意时变的情况.针对匀速和加速施工情况进一步求解施工至某一时刻结束后的位移粘弹解,定量分析最终形状相同时,不同时变速度和加速度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分析了粘性介质中圆洞施工的时径相关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