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司法公正了,实现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司法公正由诉讼程序公正和诉讼实体公正构成。本文将详细介绍诉讼程序公正观念提出的背景,现在社会对诉讼程序公正的理解,诉讼程序公正与诉讼实体公正的关系,诉讼程序公正与诉讼程序效率的关系,最后探讨诉讼程序公正在我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魏勇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8):25-26,31
正当法律程序是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保证。正当法律程序对行政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作用下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程序原则在行政法中逐渐受到了重视。坚持正当法律程序在行政法中适用的前提、方法和原则,坚持行政程序的立法法治、执法公开、公正才能够使行政法符合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法治社会中,律师在配合司法机关作出裁判,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以及在监督法官正当行使裁判权,确保司法廉洁和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律师在参与诉讼业务,保障司法公正中的作用将会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5.
针对个案反映的我国刑事诉讼若干程序虚置化问题,出于实现刑事法治、维护法律正义之目的,提出大胆借鉴美国程序优先理念,大力完善推行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机制,努力使司法界和全社会普遍认同:当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不准许违背正当程序去追求正当结果。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是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实体公正是公正的本源,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实体公正具有相对性,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实体公正优先论和程序公正决定论皆不可取,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程序优先。实现司法公正需做到以下几点: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建立能够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司法体系;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惩治司法腐败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很重视实体公正,但司法机关掌握的案件事实与真实的客观事实存在着差距及法律规范存在疏漏和冲突,难于不折不扣地实现实体公正。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努力中,应把程序公正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程序立法、强化监督等工作实现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梦想的实现要依靠民生改善作为基石。制度与公平正义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合理制度的具体化,合理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民生改善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内化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成为梦想实现的最终受益者。  相似文献   

9.
程序正义论     
司法活动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目标:一是实体正义,二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理念起源于西方的自然正义思想,被认为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程序正义是追求实体正义的工具和手段,实体公正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两者相互一致是最好的结果,但是由于程序本身的不完善性,两者必然会发生冲突。此时程序正义就必然体现出优于实体正义的品质,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首先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立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影响到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的公正与否。程序公正一直是实体公正的绿叶,而实体公正要得以真正实现,前提是要保证程序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公众监督公权力实施的有效途径。法律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唯一依据和标准。民众和媒体不能左右司法。司法机关应当在保持中立的前提下接受舆论的监督,强化司法职能,推动司法审判的程序公开、公正,最终在现行法治环境的推动下,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提高。司法与舆情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社会和谐发展,两者是互利共赢、和谐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检察委会的回避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和弊端,由于立法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务方面缺乏操作的可能性。作为一个保障实体公正的诉讼程序,检察委员会的回避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不能单单依赖回避制度本身,还需要完善该制度的上游和下游的其他相关联的诉讼制度。文章认为,构建检察委员会的回避制度不仅有利于确保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增强司法的权威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程序公正是民主实体和结果公正的前提和保障。要实现民主监督职能,必须遵循程序参与性、中立性、对等性、控权性等主要原则。从程序公正视角审视,当前的村级民主监督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程序缺陷,使得民主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实现。因此,村级民主监督必须遵循程序参与性、中立性、对等性及控权性等基本要求,监督程序越中立公正,越具有产生公正结果的能力,从而使民主监督的效力得到最充分、最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公众监督公权力实施的有效途径。法律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唯一依据和标准。民众和媒体不能左右司法。司法机关应当在保持中立的前提下接受舆论的监督,强化司法职能,推动司法审判的程序公开、公正,最终在现行法治环境的推动下,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提高。司法与舆情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社会和谐发展,两者是互利共赢、和谐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认为“上诉不加刑原则”与我国现行的审判监督程序之间存在内在矛盾。即“上诉不加刑原则”注重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实现程序公正,而审判监督程序则侧重于实体公正的发现。进而提出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建立有条件的不加刑制度,充分维护被告人的上诉权,以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关于司法公正的呼声日渐趋高.司法的正义不仅是实体的正义,关键是通过程序的正义来实现实体的正义.量刑的公正,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刑事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专门的量刑程序是确保量刑公正的重要途径.作者从建立与定罪程序相分离,赋予和保障控辩双方对量刑程序的参与权利,完善裁判文书中量刑理由的阐述等方面对专门的量刑程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程序公正并不仅仅是追求实体公正的工具和手段,它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可保障、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可控制法官的恣意,防止人治在诉讼中的过度膨胀,可促进纠纷的真正解决。程序正义与效率均是诉讼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两者在价值趋向上既有矛盾,又有重合。  相似文献   

18.
假释制度在我国的执行情况表现为以减刑为主、假释为辅,其得不到"重用"之原因为其适用条件中的"不致再危害社会"条件会带来适用错误之风险,更为重要的原因为该制度存在实体条件设置与程序设计方面的不合理性。改变这种不利现状之对策在于从构建假释申请程序、设立听证制度、防止减刑冲击与修改假释实体条件等方面来完善现有的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强制征地拆迁"已成为社会公众指责城市建设的一种"诟病",探索和谐化的土地征收模式,亟待研究。作为城市建设的典型,温州创造了"民众诉求"推动式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它以"民众诉求推动"与"政府回应改革"为架构,具有民主性、回应性、责任性特征。温州"民众诉求"推动式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有效地回应了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失地群众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而有利于化解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法律的实体内容与正义的指向一致的前提下,若按正当的法律程序维护社会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利益,就能实现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反映,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正义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目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法律和实现正义无法完全吻合。本文试从多角度予以分析,重新界定程序合法与实质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