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熙平 《科学通报》2001,46(2):158-162
利用相似系数(CS)公式,进行了定量的古地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中期的副牙 形石和原牙形石存在地理分区。奥陶纪牙形石和地理分区可以追溯到中寒武世晚期。中寒武世晚期可划分出华北和华南分区。晚寒武世早期和中期均可划分出华北、华南和波罗的分区。探讨了大的分区,即动物群分区在上述时期已存在的可能性,提出了北美中部大陆动物群分区和大西洋动物群分区在晚寒武世早期业已存在的推断。华北分区属于北美中部大陆动物群分区内的次一级分区,波罗的分区属于大西洋动物群分区内的次一级分区,而华南分区是介于两大动物群分区之间的次一级分区。此外,还与研究基础雄厚的三叶虫地理分区进行了对比,并修正了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的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
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理位置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总结近年来在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上所取得的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岩相古地理和古生物地理等资料,探讨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寒武-奥陶纪)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位置。早寒武世,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均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且分别毗邻于冈瓦纳古大陆;旱、中奥陶世,华南和塔里木地块仍“滞留”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与冈瓦纳古大陆相邻,而这一时期华北地块很可能已从冈瓦纳古大陆上裂离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西部噶尔县狮泉河一带的昂杰组和下拉组属冈底斯地层分区申扎小区, 在昂杰组中发现了牙形刺, 依据牙形刺可以确定,昂杰组的地质时代是早二叠世晚期到中二叠世。 下拉组的地质时代可能为中二叠世, 是否存在晚二叠世的海相地层, 尚需进一步研究, 但下拉组下部可能与昂杰组的上部有些重叠。 重要的是在昂杰组发现了典型的冈瓦纳大陆边缘的冷水相牙形刺分子Vjalovognathus sp. nov. X, 这是我国二叠纪冈瓦纳冷水相牙形刺动物群的首次正式报道和描述。  相似文献   

4.
张云翔  李永项  王薇  弓虎军 《科学通报》2009,54(21):3352-3356
在中国古北界的东北区、华北区及蒙新区三区交汇地带的秦皇岛地区洞穴堆积中发现具有明显的过渡区特征的山羊寨动物群, 动物群以小哺乳动物化石为主, 包含3个动物地理区的代表成分, 可与中更新世周口店动物群(华北区)、金牛山动物群(东北区)等进行对比. 在已鉴定的53种哺乳动物中, 有38种在中更新世周口店或金牛山动物群名单之列, 与周口店动物群相同的有29种, 与金牛山动物群相同的有25种, 与萨拉乌苏动物群相同的有7种, 分别占总数的76%, 66%和18%, 动物群组成特点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可能暗示着中国古北区的3个亚区在中更新世期间就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颜其德 《科学》2006,58(4):21-21
距今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南极大陆是与现今的南美洲、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大陆连为一体的冈瓦纳古大陆。古大陆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大约在1.8亿年前开始分裂.经过数次分离并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形成并移到现今位置。  相似文献   

6.
冈瓦纳超级古陆是科学家们长期推测可能曾经存在的一个假设性远古时代超级大陆。科学家们相信,现今从北美至澳大利亚所有大陆,都曾经是古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一部分。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起源于对地质及板块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结果。最近在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一个红树林沼泽地域内,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罗森德·帕斯库伊尔(Rosendo Poscual)教授发现了一颗单孔目动物牙齿化  相似文献   

7.
杨伟平 《科学通报》1998,43(18):1997-2000
中国云南西部(滇西)三江地区是地史时期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相交接的古缝合线地区之一。在滇西腾冲地区及保山地区所谓的冰碛物地层内,相继处理出冈瓦纳型孢粉,并将它们对比为澳大利亚早二叠世的孢粉Stage2或Pseudoreticulatispora confluens带的一部分。滇西腾冲,保山所发现的孢粉新资料进一步证实和补充了Kemp关于Stage2广泛地理分布的论断。  相似文献   

