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先生对美育的大力提倡是功高过人的,但其“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在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仍不免失之偏颇。在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宗教的深层文化功能更不能一概否认。美育与宗教对意识的熏陶各有侧重,可以并存,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以美育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2.
汪义侯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211-212,221
美育心理学思想古已有之,但直到1981年才出现“美育心理学”这个词条。本文主要对美育心理学的思想渊源、近现代中国美育实践、美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美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美育心理学的研究前景等进行阐述。尽管美育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还不完善,但其发展却具有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美育理论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它使人们对美育的理解从狭义走向广义,对其功能的认识由片面走向比较全面,对其本质特征从偏重于道德教育发展为更注重情感教育。但在其发展历程中,明显存在理论系统不完整、感情教育与理性教育结合不够、过于强调“借美教育”而忽略“立美教育”等不足。为此,建议尽快建立与完善美育理论体系,使其实践对象有所扩大,充分发挥美育在当今生活中的特殊功能,并使美育的途径有所拓宽。  相似文献   

4.
书讯     
《美育教程》 (吴瑞裘 张佑周 陈弦章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8.8出版 定价: 15元 本书是“中学审美教育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该课题 1996年被列入国家教委立项的“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作者深入试点学校进行调查和实验,并吸收了近年来美育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经两年努力完成了本书的编写任务。本书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中学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有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小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和广大文学、美学爱好者参考。 《审美鉴赏举隅》 (吴瑞裘 简焕镇著 )中国文联…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的美育,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和借助于大自然、现实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中学语文课包括语言文学.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为此,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美育上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具有较强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因此,认真研究我国现行语义课本中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形态,对于搞好语文教学,对于引导学生感受、认识、鉴赏乃至…  相似文献   

6.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近百年的中学教材解读史中,这篇散文的“空间美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反而偏好于“封建批评”和“自然热爱”的主题解读,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空间的误读,也因此忽视了鲁迅在空间中的审美体验,从而阻碍了空间文化的美育建构。作为回忆性散文,作品蕴含了三个空间:“原风景”的田园空间、三味书屋的双层文化空间,以及与“故事空间”相对的“话语空间”。鲁迅在话语空间与故事空间的往返中,完成了对空间的审美体验。其审美体验过程,不仅回归了传统教育空间,还完成了对“精神田园”的超越,并为中小学美育提供了多种空间想象。  相似文献   

7.
近来偶翻现行中学课本,惊诧地发现所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其中除考虑到语文基础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外,许多课文本身就极具鉴赏价值。语文教学中有着如此丰富的美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学者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鉴赏经验,在保证“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育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8.
系统原理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既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又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深化。中小学美育工作既是主体活动,更强调既“活”又“动”。“活”指内容鲜活,贴近学生生活,形式灵活,能把思维激活;“动”指学生自动参与,主动学习,人际互动,身心俱动。实践中包含美育管理活动、学科美育活动、班团美育活动、校外美育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句话充分说明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爱美是人类的共同本性,而音乐则是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初中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一切好的、美的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差不多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指出美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的基础上 ,对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美育素材进行了梳理、归纳  相似文献   

11.
美育 ,即审美教育 ,也叫美感教育。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就学校美育而言 ,除创设必要的美育设施和良好的美育环境之外 ,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美育的目的。因此 ,探索语文美育的新渠道、新办法 ,自有它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强化美育意识 ,突出美育行为自觉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特点。古代的孔子曾提出通过“诗教”来培育“温柔敦厚”的人性 ,后来 ,孟子的“养性”说 ,荀子的“移风易俗”说等 ,都对美育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近代的…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科美育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主线.笔联系课程改革实际,主要从以美启真、以美辅德、以美育美、以美促“全”等方面论述物理学科美育在课程改革中的独特作用,探讨这些独特作用的具体体现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在梁启超,“趣味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或美育。梁启超强调“拿趣味当日的”与“拿趣味当手段”的不同,提出只有以“趣味”或“美”为目的,才是抓住了趣味教育即美育的本质。这对于当前我国的美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泛美育的倾向,有着直接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谈“美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体现陈珊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已逐步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中谈到: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育尤其重要。美育对人的修养起...  相似文献   

15.
许晶敏 《甘肃科技》2001,17(5):47-47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美育总是伴随着人类文明,伴随着社会文化同步发展,美育始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美育的国家之一,先秦时期一些“圣贤”主张“诗教”、“乐教”,曾出现过历史上第一次美育高峰。近现代,由于王国维、蔡元培等倡导“完全之教育”,并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出现了美育的第二次高峰。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育也曾一度被列入教育方针,但遗憾的是后来被排除了,甚至在十年动乱期间被视为修正主义,当作资产阶级的东西被批判。80年代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奔走呼号,美育开始复苏,直至90年代…  相似文献   

16.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美育是属于最高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美育所追求的是教育理想的最高境界,即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它是跨世纪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美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的体系却处于一种分散、不均衡甚至短缺的状态。各高校并未全面而系统地将培养大学生美育规范化,人、财、物投入不足,严重阻碍着美育广泛开展,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追求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如何将其有效而准确步入正轨化疏导,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美育的误区透视 误区之一:美育认识上的偏位。 目前各高校把美育局限在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中,认为美育似乎仅是音、体、美教师的任务,与其他教师无关。同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育在中小学阶段被置于次要地位,甚至由于与“升学无关”被砍掉了,使目前在校大学生对美育的认识停留在十分短浅的层次上。而各高校往往直接把美育与艺术联系起来,对其漠然视之,将美育的各层次混为一谈。专业知识的学习被摆在独立的位置,认为高素质的人才仅仅取决于所学专业;有的院校对学生美育的人、财、物投入几乎为零,美育认识上的偏位,导致美育长...  相似文献   

17.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概念,应该包括美育在内,其自然美育则是美育的一个分支部门。所以自然美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在小学、中学阶段,自然美育的实施应循序渐进、保持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是美术教育的核心追求所在。目前,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相对于美术课的技能取向,对其“美育”价值重视不够。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的取向,没有正视“美育”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崔宁宁 《科技信息》2011,(26):267-268
美育是中学学科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传统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美育的渗透。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美育的认识,提出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的几点看法: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审美素材;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审美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美。通过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李述旺 《海峡科学》2004,(4):35-35,39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小学自然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美育,可以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及其本质属性的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