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达来泰山给冯玉祥讲学的时间是1932年6月20日———7月15日,共计25天。讲授内容为辩证法和唯物论。讲课过程中李达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察和研究中国的具体问题,使冯玉祥的世界观发生很大变化,他开始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和李达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2.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他是我国新法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是一位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研究李达的法学著述,领会其思想精华,掌握其基本特点,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小说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抒情诗,是因为他的小说的主体是湖西小说,他的创作观念有着梦牵魂萦的湘西情结。他不仅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更重要的是,他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为一种人生形式的象征。他歌之咏之,实际上是在张扬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现代人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施存统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存统(1899—1970),又名施复亮,浙江金华人,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中国民主建国会。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常委。 建党时期,施存统是我国政治思想界相当活跃的人物,他著译了大量颇有影响的论著,  相似文献   

5.
今年十月二日,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李达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李达是我省零陵县人。他一生中与湖大关系十分密切。早期曾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后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两校皆系湖南大学前身),后又三次来湖大治学、工作和生活,并于一  相似文献   

6.
李达即李仲珩(1905-1998年),英文名TaLi,是最早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活动的中国数学家之一.1933年他在德国获得慕尼黑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国内多所高校任教十余年.1947年赴美进修,后留美,在数学、航空及航天研究方面多有建树.文章介绍了李达的若干背景情况,并对其自述材料做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7.
扼要讨论了毛泽东"两论"与李达著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和《社会学大纲》、李达"两论""解说"与毛泽东"两论"原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与李达的《〈矛盾论〉解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李达20年代关于中国革命理论等的关系,以及毛泽东与李达各自的哲学倾向和特色、毛泽东与李达关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的论争、晚年毛泽东与李达的思想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8.
张明 《创新科技》2008,(2):24-26
笑谈学术人生,准备好自己。一位把人生价值写在学术境界不断创新之上,科研工作奋斗不已,又对青少年寄予殷殷希望的大师。这就是张泽院士。他对科研的热忱,对祖国的深情,反映在他人生的足迹,赤诚的奉献中……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思想家,李达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的贡献,不在于他提出了某些具体的行动计划纲领和政策方针,而在于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较早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一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李达首先注意的是研究这一问题所需具备的思想方法问题。在他看来,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键,是要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入手,而了解和认识这一规律的前提又在于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这便是马克思主义的唯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们把李迭定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这一定位忽略了1920年至1922年间李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的伟大贡献。“一大”召开前,他与陈独秀、李汉俊一起积极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他是论战的主将;他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从1921年2月到“一大”召开,李达一直代理总书记的职务并担任“一大”的发起与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李达是中国现代著名理论家、社会主义先驱者之一.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宣传新思想,参加革命活动,是勇敢的闯将.他对妇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途径,论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这些研究都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受李达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阅读《共产党》月刊,另一就是关注当时理论界的论战。同时,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为毛泽东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新视角,并为毛泽东撰写《矛盾论》提供了理论中介。总之,李达对毛泽东早年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和撰写“两论”,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姝 《科技信息》2009,(11):171-171
井上靖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日本作家之一。他写了很多有关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天平之甍》就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部。本文以《天平之甍》的故事情节为基础,对这部小说的特点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这部小说有关人性描写,人生无常观,及人生希望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和李达十分重视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毛泽东1942年所写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和李达1951年所写的《怎样学习党史?》,对于党史学习的原因与意义、态度及方法、主体和对象等问题进行了阐释,深刻地体现了他们的党史学习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1980年以来关于李达研究的主要成果.作者根据学术界对李达研究的各种主要观点,将李达一生的主要贡献和生平活动归纳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启蒙和传播的贡献、在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大革命前后的理论与实践、在白色恐怖中的主要活动、献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等5个部分的12个问题,并分别作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是七贤的灵魂,也代表了七贤的精神,在魏晋文坛上可谓继往开来。他志在高远,不为世事所累,追求人生自由,喜欢直抒胸臆,在其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在嵇康诗歌中经常出现飞鸟的意象。深入探究诗人的这种飞鸟情结,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暗示,是诗人飞翔精神的表现,是诗人希望摆脱现实的苦闷,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冯新平 《科技信息》2012,(8):183-184
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强调行动、自由和责任,这三者构成了其责任伦理学的基本维度。萨特认为"行动"是人的唯一希望,是人生中唯一真实的。而他的"自由"则是一种被限制在"人道主义"之中的"相对自由",与"相对自由"紧密相连的则是他提出的"绝对责任",人自身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世纪所负的完全责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的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  相似文献   

19.
笑对死亡     
人世间,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是走向死亡的起点,死是生的最后终结。人生只有两极:生与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都希望长寿,甚至想长生不老,秦始皇就是如此。他派人踏遍千山万水寻找长生不老药,后来听说东瀛扶桑有,竟派三  相似文献   

20.
隋代彦琮是邢台人,他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影响很大,笔者梳理彦琮的人生轨迹和所涉领域,并就其重要贡献进行简要评价,希望能重新唤起世人对彦琮的认识,激发邢台人对家乡的自豪感,为丰富邢台文化和中国翻译史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