8.
邓涛  梁忠  王世骐  侯素宽  李强 《科学通报》2010,55(34):3302-3309
乌兰花哺乳动物群发现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晚中新世红土剖面底部.中国的红黏土堆积相当广泛,其中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在山西、陕西、河南和甘肃都有众多化石地点.蒙古高原也是新近纪沉积非常发育的地区,尤其是在内蒙古中部,已建立起哺乳动物群序列.乌兰花动物群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序列,并且对于三趾马动物群的地理分布和红黏土的气候环境背景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乌兰花动物群中的化石种类大多数与保德动物群相同或很接近,也有一些与保德动物群相比在系统演化水平上稍高,可能代表比后者略晚的地质时代,其年龄约为距今7Ma.乌兰花动物群的组成表明,当时该地区周围可能是典型的温带稀树草原环境,为确定中国北方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东西分区的界线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
拉萨地块下二叠统拉嘎组是一套与冈瓦纳地区晚古生代大规模冰川作用有直接联系的沉积地层,作者在西藏申扎地区的拉嘎组中分析出孢粉化石,说明早二叠世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的出现与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退事件有密切联系.该套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远低于裸子植物花粉含量,双囊具肋花粉和单囊花粉含量最高,Hamiapollenites与Striatoabieites两属地位尤为突出;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虽低但分异度较高,单气囊花粉Cordaitina所占比例较大,双囊具肋花粉Hamiapollenites,Striatoabieites,Protohaploxypinus的种数很多,可建立Hamiapollenites-Striatoabieites组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少数"冈瓦纳型"分子Parasaccites obscurus,P.cf.radiplicatus,Plicatipollenites indicus的存在外,其余含量极高的分子则可与新疆北部早二叠世孢粉组合相对比,说明早二叠世冈瓦纳和亚安加拉共有某些植物类群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这类孢粉组合在早二叠世冰海相沉积物中的出现表明,拉萨、南羌塘等地块由冈瓦纳北缘向华夏区转换的过程中,微植群发生的混生可能比古动物群响应的更早,至少在早二叠世的冰期末或冰期结束后就已经发生了.  相似文献   

10.
姚建新 《科学通报》1987,32(1):45-45
世界二叠-三叠系之交的动物群都处在演化的低潮期和更替阶段,牙形石作为一种海相动物群也不例外,但是同其他一些生物类群相比,它有比较清楚的演化系列。这对于说明二叠-三叠系之交生物类群的演化,确立一条合乎生物地层学原理的二叠-三叠系界线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对处在冈瓦纳古陆南缘的我国西藏南部地区的牙形石动物群及二叠-三叠系分界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一些认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知短信     
南极岩石中发现新矿物日本第50次南极考察队前不久带回一些5.2亿年前的岩石,日本专家分析研究后从中发现一种新矿物。这种新矿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有钛、镁、铁和铝,命名为"黑铝镁铁矿2N4S"的这一新矿石已经得到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的认可。该矿石发现于南极的日本昭和站西侧约600千米处的赛尔·隆达内山地,这里属于冈瓦纳古大陆一条巨大山脉的一个支脉。新矿石的发现将为解析冈瓦纳的形成过程提供新线索,并有助于了解古大陆、山脉形成初期的  相似文献   

12.
新知短信     
南极岩石中发现新矿物日本第50次南极考察队前不久带回一些5.2亿年前的岩石,日本专家分析研究后从中发现一种新矿物。这种新矿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有钛、镁、铁和铝,命名为黑铝镁铁矿2N4S的这一新矿石已经得到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的认可。该矿石发现于南极的日本昭和站西侧约600千米处的赛尔·隆达内山地,这里属于冈瓦纳古大陆一条巨大山脉的一个支脉。新矿石的发现将为解析冈瓦纳的形成过程提供新线索,并有助于了解古大陆、山脉形成初期的  相似文献   

13.
文中对青藏高原石炭与二叠系界线;冈瓦纳特提斯相地层建阶;冈瓦纳相地层时空分布;冈瓦纳相杂砾岩的成因;冈瓦纳相大陆北界的确定等若干地质问题的研究进展发歧,驾 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6,(3):4-4
很久很久以前,目前地球上所见的怕有大陆都合并在一块超级大陆——泛古陆当中,这块超级大陆正是许多种类的恐龙的栖息地。然而,到了距今2亿年前后,泛古陆分裂成了两场古陆——位于北边的劳拉西亚(也称劳亚)古陆和位于南边的冈瓦(也称冈瓦纳)古陆,于是,每块古陆上的恐龙开始独立进化。[编按]  相似文献   

15.
本松错花岗岩岩基位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内,是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的产物.通过对花岗岩岩基中的花岗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96.2±3.9,497.1±3.0 Ma,该年龄值是迄今在羌塘盆地发现最古老、最可靠的岩浆岩年代学记录,为解决该地区关键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获得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Hf(t)均为负值(均值,2.9,4.1),暗示花岗质片麻岩为壳源成因,两阶段模式年龄均值为1648和1723 Ma,花岗质片麻岩是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边缘俯冲而引起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是冈瓦纳大陆拼合之后在冈瓦纳大陆的边缘发生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而不属于冈瓦纳超大陆汇聚过程中发生的陆-陆碰撞形成的泛非造山带.说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岩浆弧向北至少延伸到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以南地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为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正>受早二叠世冈瓦纳冰川作用及冈瓦纳北缘裂解的影响,拉萨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环境演化及生物演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拉萨地块下二叠统拉嘎组是一套与冈瓦纳地区晚古生代大规模冰川作用有直接联系的沉积地层,具有近岸冰海环境的特点,是对应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裂解过程的沉积响应,其中所产早二叠世孢粉化  相似文献   

