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继永 《科技信息》2009,(11):199-199,135
朗读,随着语文课堂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晓解”读”的要义,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急待探究的焦点。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虹。  相似文献   

2.
叶素萍 《科技信息》2009,(17):221-222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力感染力和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本文以龙湾区开展“我心中的好课”获奖的三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为契机,就目前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期待中朗读”、“教师范读,读出神韵”、“创造性朗读,或补白想象,或揣摩言外之意”、“精彩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背诵”的拳措,使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朗读教学是高质有效的语文教学的综合体现,有人把“朗读”定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底线。可见,朗读是否高效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而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训练目标模糊、训练内容繁多、训练过程无序、训练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尽最大可能地在课堂上呈现出高效朗读呢?我认为可以弹奏以下三部曲: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秀利 《科技信息》2008,(14):295-295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语文课堂中朗读应注意的四种方法:适当泛读,唤起共鸣;复朗读,领悟语言之美;用心用情,注意方法;“四步朗读”,流出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日一老师提问学生:“假如在你的一生中只剩一天的光阴,你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答日:“带上足够的钱周游世上的名胜古迹。”另一生答日:“到豪华宾馆大吃一顿,美美地享受一下。”第三个学生答日:“上一天语文课。”老师听了很欣然,又问:“为什么?”“因为上语文课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哈哈——他的话引起了学生的大笑,那位老师也尴尬地笑了。这仅仅是一则笑话吗?不是!它说明了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也映射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仍徘徊在“不考的便是不教的,不考的便是不学的吼隆圈里。我们语文老师往往一面忙于教改,一面又疲于应试,无异于带着枷锁的舞蹈。语文中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也难以实现。所以目前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7.
管微琴 《科技信息》2011,(5):285-285,27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基于对话的语文教学,就要成为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在咀嚼语言、品味语言中感悟文本、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8.
杨冬云 《科技信息》2009,(8):232-23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语文成绩,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必须引“源头活水”进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语文“人文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运用被“击活”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语文的本来面目。学语文,不能只靠课堂,还要走向生活实际。社会时时是语文课堂,处处有语文信息,只有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使语文活学活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还语文以本来的面貌,让语文“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综合,走向智慧”,引领语文走向返璞归真之路。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享受快乐。让语文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人文魅力倾倒学生;智慧魅力熏陶学生,使语文成为学生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愫。  相似文献   

11.
王金强 《科技资讯》2014,(28):150-150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熏陶情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对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亚娟 《科技信息》2009,(19):249-249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锻炼良好思维品质,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语文老师应从文本的“动情点”“精彩点”、“关键点”、“探究点”、“思考点”选准切入点,塑造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捷径,更是读者心声的复活,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素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效开展朗读教学,真正发挥其效能。  相似文献   

14.
缪芳 《奇闻怪事》2007,(9):10-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犹如“手心”与“手背”,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自立。所以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在“两性”之间建立支点?我认为只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积累、运用等语文活动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5.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懂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尤其是朗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理解和感受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过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力,增强记忆读物的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邻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通过朗读,可以丰富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作为一种艺术的有声语言,我们究竟该怎么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便摇头晃脑地大声读,难道他们读书真能读到灵魂里吗?我想,如果缺少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的话,即便是慷慨激昂,又能读出什么真情,悟出什么意义呢?还有的教师为了图懒省事,干脆就一遍一遍地放录音,可学生们机械地一遍一遍地读,结果遇到别的文本时却不能灵活理解地朗读。看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6.
朗读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朗诵获得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始终需要注重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朗读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文,讲解透彻,使学生理解其内涵.对于学生已然理解的知识可不进行讲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朗读的的重要性.通过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接收情感的熏陶,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尝试从朗读的角度,浅析阅读教学的方式,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语文,这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我认为这与我们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有的教师上语文课根本听不到读书的声音,忽视朗读,只重分析,一篇优美的文章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兴味索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吐白沫,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用这样的方法教语文,学生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其实,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中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再加上语文课文文质兼美,也适宜朗读,因此朗读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和作用。具体地说: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支配的。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因此,诱发兴趣已成为课堂艺术所追求的第一个,也是基本的一个艺术效果。而朗读则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朗读是变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好的朗读是一种艺术。中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如果老师能语音标准,字正腔圆,有声有色,以声传情,活灵活现地再现课文的意境,学生觉得语文是鲜活...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知中的疑问,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提问上,存在着两种误区: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让我们再一次面对语文学习,领悟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它独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美丽的传说,瑰丽的风光,精妙的语言,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情感,让我们赞叹不已。但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讲台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茫然无知,随着阅读和作文的较深,学生更是望而生畏,渐渐就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