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世界观的提出是欧洲语言人文主义的一大建树.语言从人创造世界的角度说是一种人的尺度、人的主观行为;语言从制约人对世界的认知的角度说是一种物的尺度,具有客观性.语言世界观的能动作用,本质上在于其中介的力量.语言把世界“词语化“,把世界转化为精神和思想.语言并不创造世界,但它揭示了我们的世界.它是我们遭遇世界的方式,是人类与世界的根本纽带,是人类与世界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谋划     
语言不是人类的工具,相反,语言是人类的主人.语言的本质就是它自身,语言"说",语言才敞开,世界也才能敞开,语言不"说",世界混沌一片.语言开启了理性的世界.我们所有的思考都存在于语言的"说"中.语言"说"出它的存在,语言敞开,显示.语言"说",语言在谋划,逻辑思维是语言的谋划,文明也是语言的谋划.  相似文献   

3.
心物交感与语言的原始营造──关于语言起源的一种假设胡家才在人类的一切创造中,语言可以说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最伟大、也最神秘的创造。语言的创造使人类获得了从事其他一切创造活动的最基本的思维能力,从而使人类能够同世界建立起关系,使人类从与自然的混沌同一...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和语词的意义是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从语言与自然世界、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类的情感世界3个方面讨论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以及语言理念主义的合理性。作为系统化的符号,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人类沟通主体的人与客体的外部世界的桥梁,是联系人类符号化的思维与存在的纽带。近代西方哲学研究转向语言分析,此语言学转向仍是为了研究存在,旨在揭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语言和存在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实践创造了某些真理或存在。  相似文献   

5.
法国杰出的象征派诗人、文论家瓦莱利说:“在这些创造诗的世界并使它再现,使它丰富的手段中,最古老、也许是最有价值然而最复杂、最难使用的一种,是语言。”语言在写作中的位置,犹如《伊索寓言》中的“舌头”,往往使作家与研究者产生痛苦与困惑.近期来,笔者从写作心理角度对语言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思考。要把握语言,必须确定语言把握的系统范围。在一般写作语言的把握中,往往只注重对表达性言语的研究。表达性言语是指写作时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语过程。人创造符号,同时被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西方现代分析哲学中有关宗教语言哲学方面的论述加以概述,主要围绕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和福柯哲学思想中的对思想话语的阐释展开,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宗教无疑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和取向。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宗教作为人类构建世界的一种活动,它通过语词、文本以及符号性的象征体系;通过心理活动和体验;通过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通过社会组织与人际沟通网络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场域或生活氛围,它是人类社会的现象、经验和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陆明明 《科技信息》2011,(1):I0137-I0137
洪堡特对近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其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的洪堡特,通过人文主义语言研究哲学立场与方法对语言世界观问题的明晰化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基于洪堡特关于语言本质的思想及其影响,本文主要概括表述为三个方面:(1)语言是一种官能;(2)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3)语言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人类学哲学视野出发,探讨了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就有一种自然的抑或是社会的价值引导.由这种价值引导把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社会和历史既区别开来又统一起来;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不断实践循环的引导中,通过有意义的价值导向把实践和认识、真理性与价值性、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决定论与选择论、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种新实践观的价值引导观察世界,形成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实践价值引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人类哲学史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都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卡西尔则一反常规,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路数。  相似文献   

10.
蒋晓琴 《甘肃科技》2005,21(8):201-202,15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越来越显的尤为重要。因为,只要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人们用它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识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取得最佳的效果。可以这样说,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问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无序。国内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人占53%,说好和用好汉语普通话的人就少至甚少。所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符号,认识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整理词语,规范语言,推广民族共同语言,制定有关语言运用法规,是语言作为全民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符号,作为一种功能性和工具性的存在,是人类约定俗成的对象指称,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基本工具,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创造成果。这样一种存在,也是一种意义性和为我性的存在;它存在并产生于人类历史的一定关系之中。因此,就其哲学本质而言,符号就是人类在特定关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指称对象、表达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功能性和工具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语言符号是联系人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人借助语言符号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而不同的语言符号所指向的在人们心中的事物也必然有所不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在对英汉语符意指系统差异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英汉语民族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不同之处,即世界观和语言哲学观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言语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从社会本质来分析,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结构本质来分析,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一种符号系统,从逻辑学的观点来分析,语言是种概念,言语是属概念;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一种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14.
只要与邦外产生交流与交往,便不可避免地通过翻译活动产生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它在本质上仍是本国语言,因为使用的语言符号本质上仍是本国传统的;但是,从语源学、语义学、语法学等角度上看,它却又融入了异域的一些因素,我们称这种语言为翻译语言.翻译语言包括“外来语”、“欧化语”、“西化语”这样一些概念和成分;但区别于后者的是:翻译语言是以其自身的语音、语汇及语法为系统研究对象的.其目的大致有三:1.从文化——语言进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语言在何种程度上能被或已被本国人民所接受;2.从翻译语言的成功性来检讨以往翻译标准的得与失;3.从翻译语言与本族语言的相融性来窥测世界语言大同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暧昧语言是日本人使用模糊的功能,为了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的交际策略,和周围的人营造和谐的社会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交际技巧。暧昧语言可以满足特殊的社交需要,是一种用曲折暧昧的方式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符号,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语言现象,是日本人民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暧昧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日本人在长期实践中,运用模糊功能,达到和他人和谐、高效地进行交流的语言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模糊理论,揭示暧昧语言文化的功能和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的对应性与任意性并无矛盾。对应性体现的是语言符号内部形式与其意义约定俗成后的一种关系。传统观点夸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忽视语言符号对应性,这有失偏颇。从对应性看“名物化”论会发现其问题所在,“名物化”与“名词化”理应存在对应关系,这是语言“形-义”符号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暖昧语言是日本人使用模糊的功能,为了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的交际策略,和周围的人营造和谐的社会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交际技巧.暖昧语言可以满足特殊的社交需要,是一种用曲折暖昧的方式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符号,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语言现象,是日本人民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暖昧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日本人在长期实践中,运用模糊功能,达到和他人和谐、高效地进行交流的语言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模糊理论,揭示暖昧语言文化的功能和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意义”     
本文在概括语言哲学、价值论和符号学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意义的普遍本质作出界定。并且指出,只要承认符号世界的存在,就要承认意义世界的存在。人类追求意义,创造意义,是为了在更为合用、合理、合宜的形态上占有世界,不断提升、高扬自己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排除了语言的非有机组成部分———声音和文字后,从语言的本质上做出的论述。语言符号中的"能指"符号,即音响形象,是一种既非声音,也非文字的非物质的心理印迹,任意性原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概念和音响形象的关系的描述,它是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而"象似性"是对语言符号内部和外部之间关系的描述,它普遍存在于语法层。因此,从此意义上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象似性既不是对任意性的挑战,也不是对任意性的有力补充,二者各自存在,互为独立。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9,(4):61-63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从人类学及民族学角度对语言进行了独特的哲学思考,提出了"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内蕴形式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等语言哲学观点。本文试图从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出发,分析探讨《易经》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