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讼"与非讼解决争议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法“无讼”目标的指引下,形成了调解、调判等司法传统,其对当代诸种非讼解决争议方式具有深远影响。审视历史并正视现实,应充分理解非讼解决纠纷的积极意义,加以借鉴、继承才是理性的态度。将诉讼方式与非讼解决纠纷机制结合起来,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调解制度及其保护权利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制度是中国最具有文化代表性和最富有文化韵味的司法形式。传统调解形式有官府调解、官批民调和民间调解等,其程序包括纠纷的受理;纠纷的调解———训导、道德教化、息讼;纠纷的解决———和解、具结协议。调解过程贯穿了“息讼”、“无讼”、“德化”和“和谐”等原则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最高价值导向。它对维护古代中国的稳定和秩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它却又必然具有与生俱来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调解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手段,在解决非讼纠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在非讼纠纷解决或多元化争议解决的各种模式中,解决争议的裁决者或协助者应满足相应的职业伦理要求,作为争议双方当事人也应该遵循相应的伦理道德。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调解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对调解中伦理道德问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无讼”的法文化传统始于儒家的社会理想,是所谓“以德去刑”之极端;随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法治精神的东渐与公民意识在中国的成长,特别是近两年不断曝光的民事大案,“无讼”传统受到了猛烈冲击;公民的诉讼权要求促使这一传统观念的内核发生裂变;而当前中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为“无讼”传统的延续带来一线转机。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苏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一项特色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誉为”东方经验”而享誉世界。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法院调解制度在具体实施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法院调解的缺陷提出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法》关于调解的一般禁止与诉讼实践中法院广泛采用的“协调和解”使得成文法关于调解的制度设计形同虚设。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应当充分肯定司法实践中关于“协调和解”的有益经验,并针对行政诉讼调解进行制度化的构建;在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时候,应当明确调解的原则、适用范围和程序。  相似文献   

7.
“无讼”思想源于先秦道家、法家、儒家的思想,明政府亦在徽州民间倡导“无讼”之理念;徽州地区大量“健讼”行为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体现出明代国家存在着制度规范与实际运作不统一的弊病。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诉讼和解作为诉讼契约的一种方式已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青睐,它以当事人的合意来解决纠纷,体现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意思自治",能及时、彻底地解决纠纷,减少大量讼累。而实践中,由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影响,造成当事人自行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严重萎缩的局面,法院调解本身又受职权主义的影响,性质定位不妥,根本无法良性运行,并且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因此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正是期望通过构建我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来克服法院调解存在的尴尬,并为丰富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方式而做些许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诉讼观念是处于不同社会阶层 ,及在权力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对诉讼的普遍的看法、心态有不同的表现。呈现了“无讼”、“息讼”、“厌讼”、“贱讼”、“惧讼”、“健讼”等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多角度的形式。通过对不同诉讼观念的基本成因、报持该观念的群体及各观念的不同内涵的研究 ,对各种有关诉讼的观念进行比较研究 ,梳理其中内在联系与表现 ,对于认识和理解我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制环境具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诉讼调解制度因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有着固有的优势而倍受推崇。但是,诉讼调解制度也不是万能的,即诉讼调解在实践中所发挥的功效也是差强人意的。我们通过实证考察发现,无论是从结果意义上还是行为意义上分析,诉讼调解在结案、化解当事人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其他方面均存在实然与应然状态的差异,而且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超讼诉求、个案性的诉讼调解、多主体的利益博弈以及"破窗效应"等均制约着诉讼调解功效的最大发挥。因此,我们应理性对待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鹏飞  孟民强  朱建水 《科技信息》2010,(17):J0275-J0275,J0310
本文阐述了环境纠纷调解制度根植于中国“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从权责配置、组织建设、调解程序、司法救济四个基本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环境纠纷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民事非讼事件的审理设置了非讼程序制度.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成为民事审判程序制度的基本分类,它们有着不同的程序原理;非讼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在预防民事纠纷、保障公民民事权益及简易、迅速裁判的达成等方面发挥了独特功能和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诉讼观念是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及在权力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对诉讼的普遍的看法、心态有不同的表现。呈现了“无讼”、“息讼”、“厌讼”、“贱讼”、“惧讼”、“健讼”等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多角度的形式。通过对不同诉讼观念的基本成因、报持该观念的群体及各观念的不同内涵的研究,对各种有关诉讼的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其中内在联系与表现,对于认识和理解我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制环境具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尽管“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已成为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之一,在现实的行政审判中却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调解结案的案件。由于没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导致相对人利益的损害。通过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因分析和对他国和解制度的考察,在我国行政诉讼领域建构调解制度是具有可行性的。并由此探讨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应遵循的原则,适用的范围和程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纠纷的和解源远流长,有"息讼"和"无讼"的传统。在当前的环境下,民事诉讼主要依赖调解制度解决,和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应当完善立法,确定民事诉讼和解的范围,将民事诉讼和解的法律法规制度化,切实保障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从而引导民事纠纷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6.
董瑜 《科技信息》2011,(31):59-59,444
我国农村的环境纠纷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目前的环境救济非讼解决机制在农村中有一定程度的使用,但未能达到有效的制度目标,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予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存在着“无讼”法律传统,“无讼”法律传统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原因不仅仅是传统中国有着追求和谐的哲学文化传统,其实西方法律也有着对和谐价值的追求,更为直接的原因来自当时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本身的因素。从技术层面来说,“无讼”的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有着一定的契合,但从本质来说“无讼”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相悖的,只有真正解决了我们的法治问题,才能将“无讼”法律传统深厚的历史资源引入现代。  相似文献   

18.
巴秀丽 《科技信息》2011,(18):I0069-I0070
民事诉讼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是诉讼内调解。近年来我国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发展迅速,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诸多弊端,应从多方面着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9.
调解是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我国目前法律规定了行政诉讼以不调解为原则,而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却存在着大量的调解现象,这种立法与现实,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引发了我们对在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其在解决纠纷、协调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法院调解制度相对于法院审判制度也具有相对优越性。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院调解制度不管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因此,有必要从法院调解原则、法院调解程序、法院调解的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