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是综合法理学的代表性著作。其理论脉络是先通过对西方法哲学思想的历史考察,得出必须从价值、社会等因素综合解释法律制度的结论。然后基于其人性论的理论预设和对于价值与社会因素的解释,阐明了法律的性质和作用、渊源和技术等一系列重要的法理学问题,表明了其整合历史上有限片面的真理,建构综合法理学的理论立场。笔者以为,法理学进行综合的研究是必要,也是可能的,但关键在于找到一个结合点,而综合法理学的这一理论进程虽然反映了法律的永恒矛盾关系,但其对人性、社会与法律的内涵和相互关系的论述并不完全让人信服,因此综合法理学在宏观方法论上的意义甚于具体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多元主义语境下,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相对独立又长期并存.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乡村法律秩序过程中,要给予习惯法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处理好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积极推动国家制定法与习惯法的良性互动,逐步实现乡村社会法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自由秩序原理》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作,该书中关于自由的论述极为精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研究路径。作者拟对该书的主要部分即自由和法治理论进行粗陋的述评,以深化对自由和法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法律秩序的概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凯尔逊纯粹法学的法律秩序概念的探讨,提出了“法律规范=法律秩序=国家”的理论。其次对马科斯·韦伯和庞德的法律秩序现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法和社会秩序及社会控制之间紧密结合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由秩序原理》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作,该书中关于自由的论述极为精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研究路径。作者拟对该书的主要部分印自由和法治理论进行粗陋的述评,以深化对自由和法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法律价值是法理学的基础,也是法律研究的基础。就一般来说,它主要包括秩序,自由,平等,正义,效率等要素。其中秩序与正义是法律价值各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它们之间既有融合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本文主要分析秩序与正义间的联系和冲突及冲突的解决办法,力求找到一种途径,使这两个要素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为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陈光 《潍坊学院学报》2007,7(1):153-155
秩序似乎是任何正式法律寻求其合理性的落点所在,法律要导向或维护一种秩序,这并没有错,但比秩序更高的价值是自由和公正,所以,法律更应保障自由、体现公正。此处的法律指的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而法律的生成必然离不开立法。于是,立法直接影响着法律对各种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通读新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的著作《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了解哈耶克在建构其自由主义理论的逻辑上,形成宏大的自由主义社会哲学体系,阐发了从社会理论到自由理论再到法律理论的建构过程,理解法律理论是把握社会理论和自由理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是20世纪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法治下的自由.<自由秩序原理>是其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作,该书关于自由的论述极为精辟,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研究路径.自治立法思想与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相契合,属于自生自发秩序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大国的崛起对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能起到重大的促进、阻碍作用;而既定的国际法律秩序则对崛起的大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探寻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如何利用现有的国际法律秩序促进自己的崛起,并对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描述宋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人们的生活习惯、外交情况等背后的意识形态问题,详尽地阐述了宋代的重要法律制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制度的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与秩序并非一对冲突的法律价值。自由与秩序法律价值的冲突,实质上应为自由与存在于法律秩序中的其他价值追求的冲突。秩序价值是自由价值形成的基础,人们通过法律在获得自由价值的同时必然也相应地获得秩序价值;同时,秩序价值必须依附于其他价值而存在,抽象的、不包含其他价值的秩序价值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14.
哈特的《法律的概念》是新分析法学形成的标志,它集中而系统地表达了哈特的法理学思想,该书从批评以奥斯丁为代表的早期分析法学的法律定义入手,对法律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其他概念,进行了全新的、具有初始意义的解析,被学术界誉为20世纪法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我国刑法胁从犯的法律规范中蕴含着主客观相统一、因果关系和公正合理的价值取向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与受早期唯物和唯心哲学影响的奴隶制、封建制甚至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相比,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使我国刑法胁从犯的法律规范更为科学。我们应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指导我们的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工作,使之在科学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蔡月鹏 《科技信息》2012,(19):282+287-282,287
本文就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时代,《财经法律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进行了了浅析,希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法律移植与本土化一直是法学界的争论热点,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在中国法学界关于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争执也由来已久,虽然至今仍未得出统一看法,但在法学界移植西方法律却已成为不争事实,在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中,刑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以《大清新刑律》为代表的中国刑法近代化的过程确实非常艰难,但却推进了中国刑法的近代化进程,至今仍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进一步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并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尔施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现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共产国际理论)丧失了马克思主义本应具有的哲学意蕴。他认为,哲学是关于社会的总体认识,是关于人和自然的完整的、不分裂的、本真状态的认识,因此要实现世界的完整性,整合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分裂一定要在现实中实现哲学。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的总体认识,因此它是哲学,不是无批判的解释世界的纯粹观念,而是以革命的、批判的方式解释世界,以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消灭一切国家以及为其服务的、作为观念组成部分的所谓哲学为最高宗旨的观念,因此它又超越了哲学本身,具有了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法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作为人定规范不能也不应当被信仰,人们所要信仰的应当是法律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法律精神。法律的实施、法治的实现是需要人们信仰法律,这种观点恰恰是一种颠倒。不是因为要实现法治而要求人们去信仰法律,而是要去信仰符合理性要求的制定法,从而在内心形成一种价值的趋同,不自觉地实现了法治。对法的信仰,能够促进人定法律规范向公平正义的“法”的接近;对法律的信仰,有利于对法的信仰的形成。普法教育是法的信仰形成的基本途径;以权利为本位、以自由为最终目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基础;完善的经济体制、文明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法律制度是法治观念树立、“法”的信仰形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从裴廓德号的悲剧和以实玛利的幸存入手,分析《白鲸》中折射的关于人与自然伦理秩序的思考。指出裴廓德号的沉没是对人类破坏人与自然之间伦理秩序的必然惩罚,而以实玛利的幸存则构建了体现在小说中人与自然生命和谐共生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