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KLOE实验介子达利兹衰变中η|π~0介子的跃迁形状因子的测量结果以及在γγ碰撞中η|γγ衰变宽度的测定.升级后的探测器从2014年11月开始取数,评述了双光子物理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WASA-at-COSY实验中对轻中性介子(π~0,η和ω)的研究,着重介绍中性介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并给出了η介子分支比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BESⅢ合作组最近开始双光子物理研究,主要源于强子light-by-light散射对缪子反常磁矩的贡献有很大不确定性,电磁跃迁形状因子作为实验输入是改善计算精度的需要。在BESⅢ探测器上获得的质心能量3.77 Ge V到4.6Ge V的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测量轻赝标量介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在动量转移低于2(Ge V/c)2时单标记技术测量的结果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确,该区域对于αμ的计算十分重要,并且也首次开始了π介子跃迁形状因子的双标记测量。这是π~0跃迁形状因子模型无关参数化研究的第一步。另外,多介子末态测量也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k介子衰变反应的分析,认为k介子只有2π衰变和3π衰变两种.3π衰变平均寿命长,2π衰变平均寿命短.kn~0介子的2π衰变,实际上是漏掉一个π~0介子的3π衰变,kn~0介子的2π衰变可能并不破坏Cp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5.
分析BESIII探测器在质心系能量3.773和4.599GeV采集的2.93和~0.567fb-1数据,报道了衰变常数fD~+和D介子半轻子衰变的形状因子,D~+→K~0_Sπ~+π~0的Dalitz图分析,D→K~0_S/Lπ~+π-和K-π~+强相差,D~0D~0混合参数yCP的测量;2体强子衰变D~0(~+)→ωπ~0(~+),稀有衰变D~0→γγ和D~+→K(π)±ee~+的寻找以及Λ~+c→Λe~+νe和12个强子衰变绝对分支比的测量.  相似文献   

6.
(一) 核子的和π介子的——特別是核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实驗数据已經积累得相当多。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人們探討核子和O~-介子內部結构的重要依据。文献用层子模型計算过核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得到与实驗符合的質子中子磁矩比等結果,但是由于內部波函数未知,沒有研究过电或磁形状因子单独地和实驗比較的問題。在文献中列举了一些非相对論夸克模型計算核子电磁形状因子的工作。这一类計算的缺点在于不滿足相对論协变性的要求。目前电子質子弹性散射实驗的动量轉移平方已經达到几十个(GeV/c)~2,不考虑相对論效应显然是严重的問題。文献采用相对論諧振子型的內部波函数,得到与实驗符合的核子电磁形状因子。但是他們所用的內部波函数沒有Bethe—SalPeter振幅在能量复平面上要  相似文献   

7.
改进了D*Dπ和B*Bπ基态强耦合常数gD*Dπ和gB*Bπ的计算,首次提出了一个在矢量重味介子径向激发态情况下相应的强耦合常数gD*′Dπ和gB*′Bπ的QCD研究.利用D→π和B→π形状因子的光锥求和规则预言,并结合实验数据先分别拟合基态耦合常数gD*Dπ和gB*Bπ,进而将基态耦合常数作为输入参数分别拟合耦合常数...  相似文献   

