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每年都有不同等级的台风在我省沿海地区登陆,掌握台风在我省登陆次数的变化规律,作出较为可靠的预报,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本文试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台风在我省登陆次数的22年(1951—1972年)序列进行周期分析,找出它们的主要周期,进而用周期迭加外推法预报未来五年台风在我省登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是我国我省著名的台风最多的地区.过去稻作因春旱经常,早造称为“小造”;夏秋多台风雨,晚造普遍种稻,称为“大造”.近年水利基本过关,早造有灌溉,每获高产,但晚造台风雨为害很大,难以高产,生产上迫切要求改革耕作制度,调整耕作季节.本文研究侵袭(包括登陆及影响,注1)海南岛的台风(包括热带低压)各路径、各月、旬活动的规律性,为利用气候资源,改革耕作制度,预报台风、防御风害提供气候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49—2005年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及原因进行研究,指出梅雨降水量与全年、台风季的台风频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分别达到-0.45、-0.39,并且有比较一致的反相位年际、年代际变化.季风槽向东延伸位置的不同,副高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是导致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及台风路径、趋势差异的主要原因.梅雨异常年份的台风特征有着显著差别:多梅雨年份台风不活跃,路径以西北行为主,有较多的台风影响台湾南部和中国东南沿海,少梅雨年份则台风较活跃,以西行和转向路径为主,较多影响中国东部沿海,并且少梅雨年份有约两倍数量的台风登陆我国.  相似文献   

4.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统计及个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热带气旋造成的危害与其登陆时强度、登陆点及登陆后维持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根据1949—1988年《台风年鉴》和1989—2001年《热带气旋年鉴》的资料,对登陆广东沿岸的热带气旋作了登陆点及登陆后维持时间等的分类统计。另外,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一对登陆月份、登陆时强度、登陆地点相近,但登陆后维持时间不同的台风——9309号和9908号热带气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季风槽、副高的活动、西南季风的活跃程度、准静止锋云系的发展,以及高空辐散场的建立对热带气旋登陆后的水汽输送和维持时间长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严重影响我国的2005年15号登陆台风Khanun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大尺度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对其登陆前强度迅速加强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强度增强与低空持续加强的水汽输送、高空流出气流的强辐散、台风移向垂直切变小值区和暖洋面密切相关;然后就登陆时强度,将Khanun与2004年14号台风Rananim从水平流场、暖心结构、稳定度和涡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Khanun在上述几方面略弱于Rananim,这一结论为登陆台风强度判定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1884-1996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及中国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进行了分析,得出:西北太平洋台风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在南海,一个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各月活动中心的位置不同,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月的降水量和风速最大;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陆台风;华南和华东沿海登陆台风异常多和异常少的年份,台风的最大降水量和最大风速都无显著差异,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有30年和15年的周期变化,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有较强的15和3-4年的周期变化。一般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台风次数减少,拉尼娜期间次数增加;从气候学角度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中有副高脊线位置与华沿海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8-9月登陆台风次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2016年9月15日凌晨3点05分正面登陆厦门市,登陆时阵风达17级以上(风速≥64.2米/秒),达到超强台风(Super TY)级别,创下厦门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新高,破坏力大大超过1999年第14号台风"丹尼(Dan)"。"莫兰蒂"使厦门受到重创,尤其对厦门电力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全市大面积停电、停水和通信中断;65万棵树木倒伏、16万棵树木亟待抢救;市内大部分道路受堵,公交线路一度全面瘫痪;房屋  相似文献   

8.
华南西部登陆台风的大尺度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每6 h一次的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对9615号和0103号两个典型台风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层出现"北槽南涡"的环流形势场有利于登陆台风的维持; 源于南海南部和孟加拉湾的热带低空急流汇成的台风南侧的西南风急流是台风登陆后得以维持和引发暴雨增幅的重要系统.进一步分析表明,主要影响系统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台风在垂直风切变和涡度的垂直分布上存在极大的差异, 较弱的垂直风切变及较强的涡旋环流是0103台风比9615号台风在登陆后维持得更长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1998年月26—28日9810号台风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晚台风虽然没有登陆福建,同样能对福建造成重大影响。产生我市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是强大的台风外围环境流场,东路适当的冷空气入侵,中层明显的台风倒槽,另外,台风环流北侧的高压坝也是使台风产生局部强降水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燕麦敌一号为高效低毒防除野燕麦化学除草剂,它具有药效高、残效期长等优点,经甘肃省小面积试验,防除野燕麦效果在95%以上。一九七四年以来,宁夏部分地区,我省嘉峪关市曾以西固农药厂生产的燕麦敌一号进行田间试验,防除效果达90%以上,广大群众反映,效果好,使用期长,药害小,希望大量生产满足当前农业上的迫切需要。1、2、3—三氯丙烷为燕麦敌一号主要原料。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使农业大干快上,我省已在西固农药厂建立了燕麦敌一号生产车间,以无锡环氧氯丙烷下脚料精馏所得三氯丙烷为原料生产燕麦敌一号,但由于原料来源困难,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为农业大干快上提供燕麦敌一号。为了解决原料来源困难,在甘肃师大化学系三氯丙烯科研组,由α——氯丙烯合成1.2.3—三氯丙烷小试报告的基础上,经省科技局甘科业(1975)085号文件批准,由西固农药厂负责,师大化学系参加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2019年的台风历史资料和2010—2019年的区域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分析影响福州地区的台风和台风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将登陆台风按照登陆地点分为7类,分析不同登陆地点的台风对福州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来福州地区台风暴雨的年均发生频次、降水量、台风过程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台风暴雨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平均比例和最大比例都呈减少趋势。不同登陆地点的台风对福州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同,但大多数台风的过程雨量大值区和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均在福清市西部、闽侯县和永泰县交界处、晋安区中部、罗源县北部;另外,登陆莆田到泉州区域的台风对福州地区降水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登陆福州地区的台风。  相似文献   