17.
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解祁连地块起源与演化, 利用SHRIMP U-Pb定年法获得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2个片岩、2个花岗片麻岩和1个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的锆石年代资料. 2个片岩单颗粒碎屑锆石共有61个具地质意义的年龄资料, 其锆石年龄分布于0.88~3.09 Ga之间, 主要介于1.0~1.8 Ga, 约占70%, 峰值在1.6~1.8 Ga, 部分在2.0~2.5 Ga之间, 约占20%, 其余零星分布在太古代及新元古代. 2个花岗片麻岩锆石年代为(930±8)和(918±14) Ma, 1个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锆石年代为(790±12) Ma, 分别代表两次岩浆活动的年代, 可与扬子地块新元古代晋宁运动早晚两期的岩浆活动对比. 本研究工作和前人的资料共同表明, 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的碎屑锆石年代广泛分布在元古代, 明显与华北地块在新、中元古代时为一稳定地台有所不同, 而与扬子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的年龄频谱相似. 再加上钕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地层学及古生物生态的证据, 推论祁连地块并非由华北地块裂解出来再拼贴回去, 而是与扬子地块有较强的亲缘性, 在新元古代时同属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大约在震旦纪末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出来, 形成当时原特提斯大洋中的陆块, 并于早古生代时随古祁连洋的闭合, 与阿拉善地块聚合形成北祁连褶皱带. 因此, 认为古祁连洋其实就是原特提斯洋的一部分, 北祁连蛇绿岩属原特提斯蛇绿岩. 此外, 早古生代时祁连地块发生明显的大陆再活化作用, 此作用与柴北缘大陆板块的深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董为  傅仁义  黄慰文 《科学通报》2010,55(14):1376-1380
1981~2007年在辽宁省海城小孤山遗址进行了5次考古发掘,共出土哺乳动物化石40个种.对小孤山动物群组成成分的分析及与其他相关动物群的比较显示,小孤山动物群与山城子、古龙山和榆树动物群最相似,是典型的北方区系的动物群.根据小孤山动物群的组成、所含绝灭种类与古老种类的比例等方面综合判断,其生存的时代范围应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之内,其中包括MIS4阶段.小孤山动物群生存的时代以温带气候为主,但受末次冰期的影响气温偏低.当时的环境整体偏潮湿,有较多的森林以及局部的水域、沼泽和草原.这种环境具备足够的食物与水的资源,适宜史前人类在温暖季节来到这里栖息.而寒冷期的MIS4阶段或可以驱使史前人类南迁,或激发他们发展用火技术.  相似文献   

19.
广西崇左江州木榄山智人洞古人类遗址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智人起源的争论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最近, 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初始状态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及大量与之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 木榄山智人洞哺乳动物群以江南象与初现的亚洲象及巨獏等组合为其特征, 截然不同于华南早更新世的巨猿动物群和中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是典型亚洲象动物群的早期代表. 依动物群性质、地层对比及铀系年代测定木榄山化石智人和伴生的哺乳动物群的时代为距今约11万年的晚更新世早期. 该动物群主要由热带-亚热带型动物组成, 但木榄山动物群中森林型动物种类单调, 草地类型的动物相当多, 这表明当时的气候可能比以前干燥. 木榄山智人的发现对研究现代人起源及其环境背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藏羌塘地区的地质特征兼论古特提斯海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地区系指改则、班戈县以北,可可西里山以南的一块无人地区。该区的地层明显地可以分成三套岩系:基底变质岩系,晚古生代到中生代的盖层沉积和晚白垩世到第三纪的断陷盆地沉积。基底变质岩系命名为阿木岗群,它主要的岩性为前泥盆系的绿片岩。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主要是厚度不大、未变质的浅水碳酸盐和碎屑岩沉积,它代表着相对比较稳定的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本文还对该区的岩浆活动以及区域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上述的地质特征和不同时代的地槽褶皱系环绕着羌塘地区周围,表明羌塘地块确属存在。结合邻区资料,笔者认为在石炭~二迭纪时羌塘地块位于冈瓦纳和北方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它和其它的类似的地块一起,使古特提斯呈现出一种岛(微大陆)海的构造格局。由于没有广阔的大洋,那么处于所谓的冷、暖水生物群之间的混生和过渡现象也就容易解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