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现今我国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之“矢”来射中国现代化之“的”,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搞清中国特色则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经坎坷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是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现代化,它的走向是“一个主题”,即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支撑”,即经济腾飞,人格再造,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精神明建设,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辩证统一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建设是中心,生产力发展不了,物质明搞不上去,中国不能实现现代化;精神明是保障,忽视精神明,甚至以牺牲精神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中国也实现不了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明建设同时并举,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4.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面对新的形势,迫使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很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了很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一.正确认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矛盾,正确处理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5.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正确区分和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重工业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等。这些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将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社区建设社会功能的论述,阐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漫长而又坎坷的现代化历程。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时空背景及其内外部条件决定了它的特殊历史定位。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道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和新科技革命三大潮流交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这是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8.
杜先明 《科技资讯》2009,(28):226-22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可持续发展的困难,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后发国家的特点造成的。社会主义的诸多优越性,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困难。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丰富着社会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理性思考,在建设道路、发展动力以及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化生活中的矛盾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这些成果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中的二个子系统,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能够有效降低法治的成本,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时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妥善谨慎地处理道德法律化问题,使法律的正义、秩序、人权等价值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2.
论人治与法治(上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治与法治是人作为价值观念存在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人治与法治的共性表现为,都要以法律这种普遍意志形式作为管理社会的基本方式,都强调依法行事;人治的基本法律特征包括个人意志至上性 ,法律的任意性,法律的不可测性,法律与未分化的国家权力同在等,人治的理论和实践在价值观念上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基本法律特征包括;法治的价值基点-防止最坏的情况;法治是在国家权力相对性的理念基础上展开的;法治的基本要求-法的最高权威性;法治以人的社会性行为作为法律的界限;法治确认与人性一致的平等观;法治对国家权力的要求;国家权力的分化,国家权力的非个体意志化和公开化,法治要求法具备可预测性和可诉性。  相似文献   

14.
论顾客导向与竞争者导向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取胜?有的企业持“顾客导向”观念,有的企业持“竞争者导向”观念。本文指出了这两者的片面性,论述了两者协调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高速路上右行规则与无序行驶规则在不同道路负荷下的表现,在开放边界条件下,以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生成车辆的进入时刻和初始速度,建立了两种行驶规则下的行驶模型。分别设计了安全性指标和流量指标,对两种规则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当道路负荷较小时,无序行驶规则与右行规则表现相当,但当道路负荷较大时,右行规则在安全性和流量两方面均优于右行规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给定的有限的参与人集合及有限的备选对象集的条件下,就社会选择规则定义了一种简单多数规则,并给出了一社会选择规则足简单多数规则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给定的有限的参与人集合及有限的备选对象集的条件下,就社会选择规则定义了一种简单多数规则,并给出了一社会选择规则是简单多数规则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法治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治国方略,理性的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德治是指治理国家应以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并要求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今天的法治与德治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与传统的结合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社会规范互补的需要。在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严格执法,惩恶扬善,确保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皋陶是我国上古时期与尧、舜、禹并列被后人誉为“上古四圣”之一的历史人物,也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鼻祖”、“德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梳理和分析了皋陶的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关系转换方法对模态逻辑进行转换, 使用一阶扩展规则定理证明器对转换后得到的一阶片段进行推理, 得到一种新的可用于模态逻辑的推理方法, 并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完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