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死亡赔偿金是对被害人的继承人的财产损失的赔偿。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应当包括两层含义,即对生命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和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补偿性赔偿。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功能应该包括:补偿功能、抚慰功能、预防功能。死亡赔偿的三大原则分别是:价值位阶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完善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包括增设生命权本体损害赔偿的国家死亡抚慰金制度、以合理填补原则确立死亡赔偿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有关死亡赔偿金性质的争议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自己关于死亡赔偿金的理解进行证成。如何对其定性才能更加贴近对正义的追求,本文从立法和学理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摸索,望能做出一定的新解。  相似文献   

3.
死亡赔偿金是人身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受害人近亲属利益的维护及社会正义的实现。笔者从死亡赔偿金请求权的理论基础及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出发,指出正在制订中的侵权行为法应以继承主义为基础,以受害人可得利益为中心,重构死亡赔偿金制度,以期真正实现侵权法损失填平之功用。  相似文献   

4.
死者人格利益,就是指自然人死亡以后,其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利益。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就如胎儿是否应享有一部分民事权利一样,在立法与学理上探讨与争论由来已久。在此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必要性、法理性质分析、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稍加评论。  相似文献   

5.
残疾、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抚慰金的概念分野面临着效应价值和规范技术上的质问。在我国民法典之民事责任法设计中,理应对在违约场合中不能借助侵权责任法加以实现的某些精神损害救济留出应有的通道。我国国家实定法对主体精神利益的保护总体持谨慎态度,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主体精神利益保护需求与救济制度供给不足的矛盾;有关主体精神利益保护的现行制度框架存在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的双重冲突。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就现行残疾赔偿金赔偿年限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接着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其合理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死亡态度论     
死亡是一个事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此人们的死亡态度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尤为重要。分析人的死亡态度,实际上就是分析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研究人的死亡态度,帮助人们认识与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是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合理把握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死亡后,原依附其身的人格利益是否存续?如果存续,其形式为何?当这种利益遭受侵害时,如何维护?本文对与死者生前权益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健全与完善我国维护死者生前利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分割赔偿金"是美国惩罚性赔偿改革的措施之一,主要用于克服原告为了获得巨额赔偿金而滥用司法程序的弊端,其可产生提高司法系统效率、促进双方当事人进行和解等效果,但遭受到来自美国宪法修正案等方面的质疑。同时,该制度的诞生引发了美国重新解读惩罚性赔偿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命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势,法律意义上的生命仅指自然人,而不指其他生命形式,它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人类保护有生命的野生动物,但野生动物并不享有生命权,生命权的内容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和有限制的生命利益支配权,文章还通过生命权的法律保护,生命权与健康权,生命权与人格尊严,生命权与其他利益的关系来论述了生命权的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狄金森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爱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5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她对死亡的态度是不讳恐惧、积极探索、敢于直面,而她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她赋予死亡以生命,为人类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以来,著名的美国硅谷连续发生数起精英人士非正常死亡事件。据调查发现,死者生前都是在夜色中收到一个邮差送来的一封信后,三天内被人割去头颅致死。有人说这是死神派来的"死亡邮差",送来的信就是《死亡通知书》。一时间整个硅谷人心惶  相似文献   

13.
石评梅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就象一把利刃,直指人类灵魂最深处,向我们逼问人生的意义、价值,逼我们思索命运与人类的关系。坚强与脆弱、勇敢与消极,尤其是对死亡的直面与思考,构成了其散文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石评梅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就象一把利刃,直指人类灵魂最深处,向我们逼问人生的意义、价值,逼我们思索命运与人类的关系.坚强与脆弱、勇敢与消极,尤其是对死亡的直面与思考,构成了其散文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古人对死亡的最基本态度是执著悲观,由此产生两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及时享乐;奋发有为。后者在文学上就是"立言",这类文学有不朽式、忧生式、游仙式和哀祭式等。本文是对"悲愤出诗人"这一传统理论的重大修正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自我意识是人的存在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是死亡意识。通过体验死亡,思考死亡可以建构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中世纪的上帝随着人的理性和意志的恢复已离我们远去,但理性和意志给世界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人自身的堕落。道德的本质是自律,自律源于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人的信念和信仰。面对出生和死亡,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死亡观,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7.
18.
庄子的死亡观集中体现在生命相对论,自然本体论和精神超越论三个层面。其美学思想是在人向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道”和“德”两个美学范畴为基础,借助精神外在和内在无限超越的双向统一,建构超越时空有限性的美学死亡观,使死亡的忧惧感化为精神的至乐感,回归“道”体的本原状态。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死亡观集中体现在生命相对论,自然本体论和精神超越论三个层面.其美学思想是在人向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道"和"德"两个美学范畴为基础,借助精神外在和内在无限超越的双向统一,建构超越时空有限性的美学死亡观,使死亡的忧惧感化为精神的至乐感,回归"道"体的本原状态.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是个善于关注、描写死亡的作家。他无论是生平、还是创作都具有浓郁的死亡情结。本文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入手,分析了生活给他带来的创伤和启示以及他死亡情结的影响作用。又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剖析了他死亡情结的内涵。进而认定,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应包括对死亡的充分认定和积极面对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明威死亡情结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