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偏钛酸为原料制备水合TiO2,经煅烧获得TiO2超微颗粒,利用XRD、TEM等手段测试样品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水合TiO2经300 ̄600℃煅烧可得到金红石相结构,经600℃煅烧样品粒径为10 ̄20nm,大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
微细氧化镍粉的制备(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镍为原料,用草酸盐淀淀-煅烧方法制备了粒度为1-5μm的微细氧化镍颗粒。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c(NiSO4)=0.5-1.5mol/L,n(C2o62-4):n(Ni^2+)=1.2-1.3:1,pH=4-5,沉淀温度40-55℃,煅烧温度500-900℃,煅烧时间4-6h。  相似文献   

3.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0<δ<1),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MnFe2O4-δ,δ>1)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了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为MnFe2O4,一部分仍然保持MnO-FeO固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淀粉类衍生物作有机多功能酸络合剂的溶液合成法制备纳米钙钛矿La0.8Sr0.2MnO3+x.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在100℃下蒸发、炭化及经400~1300℃不同温度下煅烧3h后的显微结构和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钙钛矿结构La0.8Sr0.2MnO3+x相的形成温度为500℃,其形成温度低的原因可能是炭化后金属离子与其它离子或基团结合力较弱因而活性高.700℃是比较理想的煅烧温度,由此制得粉体结晶完整,且晶粒细小.晶粒尺寸20nm左右,颗粒尺寸为15~60nm.  相似文献   

5.
Win于1982年证明了2n阶Ore-(1)型图有边不交的3个1-因子.本文改进这个结果,得到一个新的充分条件:2n(n≥10)阶2-连通Ore-(-2)型图G有边不交的1个Hamilton图和1个1-因子,除非G是附图中所示的图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喷涂法和溶胶—凝胶工艺制备PT/SnO2(Sb)/SiO2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喷涂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Rs为100-200Ω/cm^2的SnO2(Sb)透明导电薄膜,并且以SnO2(Sb)/SiO2为衬底和底电极,用Sol-Gel法制备PbTiO3(TP)。薄膜。TP膜为多晶,与SnO2(Sb)膜之间不存在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SnO_2.ZnO微粒的水溶胶和有机溶胶,实验结果表明,SnO_2·ZnO胶体存在着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应用L-B膜技术制备了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的形貌。通过加热除去硬脂酸后的SnO_2·ZnO膜有好的气敏性及对酒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9.
利用流态化化学气相淀积(CVD)制备Al_2O_3-SnO_2复合粒子。探讨了SnO_2在Al_2O_3超细颗粒上的包敷状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进料浓度比、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nO_2在复合粒子团聚体体相中呈均匀分布,形成Al_2O_3-SnO_2复合粒子,SnO_2均匀淀积在Al_2O_3超细颗粒原生粒子表面,流态化CVD包敷效果优于非流化过程;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中SnO_2含量线性递增;而当反应温度高于300℃,反应物H_2O和SnCl_4配比大于4:1时,SnO_2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in于1982年证明了2n阶Ore-(1)型图有边不交的3个1-因子。本文改进这个结果,得到一个新的充分条件:2n(n≥10)阶2-连通Ore-(-2)型图G有边不变的1个Hamilton图和1个1-因子,除非G是附图中所示的图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μ-氧化双(四苯基卟吩合锰(Ⅲ))「TPPMn(Ⅲ)」2O在酸碱及氧化剂作用下的转化。「TPPMn(Ⅲ)」2O在固态或碱性介质中能稳定存在,在酸性或含水介质中转化为相应的单核锰卟啉TPPMNOH;在空气,H2O2或PhIO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开环,紫外-可见光谱监测上述转化过程发现,对不同氧化剂,「TPPMn(Ⅲ)」2O转化的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Y_2O_3: Eu~(3+)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属醇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均匀的、体心立方结构的Y2O3Eu3+超细粉末.借助TG-DTA、IR、XRD和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凝胶的转变过程和粉末的结构,观察了粉末的形貌和粒径.结果表明:在423℃煅烧已有Y2O3Eu3+相生成,经850℃煅烧即得单-Y2O3Eu3+相超微粉,平均晶粒尺寸为53nm;煅烧温度进一步升高,Y2O3Eu3+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13.
设G为n阶连通图,且对G中任一对距离为2的顶点u、v,有d(u)+d(v)≥n,则称G为OF图.本文讨论了OF图的泛连通性,主要得到下列结果:设G为n阶OF图,则G为下列三类图之一:(1)G是[5n]-泛连通图(2)H+;(3)Km#Kn-m+2及其部分支撑子图,其中3≤m≤n-1,|V(H)|=.  相似文献   

14.
将具有氧敏特性的SrTiO3与TiO2复合化,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SrTiOz-TiO2薄膜,研究了其氧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SrTiO3-TiO2薄膜的n-p型转换点比SrTiO3薄膜的n-p型转换点高,氧敏特性有所改善,从而提高了贫燃区氧灵敏度曲线的线性化。  相似文献   

15.
SO2-4/TiO2-SnO2/ZSM-5催化合成乙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SO2-4/TiO2-SnO2/ZSM-5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上负载钛锡双组元氧化物,比起负载单组元TiO2,在相同的负载液浓度下,催化活性提高了14%,且焙烧温度和Ti∶Sn(原子比)对催化活性亦有较大的影响.在回流温度下,催化剂投入量为乙酸加入量的3.2wt%,反应2h,酯化率达96.4%.  相似文献   

16.
将KMnO4于200~1000℃范围内的不同温度下恒定温分解,制得K4Mn7O16.nH2O(n≈3),KMn8O16等不溶性锰酸盐,实验证明,这些锰酸盐对铁离子均有吸附作用,其中吸附量最大的吸附剂是在550℃下制备的KMn8O16在吸附除铁过程中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制备工艺对SnO_2超细粉颗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相沉淀法,在分析纯SnCl4·5H2O水溶液中滴加分析纯NH3含量为25%~28%的NH4OH水溶液,得到粒度为几个纳米至二十几个纳米的SnO2超细粉末;系统研究了SnCl4的浓度、滴加NH4OH水溶液的速度、干燥方法、煅烧温度及粉末中氯离子的含量对最终粉末颗粒度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醇盐化合物Bi(OR)3(R∶CH2CH2OCH3,CMe2Et)作前驱体,Sol-Gel法合成Bi2O3多晶粉末的过程,探讨了Bi(OR)3性质及合成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并考察了Bi2O3微粉的颗粒性质.结果表明,Bi(OR)3的水解、聚合速度越快或在富氧气氛下煅烧干凝胶利于β-Bi2O3的生成,而乏氧气氛煅烧干凝胶或较小的升温速度则利于α-Bi2O3的生成,最后得到的Bi2O3微粉颗粒近似为球形,粒度范围为60~120nm.  相似文献   

19.
用真空蒸发SnO2-ZnO,获取超微粒结构的SnO2-ZnO薄膜.实验发现w(SnO2)w(ZnO)=80%20%薄膜有较低的电阻率,对乙醇有较高的敏感性,是较好的酒敏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溶胶乳化法制备了纳米SnO2粉末,由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了纳米SnO2粉体的晶化动力学,并采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了它超精细场参数与颗粒精细结构,随着处理的温度升高,无论晶化长大或超精细场参数均分二个阶段发生变化。当热处理温度低于500℃时,SnO2粉末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5nm,纳米SnO2颗粒由近似非晶态的表面相与晶态的体相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