12.
近35年登陆我国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及灾害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近35年的台风资料,分析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台风及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有减少的趋势,并且登陆我国的台风和热带风暴也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但登陆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2.7m/s)略有增加的趋势。分析表明,7-10月是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最为频繁的季节,生成个数占全年生成总数的71%,而在我国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登陆总数的78%。我国台风灾害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受灾程度重等特点。此外,对近几年我国的台风灾害进行了总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统计华南登陆台风暴雨的基础上,着重对8107号台风登陆后的强度变化及其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登陆台风及其降水的强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汽输送条件的变化,Q_1、Q_2的变化则表明,积云对流及其潜热加热的反馈作用是登陆台风及其暴雨维持和加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舟山市的台风灾害及其东部海岛台风降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因素引起,历史上对舟山有较严重影响的台风占34.5%。台风降雨量大小与台风路径有很大的关系。台风在浙江中部的台州沿海登陆时,舟山东部海岛的降雨量最大。每年台风雨量占年雨量的1/4~1/3,但不同年份有很大的差别。地形对台风降雨量大小影响也很明显。最大台风降雨量出现在桃花岛。  相似文献   

15.
1307号台风"苏力"和1513号台风"苏迪罗"路径相似,登陆位置相近,登陆之前均达到了超强台风级别,造成的强降水落区却大有不同。该文从高低空环流配置、水汽、垂直运动和冷暖平流等方面对二者降水落区成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南亚高压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垂直配置造成"苏力"南侧强降水,而副热带西风急流入口区和低空东南风急流的垂直配置造成"苏迪罗"北侧强降水;副热带高压的相对位置可能对台风东北侧的垂直运动有重要影响。台风"苏力"的水汽来源于南海,台风"苏迪罗"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苏力"北侧偏南风急流形成辐散区,南侧东北气流和南风气流形成辐合区,而"苏迪罗"北侧为强盛的东南气流,形成强辐合区,南侧辐合偏弱,整层水汽辐合的象限不同是造成强降水落区南北差异的必要条件。两个台风垂直运动的非对称性分布是形成台风单侧强降水的重要条件。台风登陆前后中低层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造成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进而触发对流,对强降水落区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苏迪罗"登陆过程中冷空气南下,形成了北侧强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16.
今年第1号台风"珍珠"登陆后,福建省龙海市遭受了60年一遇的强降雨,对我市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针对福建省龙海市的防抗台风的状况,浅析了一些存在问题及对策,对今后防台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台风异常年份的低纬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台风异常年份的台风季节前期的低纬大气环流特征。选取1971年为台风出现得特早又特多的年份,1973年为台风出现得特迟又较少的年份,对这二年台风季节前期低纬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4—5月份西太平洋上热带辐合带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沿海至青藏高原南侧的东风带建立迟早及其强度范围等等在1971年与1973年均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使用Doppler雷达资料,对0509号台风"麦莎"登陆前螺旋雨带外围分离出的台前飑线进行了分析,接着利用WRF模式对台前飑线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WRF模式较成功的模拟出了台前飑线的活动,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台前飑线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台风登陆前飑线区为强的风速和风向切变区,物理量场上有明显的飑线特征;在飑线生成前先有风速切变,后有风向切变,在台风强度和台风中心附近风速较差的模拟状态下仍可模拟出飑线,因此认为本次台前飑线的形成与台风中心强度关系不大,与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9.
前言野燕麦草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一种恶性杂草,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仅甘肃省受害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五亿斤。“燕麦敌一号”为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化学除草剂,它具有药效高,残效期长等优点,经甘肃省小面积试用结果,防除野燕麦效果在95%以上,1.2.3—三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主要中间体。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迅速改变甘肃农业生产面貌,使农业大上快上,我省已在西固农药厂建立了生产、“燕麦敌一号”装置,即将试车投产,将为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该厂系以无锡环氧氯丙烷下脚料三氯丙烷为原料,经消  相似文献   

20.
利用胡克林等建立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二维风暴潮数值计算模式,对2007-2008年有较大影响的4次台风风暴潮进行加波浪和不加波浪的后报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波浪对于风暴潮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台风的路径、登陆地点和不同时刻.在台风登录前后一两天内,加波浪计算比不加波浪计算出的风暴潮水位精度总体要高;当台风传播到近岸时,波浪破碎对近岸增水影响较大,需要加波浪计算台风风暴潮;对南登陆北上转出型台风风暴潮计算时需加波浪,而对南登陆型可不必加波浪,以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