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庆,曾一度以首创内军械所而开近代中国军事、机器工业之先河,但是并没有形成一股发展近代工业的强动势头,反而工业化进程极其滞缓。导致安庆工业化进程滞缓的原因有四:其一,从思想文化角度看,近代安庆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二,从地理环境角度看,地理位置优越的安庆只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眼中的战略角逐地,而并未被视为工业发展地;其三,从外部角度看,列强对近代安庆的侵略、渗透,也直接延缓了安庆工业化的进程;其四,从现代经济角度看,整个近代安庆工业发展缺少高效能政府的引导,并且工业资本原始积累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概述鸦片战争前后蚕丝生产的商品化发展和市场面貌的基础上讨论了二个问题:一、近代中国蚕业生产商品化的进程、商品市场的形式与发展;二、近代中国蚕丝的出口贸易和国际市场。文中综合了近代中国蚕业生产量、国内销售量,产区分布、出口量 出口口岸、国际市场与竞争等重要资料,分析了其中某些带有规律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形成发展于19世纪后半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旧中国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大工业化纺织生产在中国诞生和形成的历史。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特征,对中国纺织工业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是近代纺织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同时,对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地位的正确认识,对我们今天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萍乡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为切入点,从思想影响、交通条件、人力保障和金融支持几层面梳理了创立萍乡煤矿对启动萍乡工业化和促进萍乡近代工矿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路径意义,并从发展的路向、支点和动能等方面总结了萍乡工业化过程的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化始于19世纪末的汉阳铁厂以及之后的汉冶萍公司。为了获得本土的技术能力,汉冶萍公司先后选送了约10名中国学生赴英、德、美等西方国家学习冶金技术,从而产生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化的首批本土工程师。这批工程师在中国从西方移植冶金技术的早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原始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汉冶萍公司派遣的留学生以及他们的学习工作经历,并通过这样一个视角,深入探求中国近代钢铁工业是如何建立的,以及中国对西方冶金技术的移植最早是怎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讲,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是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由于蒸汽机对当时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因而这是较早传播到中国的技术发明之一。中国在近代尝试工业化的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便是引进西方的蒸汽机技术并仿制蒸汽机,蒸汽机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中国当时对西方科学技术缺乏了解,更无从事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加之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蒸汽机技术在中国的传入及蒸汽机的生产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羊楼洞是近代湘鄂赣交界十余州县著名的茶叶集散地和加工中心。“羊楼洞茶区”制茶工业呈现出茶农家庭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近代机器工业三种生产形态相互依赖、同时并存的格局,并且三者还表现出渐进性、粘连性、实用性等乡村工业形态演进的规律。在传统手工业行业或乡村地区工业形态的演进过程中,渐进性似乎比突发性更明显,嫁接型比移植型更具有生存力。这些特点反映了近代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8.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实业家,他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所经营过的领域包括轮船、纺织、电报、铁路、矿务、银行乃至教育。在他的思想中有着与时代相符、进步的一面,中国通商银行就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之下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晚清之际,中国的工业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为抵御外国经济侵略,发展民族工业,中国的工业先辈们相继展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在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长期实践,使中国的近代工业在挫折中向前发展,为解放后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本文拟具体探讨近代工业的支柱产业——棉纺织业的技术引进状况,以期对近代企业的技术引进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当代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戊戌变法期间 ,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近代实业的思想和见解 ,形成了自己的近代经济观。其要点为 :谋求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提出了“定为工国”的口号 ;反对垄断政策 ,主张发展民营经济 ;反对闭关自守 ,主张利用外资和进行中外贸易 ;要求政府采取积极的经济措施 ,以推动实业发展。维新派的这些经济思想在推动当时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方面是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正> 19世纪60年代,俄国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中石油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程,最终成为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要考察俄国的近代工业化,不能不研究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歆文编著:《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史(1860—1949)》,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480页,49元。ISBN:7502586911近代是中国工业起步的重要时期,许多工业在这个年代兴起,很多化学工业品是在这个时代走上了工业化。这个时代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年代。因此,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史是中国工业史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篇章。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此前我国只有古代和当代化学工业史的著述,而无近代化学工业史著述的空缺,完善了从古代、近代直到当代的中国化学工业史。作者陈歆文,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64年调入大连化工…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中国远古时期——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切削工具 ,其切削加工技术也领先于全世界 .在近代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 ,中国变得落后 .文中阐述欧美各国和俄罗斯在切削加工技术、机床设备与切削机理方面的发展 .工件与刀具双方交替发展 ,是推动切削加工技术向前发展的动力 .解放后 ,中国的切削加工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制定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产业革命正在迅速推动工业社会加速向信息社会转变。只有在信息化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戊戌变法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近代实业的思想和见解,形成了自己的近代经济观。其要点为:谋求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提出了“定为工国”的口号,反对垄断政策,主张发展民营经济;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利用外资和进行中外贸易;要求政府采取积极的经济措施,以推动实业发展,维新派的这些经济思想在推动当时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方面是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近代手工轧棉业和动力机器轧棉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近代轧棉机经历了由引进到仿制和革新的道路;轧棉业以及棉花打包业的早期发展主要是由于棉花出口的推动力,特别是日本棉纺织业对中国棉花的需求,动力机器轧棉业的建立和发展与国内棉纺织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早期的棉纺织厂多配备轧棉机,设轧花车间或轧花工场,自行轧花供本厂纺纱之用,有些轧花厂直接发展为棉纺织厂。  相似文献   

17.
促进传统农村社会的变迁必须注入新的要素。其中科学技术是促使传统农村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之一。近代尤其是现代的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为我国软件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方向。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国软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岁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上海、大连、深圳、天津和西安五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更为我国软件界增添了一件喜事。软件出口基地必将发挥产业聚集优  相似文献   

19.
葛粉工业化生产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理法一步提取葛根淀粉生产新技术,通过破碎、筛分、浸提分层、离心等生产工艺,无需对加工原料进行彻底清洗,生产中使用天然植物浸提液即可直接分离出高纯度葛根淀粉,并实现葛根淀粉工业化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20.
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基本内容和轨迹。而现代工业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却离不开对外贸易,对于落后国家更是如此。文章分析了对外贸易对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外贸易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新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出口依存、进口依存度进口对工业化率的因果关系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进、出口依存度是影响新疆工业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