8.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π介子是研究高密核物质状态方程一个重要的探针.而影响π介子在核介质中输运的π介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势(πN势)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在最近更新的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UrQMD)模型中加入一种经验的πN势,研究了它对π+和π-介子集体流的影响.通过与FOPI合作组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考虑一个较弱的πN势可以同时半定量地解释直接流和椭圆流随快度及横向速度的变化情况,而考虑强的πN势或者不考虑πN势给出的结果都与实验数据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轻层子模型的理论框架内,由衰变过程π(κ)→μυ的弱形状因子f_π(?)f_κ的实验结果出发,在真空压力体积能b正比于介子质量μ的假定下,导出了Weinbefg的流层子质量公式,文中也简要地评述了层子质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4种将非微扰的强相互作用参数化为形状因子的模型得到的4种强子形状因子,分别计算了中性D介子D~0→K~-e~+ν_e和D~0→π~-e~+ν_e两个半轻子衰变过程的衰变分支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比较,得到极点修正模型对D_0→K~-e~+ν_e过程的理论计算结果中心值与实验测量值非常接近,而对D~0→π~-e~+ν_e过程两参量多级展开模型符合较好.然而由于非微扰效应的存在,形状因子f+(0)和强耦合常数g等参数误差过大,因此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种重新求和方案,在N_f=2的NJL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标量σ介子、赝标量π介子的热质量.计算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σ介子的质量先下降,然后升高;π介子的质量一直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两种介子在温度约为0.2GeV时质量发生简并,这是手征对称性恢复的信号.π介子质量的连续变化表明相变是二阶的.化学势的提高对不同介子的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且使手征对称性恢复提前.计算结果与其他有效模型的预言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上早已发现,高能碰撞末态的同荷π介子之间存在玻色—爱因斯坦关联。这一效应被应用于研究多粒子产生过程的π介子的发射源的大小和形状。对于高能核—核碰撞,用这一方法发现,π介子发射源的半径有增大的趋势。这被认为可能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αGP)的形成有关,因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高能核乳胶是研究高能核—核碰撞的一种重要实验手段。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空间图象完整的优点,但由于实验过程中未加磁场,不能区分粒子电荷的符号,很难测量粒子动量  相似文献   

13.
计算Bc介子半轻子衰变,末态强子是P波Xc态或hc态的过程。利用势模型理论求解介子波函数和质量。强子矩阵元写成形状因子的形成,形状因子被表示为初态末态介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  相似文献   

14.
计算Bc介子半轻子衰变,末态强子是P波χc态或hc态的过程.利用势模型理论求解介子波函数和质量.强子矩阵元写成形状因子的形式,形状因子被表示为初态末态介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  相似文献   

15.
用Regge—Kkuri 表示讨论了T=1,J=1 π-π散射分波振幅,导出了π介子电磁形式因子。  相似文献   

16.
计算Bc介子非轻子两体衰变Bc→X+Y,末态强子之一X是P波Xc态或hc态过程的衰变宽度.强子跃迁矩阵元写成形状因子的形式,形状因子表示初态末态介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介子波函数采用势模型理论求得.  相似文献   

17.
计算 Bc介子非轻子两体衰变 Bc→X+Y,末态强子之一 X是 P波 χc态或 hc态过程的衰变宽度 .强子跃迁矩阵元写成形状因子的形式 ,形状因子表示初态末态介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 ,介子波函数采用势模型理论求得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近年来实验发现了许多介子共振态。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它们的衰变末态来判断共振态的量子数。Henley和Jacobsohn曾给出了奇异数S=0,同位旋T≤1,自旋J≤2各种可能的奇异数S=0共振态衰变到多π系末态的性质,利用他们给出的表,有助于通过衰变的多π末态来判断共振态的量子数。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来发现了一系列质量大于1BeV的介子共振态,例如φ(1019),f(1256),(k_1~0,K_1~0)(1040)。B(1220)和(K_1~0K~±π~?)(1410)等共振态.可以预期,今后还将遇到更多的质量大于  相似文献   

19.
运用微扰QCD因子化方案,考虑Sudakov因子对长程部分的压低作用,引入双强子分布振幅等非微扰参数,利用Flatte和Briet-Wigner模型对类时形状因子进行参数化处理,加入顶角修正,微扰计算经共振态f0(500,980,1 500,1 790)的B+→π~+π~-π~+三体衰变分支比,结果分别为6.41×10~(-9),1.25×10~(-7),1.92×10~(-8),5.66×10~(-9).目前实验上给出分支比Br(B~+→π~+f_0(980)[π~+π~-])的上限数据是1.5×10~(-6).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考虑■的贡献和顶角修正项后,该文计算较前期结果更加合理,其中■的贡献是差别的主要来源,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20.
计算了DDσ相互作用的形状因子和耦合常数. 为了把D0介子具有内部结构的效应考虑进去,用Bethe Salpeter振幅来描述重介子态. 夸克流在重介子态之间的矩阵元通过Mandelstam修正过的Gell Mann Low方法计算. 对于这一方法所要求的Bethe Salpeter不可约核,采用了最低阶近似. 在得到DDσ相互作用的形状因子后,计算了DDσ的耦合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